西蜀园林山石造景艺术研究

2018-05-14 08:59严文丽吴林家郭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山石

严文丽 吴林家 郭丽

摘要 西蜀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园林四大造园要素为建筑、山石、植物与水体,山石这一造园要素往往被忽视。该研究以西蜀园林山石这一造园要素为切入点,分析西蜀园林山石造景的自然特性与文化内涵,展示西蜀园林山石独特的营造手法,探析如何通过山石造园体现西蜀园林文风氤氲、古朴幽秀之园林意境,并借此为今后在地域园林中的山石创作给予启示。

关键词 西蜀园林;山石;造园艺术

中图分类号 S6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5-0092-03

Abstract Xishu garden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t has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four main garden elements are architecture, rock, plant and water.However,the rock is constantly overlooked by people. This paper takes the rock in Xishu garden as a point of penetration, to analyze the natur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how the particular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rock landscape in Xishu garden.Also,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does the rock landscape reflect the elegant,natural,peaceful conception in Xishu garden.This will provide inspirations for the rock construction in future regional gardens.

Key words Xishu garden;Rock;The art of gardening

縱观中华三千多年园林发展史,因地域、文化与目的不同,形成了各具风格与特色的园林类型。其中,西蜀园林以“古朴幽秀,乡情浓郁,文风氤氲,格调高雅”的造园风格为人熟知,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园林四大造园要素为建筑、植物、水体与山石,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前3种要素做了相关探究,而对西蜀园林山石的分析较少见。《郑板桥集》道:“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苏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西蜀园林山石造景虽占不了园林的主要部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清旷疏朗、不拘一格的自然风格与浓郁的纪念氛围,探究西蜀园林的山石造园艺术能对现有西蜀园林相关研究空白做出一定补充,同时为后人进行现代造园活动提供一定指导。

1 西蜀园林与山石造景

西蜀是从古至今四川地区文化历史气息最浓郁、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域综合体。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由南至北辐射现如今绵阳、广元、眉山等大部分城市。西蜀园林受西蜀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影响,萌芽于先秦、兴盛于唐宋,并逐步发展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地域性园林,具有飘逸自然、文秀清幽的园林风格与意境。主要类型有祠宇园林、衙署园林、寺观园林、陵寝园林与宅院园林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为建筑、植物、水体与山石,造园要素互相组合搭配,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与意境。不同于北方园林富丽堂皇、气势雄浑,江南园林玲珑精巧、古朴自然,西蜀园林在造园要素的组合下具有独特的纪念气氛与人文气息[1]。在山石材质、山石营造技法、山石艺术意境等方面,西蜀园林独具魅力,笔者将从山石之质、山石之景与山石之文化内涵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2 西蜀园林山石造园艺术

2.1 山石之质

我国地域辽阔,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山石资源各有千秋。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讲究运用不同的石质材料,搭配建筑、植物与水,构建不同的景观。《云林石谱》中记载石材有百余种;《园冶》中列出的石材有太湖石、宣石等10余种[2]。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域的山石造景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各有差异。青石、锦川石等是北方园林景观的重要材料,风格凝重浑厚、粗壮朴拙。江南园林多用太湖石、宣石等,造景讲究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有真有假、虚实相生,较虚幻空灵、自然写意并富于变化,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3]。如苏州狮子林,应用“取势在曲不在直,命意在空不在实”的手法,用湖石叠筑,以佛经“狮子座”为型,造山立意,构成自然山林景象,使人宛如置身于千山万壑之中[4]。相比而言,西蜀园林山石选材具有独特的乡土性与地域性,多选自当地红砂石、青石、千层石等,造景多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山石“因文成景”,用途或建筑、或假山、或盆景、或碑刻、或园路,雕刻自然而随意,具有纪念性质和人文底蕴。同时,山石多与植物水体共同组合搭配,意境自然高雅、坚韧古朴,尽显华朴厚实之美色。

2.2 山石之景

2.2.1 山石用途广泛,建造建筑、铺设园路、打造驳岸等。

造园活动伊始,园林所在地所挖的大型石头,就地取材,打造园林的建筑台基、园路及驳岸等,用途极广泛。西蜀园林建筑的台基多以乡土石材堆砌而成,杜甫草堂中利用当地的石头、泥土、茅草建造的具有典型川西农居风格的茅屋故居,四松五桃夹径,竹篱黄泥围合,竹木郁郁,水流缓缓,一副“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诗画意境(图1)。

《园冶》:“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2],西蜀园林众多铺装、园路均就近采用当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乱石,砌开摆放,大小、形状迥异,铺装也就随意自然。也有直接利用碎石铺地,形成不同的铺装图案。西蜀园林以竹与水取胜,水岸线优美流畅,驳岸多利用山石堆叠成自然式驳岸,种植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新都桂湖自然式驳岸沿线种植柳树、桂花、夹竹桃,荷花遍池,四季景色各异(图2)。

2.2.2 山石雕刻雕像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

历史名人纪念园林因其浓郁的纪念内涵,代表了西蜀园林典型类型与风格,是其主体组成部分。由于部分西蜀名园与文化名人密切相关,以使园林的亭台山水、草木联碑无不浸染着名人的光辉。山石造景多雕刻名人雕像以供后人瞻仰与祭拜。如三苏祠中东坡盘陀坐像,位于披风榭前北面的莲池中央,与瑞莲池、百坡亭、披风榭形成一条景观轴线,雕像中东坡先生体态微胖,胡须略长,神态自若地坐在一块倾斜的怪石上,左手撑地,右手扶膝,面含微笑,昂首远视,凝神构思,正是他性格豪放、乐观的体现(图3)。为了让石像与周围和谐统一,后人将坐像周围挖成水池,沟通全园水系,池边散乱布置形状不规则的乱石作为驳岸,周围种上银杏、桂花与竹子等植物,自然融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又如,望江楼公园汉白玉雕刻的薛涛石像,薛涛身穿长裙,身子微微向前倾斜,俯首像是在听人诉说着什么。因她一生爱竹,赞颂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后人也在园内遍栽各类佳竹以纪念这位爱竹的女诗人。

2.2.3 园林选址背靠山脉,或园中造山为景。

西蜀之地,人杰地灵,高僧云集。在佛教超尘脱俗、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下,山林茂密、环境优美的自然山川是西蜀寺观园林最为理想的选址。寺观园林隐于丛林之中,居于名山之顶,正如赵抃诗云:“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同时因受传统风水文化影响,园林选址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临清水。自然景色与精神信仰高度融合,内部气氛与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根据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奇石等自然景貌要素[1],创造净化人性心灵的意境美。西蜀寺观园林中乌尤寺、报国寺、伏虎寺等大多依山取势,乌尤寺背靠乌尤山,报国寺背靠峨眉山等,它们与自然和谐相生,表达出隐约若现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西蜀园林中有的园林选址并未如上文所述,但在园中掇山理水以追求幽静空灵的境界。三苏父子,文峰鼎峙,为人为文,后世楷模。《蜀中广记》载:“连鳌山,在(眉山)西南九十里,山形如鳌,傍即栖云寺。东坡少时读书寺中,曾于石崖上作‘連鳌山三字,大如屋宇,雄劲飞动。”后人为纪念东坡,在祠内叠石筑山、理水栽树,在石上复刻出当年的“连鳌山”。历史从不遗落文人雅士的风采,后人的祭奠让这种缅怀延续至今,经久不衰。

2.2.4 山石作为园林功能性设施发挥作用。

山石在园林的应用远不止造景,西蜀园林中许多功能设施均会采用山石作为原材料,使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与实用性。碑刻多利用石材雕刻文字,以记录当时发生之事。如望江楼崇丽阁一楼中间摆放的碑刻是戴光所记的《崇丽阁记》。石碑无言,汉字却能开口说话,山石作为碑刻而言其学术价值功能是多方位的。亦如园林中的路牌、古井、桌椅等,在园林中起着指示、生活及休憩等功能。随着园林的发展,山石在园中承担的功能将更广泛。

2.3 山石之文化内涵

西蜀园林依托川西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园的同时既注重山石、林、建筑的配合,也注重园林精神文化的塑造。作为重要造园元素之山石,在西蜀园林中也被赋予文化意味,如山石题名源自诗词、典故,与植物、水体、建筑组景从而具有纪念价值与文化意境。

2.3.1 山石题名取自诗文、纪念名人典故。

西蜀园林经历史沉淀,注重相地选址、掇山理水、花木配置等要素构园,同时结合史诗题联等精神要素构成文秀清幽之意境[5-6]。园中不乏有景点、景名取自于诗文或典故,依托诗词典故能丰富园林文化内涵,特别在纪念性园林中,更易引起游人共鸣,增加园林氛围。山石与诗词典互为依托,既有蜀地山川质朴自然的风格,也有文人墨客的柔情。上文所提及的连鳌山石刻,是国内现存最大的苏轼手写遗迹,作为山石之景对游人开放;八娘伴母雕塑源于苏轼姐姐苏八娘的民间故事;木假山堂的木假山三峰比喻三苏父子,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武侯祠的文武廊,28个石雕代表28名文武官员等。由此可看出,通过诗文提名、典故抑或是名人亲自手书,从而丰富园林文化内涵。

2.3.2 山石与植物组景。

西蜀园林山石多与植物组景,烘托文人意境。如杜甫草堂中的山石,不同于传统园林山石“瘦”“漏”单独成景的特点,而是以土堆叠成自然式生态山体,栽植草木,形成山林景观,营造亲近自然的诗情;望江楼则运用薛涛一生最爱的竹与石碑结合,追忆她,也体现其自矜自守的高尚品格;吟诗楼北侧堆石作假山,修建石阶,两侧种植竹子,增添自然雅趣;罨画池琴鹤堂假山堆砌自由、富有变化,栽植翠竹与古木,刚柔相济[7],在植物的掩映下展现西蜀园林小巧朴素的风格等(图4)。 不难看出,西蜀园林山石与植物的组合,多是与竹结合[8]。竹坚韧不拔、刚直不阿的品格寓意,与山石互为衬托,是西蜀造园特色,更是蜀地墨客的精神寄托。

2.3.3 山石与水体组景。

山石除应用于林间草畔,还应用于湖旁水侧,一刚一柔,描绘出山间飞瀑流水的韵味。宜宾流杯池,利用天然山石峡谷,谷中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有“流觞曲水”之意。广汉房湖公园以自然式浅湖、假山瀑布组合,引曲水、凿瀑布,空间变化多样,独具西蜀神韵;三苏祠中部的环山溪池,以连鳌山、八风山与水池组景,自然式的布局让游人在园中领略文人质朴、飘逸幽深之意境。

2.3.4 山石与景观建筑组景。

西蜀园林中亭、台、楼、榭多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地域特征鲜明。叠山可作建筑小品背景,置石可作点缀,再与植物、水体组合显趣味。文君井中亭榭与假山的组合,亭前置石刻着凤求凰,烘托纪念氛围的同时具有科普作用;杜甫草堂的少陵碑亭,以茅草做顶,亭中立石碑,石碑上由果亲王允礼所书,作为草堂代表景点,是茅屋的象征,碑与亭组合出浓郁的纪念性氛围;新都桂湖交加亭与山石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景色等。山石与景观建筑组合,可提升园林的古色韵味,同时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被赋予文化意境。

3 结语

西蜀园林叠山置石造园技艺相比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并不突出,但山石艺术和文化又独具魅力,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独放异彩。西蜀园林的山石文化艺术应受到相关风景园林学者的重视。同时,随着人们对精神要求的提高,西蜀园林山石造景应更加注重结合文化意境的营造,唤起人们对西蜀地区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间,感受文化的浸润。以山石传承文化,赋予山石文化意境功能,达到景与情的融合。此外,西蜀园林掇山置石应保存自身特点,同时吸收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等山石造园的精华,为现代西蜀园林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其兵,杨玉培.西蜀园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6.

[2] 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注.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 张静,邹志荣,卢涛.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造景艺术手法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161-164,182.

[4] 蔡婷婷.园林中的山石造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5] 杨秀娟.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初探[J].绿化与生活,2010(5):8-10.

[6] 陈一,罗雨雁,赵春兰.西蜀寺观园林景观空间解析——以雅安云峰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0(06):113-116.

[7] 杨雨璇,杨洁.地域语境下的衙署园林场所特征探析——以罨画池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51-15754.

[8] 戴秋思,刘春茂.竹文化影响下的西蜀历史名人纪念园林[J].中国园林,2011,27(08):65-68.

猜你喜欢
山石
山石可亲
山石可亲
鲁山写生(上)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弄 月
全山石
实体店与电商,零和还是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