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韦 张璐璐 代玉坤
摘要 [目的]选育那西肽高产菌株。[方法]游动放线菌通过紫外诱变与化学诱变,对诱变菌株进行那西肽发酵,测定不同发酵条件下那西肽含量。[结果]对比发酵那西肽产量高低获得1株发酵那西肽高产菌株zLL。zLL菌株在豆粉40 g/L、淀粉酶0.4 g/L、淀粉70 g/L、(NH4)2SO4 1.0 g/L、CaCO3 4 g/L,pH 6.5的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那西肽产量最高为1 582.73 μg/mL。与未优化发酵培养基相比,提高了16.65%。[结论]该研究为今后那西肽的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那西肽;诱变育种;高产菌株
中图分类号 R97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3-0080-03
那西肽(nosiheptide)是一类可以从链霉菌中产生的包含多个噻唑环的硫多肽类抗生素,属于具有很强抗菌活性的硫链丝菌类抗生素[1]。链霉菌通过合成抗生素基因分析并表达自身抗性[2]。那西肽是一类非吸收型环保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畜禽生长、促进营养吸收、增重增产、没有交叉耐药性、提高饲料利用率,且在动物体内低毒无残留,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3]。那西肽具有促进肝细胞生长、抑制乙肝病毒分泌、抗病毒和抗感染特征[4]。那西肽具有临床药物开发前景,但是由于那西肽水溶性差,因此目前不能应用于临床研究[5]。
虽然那西肽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菌种性能限制,产量目前不能满足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高产菌株选育一直都是抗生素生产工作重点,诱变育种是高产菌株选育常用方法之一。通常对链霉菌采用NTG、紫外线及NTG-紫外线的联合进行诱变育种获得高产菌株[6]。笔者对分离获得的游动放线菌孢子进行紫外诱变与化学诱变,筛选得到高产菌株,为那西肽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游动放线菌(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生物技术实验室保存)。
1.1.2 培养基。
1.1.2.1 基本培养液。NaCl 0.5 g/L、KNO3 1 g/L、K2HPO4 0.5 g/L、FeSO4 0.01 g/L、可溶性淀粉20 g/L、MgSO4 0.244 g/L,pH 7.3,121 ℃高温灭菌20 min。
1.1.2.2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 30 g/L、玉米浆 20 g/L、黄豆粉 20 g/L、CaCO3 5 g/L、MgSO4·7H2O 0.5 g/L、(NH4)2SO4 3.0 g/L,pH 6.5,115 ℃高温灭菌25 min。
1.1.2.3 发酵培养基。黄豆粉 35 g/L、淀粉 70 g/L、淀粉酶0.3 g/L、豆油 0.4 mL/L、(NH4)2SO4 1.5 g/L、CaCO3 5 g/L,pH 6.5,115 ℃高温灭菌25 min。
1.1.2.4 优化发酵培养基。黄豆粉40 g/L、淀粉70 g/L、淀粉酶0.4 g/L、豆油0.3 mL/L、(NH4)2SO4 1.0 g/L、CaCO3 4 g/L,pH 6.5,115 ℃高温灭菌25 min。
1.2 方法
1.2.1 制备孢子悬液。低温保存的放线菌活化后,取生长好的孢子,3 500 r/min,离心15 min,用pH 7.2的磷酸缓冲液洗涤并分散孢子。孢子液用4层无菌擦镜纸过滤,镜检,获得单孢子悬液。
1.2.2 绘制那西肽标准曲线。准确称量那西肽标准品5 mg,0.1 mL 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加入硼酸缓冲液制成1 mg/mL标准液。取不同体积的标准液用硼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和正丁醇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那西肽溶液,37 ℃水浴15 min。取1.5 mL上层液体与1.5 mL无水乙醇摇匀,在波长408 nm处测定各浓度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那西肽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3 化学诱变。单孢子悬液1 mL,各加入1 mL磷酸缓冲液,300 μL 0.2 μg/mL的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设置诱变时间为10、20、30、40、50、60 min,诱变结束后,取100 μL 0.02 mg/mL NaS2O3洗涤后离心,重复洗涤1次,用于菌种筛选,以原始孢子为对照。
1.2.4 紫外诱变。单孢子悬液1 mL,进行紫外诱变,设置诱变时间为1、2、3、4 min,诱变后用于菌种筛选,以原始孢子为对照。
1.2.5 菌种筛选。将诱变后的孢子液移入基本培养液,28 ℃、200 r/min,振荡培养10 h,无菌擦镜纸过滤,除去菌丝获得孢子液,镜检。取诱变后孢子液稀释至10-3,涂布于高氏1号培养基,28 ℃培养7 d,观察菌落。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28 ℃、270 r/min,振蕩培养48 h,以接种量5%移入发酵培养基,振荡培养40 h,在波长408 nm处测发酵液中那西肽含量。
1.2.6 那西肽产量的影响因素筛选。对影响发酵培养基的以下因素进行筛选,即酸碱度、豆粉、淀粉、CaCO3、(NH4)2SO4、淀粉酶,调整各因素含量进行发酵并测定那西肽含量,筛选出最佳成分含量[7-8]。
1.2.7 最佳发酵培养基确定。挑取zLL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28 ℃、270 r/min振荡培养48 h,以接种量5%移入“1.2.6”筛选的优化发酵培养基中培养40 h,测发酵液中那西肽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那西肽标准曲线
由图1中方程y=1.806 7x+0.030 0(R2=0.998 6)可知,那西肽浓度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作为那西肽含量测定标准。
2.2 化学诱变
由图2可知,诱变40 min时那西肽含量最高,达903.73 μg/mL,与对照相比(那西肽含量为882.81 μg/mL)提高了2.37%。
2.3 紫外诱变
由图3可知,诱变2 min时那西肽含量最高,达1 356.82 μg/mL,与对照相比(那西肽含量为882.81 μg/mL)提高了53.69%,获得1株高产那西肽菌株zLL。
2.4 发酵的影响因素
由图4~9可知,设置不同酸碱度时,那西肽含量不同,在pH 6.5时,那西肽产量最高,为1 486.53 μg/mL;豆粉含量为40 g/L时,那西肽产量最高,为1 484.59 μg/mL;淀粉含量为70 g/L时,那西肽产量最高,为1 471.83 μg/mL;CaCO3含量为4 g/L时,那西肽产量最高,为1 461.83 μg/mL;(NH4)2SO4含量为1.0 g/L时,那西肽产量最高,为1 414.87 μg/mL;淀粉酶含量为0.4 g/L时,那西肽产量最高,为1 417.36 μg/mL。
2.5 最佳发酵培养基确定
在豆粉40 g/L、淀粉酶0.4 g/L、淀粉70 g/L、(NH4)2SO4 1.0 g/L、CaCO3 4 g/L,pH 6.5的条件下,发酵液中那西肽含量1 582.73 μg/mL,与对照那西肽含量(1 356.82 μg/mL)相比提高了16.65%。
3 结论
对保存的游动放线菌进行化学诱变与物理诱变,对诱变菌株发酵那西肽产量进行对比,结果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在紫外诱变2 min时那西肽含量达1 356.82 μg/mL,与出发菌株相比(那西肽含量为882.81 μg/mL)提高了53.69%;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豆粉40 g/L、淀粉70 g/L、淀粉酶0.4 g/L、(NH4)2SO4 1.0 g/L、CaCO3 4 g/L,pH 6.5的条件下,那西肽产量为1 582.73 μg/mL,与未优化发酵培养基(那西肽含量为1 356.82 μg/mL)相比提高了16.65%。
参考文献
[1] 莫秋燕,宋元达.过表达根瘤血红蛋白基因对活跃链霉菌那西肽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157-159,162.
[2] 李德才.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过程优化控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5.
[3] 张秀英,陆连寿,温芳,等.国家那西肽标准品的研制与建立[J].中国兽药杂志,2014,48(12):50-53.
[4] 张小朋,曹春华,朱游子,等.那西肽的发展状况及其发酵工艺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4,35(22):59-62.
[5] 于丽娜,韩宁宁,徐嫄,等.那西肽预混剂质量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6,41(10):767-770.
[6] 高自召.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那西肽高產菌株[J].中国兽药杂志,2012,46(8):43-46.
[7] 赵世光,华骏,杨帆,等.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pH分段控制策略[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11):818-822.
[8] 周扬,薛正莲,秦艳飞,等.24孔板培养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条件的优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5):34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