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桂村 卫韦 高贵 何厚龙 周兵 谢冲
摘要 阐述黔西南州烟草行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工作的现状,同时指出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管护路径探索,对全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方法进行总结。最后阐述管护方法落实下取得的成效,以使设施管护工作得以深入推进。
关键词 烟叶;设施;管护;方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3-0215-0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大方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重要举措,是烟草行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维护“2个至上”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投入巨资建成的基础设施,如不能有效运行,不能发挥长远效益,不仅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资产的损失,更会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涉及千家万户烟区烟农的切身利益,为此,在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同时,探索建立健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方法,延长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使用寿命,体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实价值势在必行[1]。
1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开展现状
烟草产业是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全州常年种烟面积20 000 hm2,种烟农户2万多户。全州烟叶产业的稳定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更归功于基础设施的有力保障。2005年以来,全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亿元,建成以烟水配套工程、密集烤房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成设施不仅有效地提高烟叶生产保障,而且有力地促进烟区烟农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2]。近年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烟草行业进一步加大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领域不断拓展,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建成项目越来越多,随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管矛盾日益显现。
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重建设、轻管护,另一方面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所带来的管护主体不明、监管机制不全、工作职责不清、管护经费无源,造成大多数设施项目存在无人管护、无效管理的现状,项目自然损毁、人为损毁现象普遍[3]。特别是一些运行费用高的提灌工程,由于缺乏运行、维护经费,项目处于休眠状态,设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州政府与烟草部门多次深入基层、项目现场调研,与县(市)政府、乡镇、受益主体交流发现,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成后产权移交给乡镇、村委会或合作社,在设施管护上实行“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由于设施产权与农民本身没有直接关联,造成设施产权虚置;作为管护主体的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无力承担管护工作。因此,建立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关键是要解决好管护机构和管护资金。
3 管护路径探索
3.1 从政策上予以保障
社会管理主体是政府,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政府的基本任务。围绕机构、资金两大核心问题,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突破当前国家机构改革精简、地方财力薄弱的现实困难,《黔西南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暂行办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随后州人民政府以“州府办发〔2010〕181号”文件正式颁发实施。《暂行办法》针对设施管护制定2项重要政策:一是在县(市)设立管护机构并作为县(市)政府常设机构;二是县(市)财政提取烟叶税5%作为主要管护经费。随后,黔西南州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州政府“181号”文件决定,以“州机编办字〔2011〕22号”文正式批准六县(市)成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办公室”,并明确管护办公室为编制5人的县(市)级人民政府正科级常设事业单位,从而有效解决管护组织机构、经费保障2个重要难题。
3.2 实施主体明确
黔西南州烟叶设施管护体系的建立,理顺建设与管护之间的突出矛盾,强化政府对农业设施的管理责任。烟草部门出资建成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产权移交给受益主体,项目资料移交给县(市)管护办存档,由管护办实施管护[4]。管护实施中,各县(市)管护办结合设施项目类型不一、用途不一和服务于群众的公益性特点,对烟水配套工程、烤房等设施的维修维护、管护人员劳务报酬和提水费用全部由管护专项资金解决。管护责任人由村民代表大会、合作社大会方式“一事一议”,议定管护人员编制、劳务补贴标准和管护职责、目标及内容,与县管护办签订管护协议。管护办对责任人实行定期考核,管护责任与劳务报酬挂钩,确保设施管护工作到位。同时,黔西南州针对跨区域建设项目设施实行县乡统筹、分段管护,并通过优化管护半径确定管护人员,有效降低管护费用开支。兴仁县管护辦为加强重要设施管理,探索出“重点部位重点管理”的新模式。
3.3 理顺用管机制
黔西南州积极探索引导设施综合利用和有偿使用工作,一是“以水养水”,降低管护成本。对含有人畜饮水的烟水配套工程,县(市)管护办、项目乡镇和产权主体积极与当地自来水公司等部门协调,项目交由地方自来水公司或乡镇水利站管理,收取水费解决人员工资和维修维护费用,农田灌溉的提灌费用由县管护办承担。引导项目以水养水,减少管护维修费用。二是引导有偿使用,自管自用。积极引导以合作社为载体的烤房设施有偿使用和自管自用,按烘烤烟叶收取烟农一定比例烘烤使用费,解决管护人员工资和烤房占地租金。
3.4 管护队伍保障
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设施设备出现不同程度老化损坏,特别是烤房群点电源线路老化、加热设备烧穿漏气等现象逐年递增,设备更换投入资金逐年加大。对此,着力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升维护保障至关重要。一是2014年以来,烟草部门与各县(市)管护办探索对全州烤房烤季进行统一维护管理,通过公开采购,聘请专业烤房设施生产厂家为黔西南州烤房在烤前调试、烘烤过程服务、烤后统一维护等3个环节进行维护管理,保证设施设备在烘烤期间正常运行。二是通过举办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及应用管理培训班,对全州基础设施管理员进行脱产集中培训。同时,对培训合格人员颁发电工证,保证安全用工。通过理论与实操的系统培训,提升烤房自控设备、备用发电机等维修维护技能,为全州基础设施用管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烟叶烘烤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管护方法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利用,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效益是根本。通过不断优化管护机制,积极推进管护措施落地,强化责任考核,探索管护方法,初步建立一套烟叶基础设施管护体系,积累管护经验,设施用管步入良性循环[5]。
4.1 组建机构是前提
强化基层管护主体职责,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由管护办、烟草部门、项目受益乡镇、村、组及烟农代表按照“一事一议”决策制度,成立管护工作小组(管护工作队),明确管护主体责任,确定项目管护人员构成及报酬。
4.2 经费落实是关键
全州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管护资金有4种来源:一是建立财政专项管护资金,从上年烟叶税收中,按5%的比例提取财政专项管护资金,纳入财政支出预算。二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烟农自筹,按照制定标准收取烟农现金作为专项管护资金。三是收取水费,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商业用水、工业用水等,根据用水类型的不同及区域用水的不同收取水费。四是部分项目经营收益,将农机、育苗大棚等项目在闲置时的经营和租赁收益作为项目管护资金。管护资金使用严格按照“政府补贴、烟农自筹和设施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滚存使用”,建立和完善资金预算、申报、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4.3 强化责任是重点
项目运行管护工作实行季度、年度工作责任层层考核,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项目长效运行。县级管护办公室制定奖惩措施,根据项目管护运行情况,给予相应奖励,增强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因项目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心不强,导致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等,停发或扣发劳务补贴,取消管护资格。对认真履行职责、基础设施运行正常、受益户满意的项目管护责任人,报县管护办公室进行奖励。
4.4 “一事一议”是手段
项目管护工作涉及烟农的切身利益,严格按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原则,采取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按“一事一议”议事规则,对管护人员补贴、 管护人员工作职责、管护目标、管护内容、相关费用收取标准等进行议定[6]。
5 实施成效
5.1 认真落实《管护暂行办法》,组建县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办公室及统筹管护经费
《管护暂行办法》颁布及州编办批复成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办公室”以来,全州各种烟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管护暂行办法》,组建县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办公室,统筹管护经费,制定管护细则,结合具体项目组建管护队伍,明确管护主体责任,实施管护责任考核,有力推动了设施管护工作,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州级制定政策,县级组建管护机构、统筹管护资金,管护办、乡镇主抓落实,具体项目管护落地的三级管护体系。
5.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体系建立后的实施成效
自黔西南州烟叶设施管护体系建立以来,全州共统筹到位专项管护资金4 400多万元,全州除28名在编管护人员外,聘用了1 300余名管护人员,保证了各类项目均有专人管理,确保管护工作有序开展。从省政府组织的2次普查和黔西南州进行的自查显示,黔西南州各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使用正常,其中烟水工程使用率为90%,烤房为95%,机耕路为94%,烟用农机具为99%,育苗设施为98%[7]。
5.3 以用促管机制的实施成效
黔西南州安龙、贞丰和晴隆等县(市)积极引导以合作社为载体的烤房设施有偿使用和自管自用工作。安龙县按80元/t收取烟农烘烤使用费,由县管护办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各乡(镇)管护办按计统筹安排使用,解决管护人员工资和烤房占地租金。同时,组建维修队伍,拓展设施综合利用。黔西南州交由合作社管
理使用的农机和育苗大棚设施,合作社结合用管实际,组建农机专业维修服务队进行统一维修、保养。同时,充分拓展设施综合利用,利用农机为区域内大农业生产服务,利用育苗大棚闲置的期间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既增加收入,又解决维修管护资金的来源。
5.4 实施管护队伍保障后的实施成效
从运行情况看,效果明显,没有出现因设备问题影响烘烤造成的群众矛盾,设施设备的维修、部件更换投入费用大幅降低。特别是密集烤房管护,近几年加热设备更换率均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6 结语
黔西南州基础设施项目管护虽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还处在思考、探索、试运行的阶段,要发挥最大效益还需进一步努力[8]。工作中还需不断总结优化,在具体项目管护机构建设、人员组成,职责考核、明确奖惩上,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管护制度。着力探索设施综合利用和市场机制的建立,以提高使用率为目的,建立有偿使用的价格机制。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管护主体和项目管护权责、管护用工机制、托管代管激励机制和设施维护保养机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护体系,确保设施长久发挥功能。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涉及烟区群众切身利益,它在提升烟叶生产保障能力的同時,又大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更直接有效地改善烟农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黔西南州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的要求和“同步小康”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探索成效明显的设施管护体制机制为目标,建管并重、政企合力,切实提高烟叶设施对烟区农业生产的持续支撑效益,积极打造推动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山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柴国栋,陈秀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利用对策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6):108,71.
[2] 舒照鹤,冯成恩,吴春发,等.烟叶基础设施管护途径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6-388.
[3] 徐宸,戴成宗,梁颖涛.烟区基础设施管护现状及管护路径分析:以重庆为例[J].农技服务,2015,32(2):4-5.
[4] 冯亚明.河南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21):4-6,9.
[5] 林志华,施伟平,赖建辉.龙岩烟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模式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16,37(4):85-90.
[6] 董长燕.襄阳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58-59.
[7] 张美水,朱贵川,付生华,等.贵州烟叶基础设施运行管护工作成效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5):40-42.
[8] 黎思伟,杨华仙.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