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开放 对话

2018-05-14 14:27周佳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部编本开放对话

周佳

【摘要】“部编本”教材是多种教材并存情况下的示范,国家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可见一斑。部编教材注重综合性学习、注重学习

过程、注重学习的拓展延伸,“融合、开放、对话”的初中古诗词课堂在“部编本”视野下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部编本;融合;开放;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正式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篇目尤其是古诗文大幅增加。初中古诗文选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平均每个年級40篇左右。“部编本”教材是多种教材并存情况下的示范,国家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视可见一斑。部编教材注重综合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拓展延伸,“融合、开放、对话”的初中古诗词课堂在“部编本”视野下焕发新的生机。

一、融而有序

(一)合理分类,倡导专题学习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的优秀诗歌灿若星辰。“部编本”教材古诗词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均有收录。有效的融合不是随意无序,必须建立在有科学逻辑的体系上,是教师从学习目标出发,有计划有目标的精选、精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有效达成目标。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合理分类,精编学习专题,是融合的第一步。如题材、体裁、诗人、方法、时代等角度。以学习“虚写”手法为例,可以总结出虚写的三类:神仙鬼怪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结合一定量的典型诗歌赏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一反三,避免单篇教学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二)从目标出发,精编教学资源

以学习李白浪漫主义诗风为例,精编以下诗歌:《渡荆门送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行路难》《古朗月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在想象、夸张、比喻等方法中,感受形式上的浪漫主义气息;通过不同时期诗歌情感差异中微妙的相似,深层次感悟“强烈表现自我”的内在浪漫情怀;通过送别诗这一更小的切入口,在“离别”之情的差异中感受“真浪漫”性情。

(三)遵循规律,把控教学节奏感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是主体探究的引路人。融合的课堂更考验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的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推进、作业的设计到教师介入点拨的时机,都应当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全局谋划、精心设计。如整个送别诗专题的学习,可以设计如下流程:“分类自学懂与不懂的诗歌”—“探究送别诗的同与异”—“研究命题与自我命题”—“撰写鉴赏文章与总结心得”。“探究送别诗的同与异”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自主探究形式与情感的同异”—“小组互动交流、全班探讨质疑”—“探寻不同于所给资源的送别诗”—“交流质疑”—“自创、互评送别诗”。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能力,由课内到课外,由感知到内化。

二、放而有法

(一)拓外延,拓宽古诗词课堂的“长宽高”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课堂广泛而恰当的融入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使“部编本”视野下的古诗词教学视野更开阔,内容更广博,底蕴更厚重。如“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离不开对诗人生平的了解,涉及相关朝代的选官制度、品阶设置、相关历史事件等,如“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还需要了解唐代官袍的颜色;“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了解四川崎岖、封闭的地理知识,利于对全诗所绘蜀道艰难的理解。

(二)“诗歌+”,用“包装”化枯燥为有趣

部编教材单元结构更灵活、课堂呈现形式更多样,“诗歌+听、说、读、写”的形式可以更丰富有趣。如“情境朗诵会”,设置特定情境吟哦讽诵;“诗词大会”,展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谁是李白的好朋友”,在唇枪舌剑中尽显风流;“杜甫新诗发布会”,学生作诗展示,等等。以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创新形式,组织多样的活动,将枯燥的学习用新颖好玩的形式“包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的热情,提高综合素养。

三、和而不同

(一)“兴风作浪”,于无声处起惊雷

融合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平等友好,教师赞赏探索行为、鼓励各抒己见,以“磋商”的姿态达成学习目标。但并不等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一味肯定,点评敷衍毫无营养;相反教师的评价应当是中肯的,甚至是“兴风作浪”式的引导,于无声处起惊雷。《望庐山瀑布》初中学生耳熟能详,但教师恰恰以“这个‘挂字你懂吗”的追问,激发学生再思考。看似平常的“挂”是化静为动、是夸张、是比喻、是立足点的选择,是对诗题“望”的呼应,何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言而喻。类似这些学生因自满自足而忽视的“盲区”,正是教师介入引导的时机,在师生对话中将探究引向新高度,使课堂别开生面,波澜起伏。

(二)以退为进,一石激起千层浪

传统的教师授课令学生产生“审美倦怠”,如果走上讲台的是学生,由同伴授课,会给大脑皮层带来新的刺激,将注意力集中到讲台上;同时出于对同伴学识的不信任,会使学生“竖起耳朵听”,甚至“鸡蛋里挑骨头”,在无形中培养了质疑的品质。学生讲课难免会令人担心讲错或讲不清楚,但恰恰是这些“不清楚”“不正确”成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小石子”,激发学生思维,沉入课堂。如果前期自学充分,课堂组织合理,看似“少慢差费”的生生对话,不管是授课同学还是听课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远远高于被动听课。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部编本开放对话
妙笔生花,写出传统节日的味道来——“部编本”语文教材三下习作3作文指导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