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你而美,“乐”在其中

2018-05-14 09:44姚鹏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环节音乐语言

姚鹏

幼儿园一日活动由多许个环节组成,而每一环节结束多以老师的语言指令为信号。记得小班开学初,当老师发出结束信号时,有的孩子会无视,有的整理物品拖拖拉拉,有的突然想家而哭了。为了这一刻老师们绞尽脑汁,除了帮助就是安慰,更多的是一起投入到整理工作中。偶然一次,播放了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孩子们的哭声渐渐停止。可能是受音乐的感染,他们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明显减轻,心情也放松了不少。看来音乐可以平抚情绪,由此产生了初步的设想:能否将音乐渗透到一日活动中?通过音乐语言来优化一日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日常行为与习惯,从而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其实,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大家早已借助音乐培养孩子的一些行为,如简短的爬音,会让孩子自觉地起立、坐下或问好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也是最好的艺术语言。音乐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音乐活动中,还可以表现在一日活动的许多方面。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音乐的选择

选择音乐,是融入的前提。孩子对音乐的学习是在感知中发展的,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在安静的环节里容易想起家人,从而勾起伤心的情绪。而活泼、欢快富于生活情趣的歌曲、韵律更能吸引孩子,比如《世界真奇妙》、钢琴曲《满天星》《四季歌》等,这些音乐能让孩子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从而减少对父母的想念。音乐风格有轻快的、优美的、舒缓的、激昂的,不同风格的音乐适用于不同的环节,并发挥着不同的功效,主要有:

提示性音乐:指给予提示作用。让孩子听到音乐就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这类音乐适用于过渡环节,如材料整理、角色交接等。

伴随性音乐:指伴随某个活动,烘托某种氛围的音乐。一般适用于就餐环节、创作活动、操作活动、倾听故事等。

选音乐应根据环节本身的需要、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特性来进行,孩子听后能产生兴奋、镇静等不同反应。只要用心,总能捕捉到适合孩子的音乐素材。当孩子熟悉了,可邀请他们参与讨论:这首曲子放在哪个环节?或是做什么事情可以配哪首曲子?

音乐的融入

选定音乐,便可融入。孩子们在园每天重复就餐、睡觉、游戏等活动。组织这些活动时,每个环节都有要求,用选定的曲目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收获不小。

融音乐于一日生活中

早晨来园区域活动时,选用一曲《安妮的仙境》为孩子开启美好的一天。用餐时,播放《雪之梦》,轻柔、舒缓的旋律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就餐环境。以前进入午睡室,有的孩子四处转悠,不想立刻上床,也有孩子会嬉闹。当老师播放《舒伯特摇篮曲》时,孩子们基本能认真脱衣服睡觉,因为音乐停止时要躺在床上了!除此之外,休息或自由活动时,伴随着《溪边的铃儿声》,孩子们其乐融融。

融音乐于集体活动中

经典的音乐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集体活动也可适当渗透。比如美术创作时,可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操作活动中,可投放《星空》《寂静之音》等轻快的曲目,以创设轻松、愉悦的操作氛围;倾听故事时,选配适当的背景音乐,以营造温馨的故事氛围;组织音乐活动或游戏活动前,配上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欢快音乐,让他们有节奏地模仿动作,自然地融入活动。

融音乐于过渡环节中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闲散的、自由的。以音乐信号替代老师的语言指令,能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减少幼儿的等待。通过练习,孩子们完全可以分辩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信号:当《安妮的仙境》響起时,他们会自主地进行角色交换,顾客变老板,老板变顾客,轻松完成交接班环节;当《小步舞曲》响起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快速收拾整理自己所玩的物品;当安静、舒缓的《雨的印记》响起,孩子们知道该休息片刻了,顿时会安静下来。

音乐的运用

要让音乐在一日活动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孩子们需感受并理解每一首乐曲,他们对音乐的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让孩子跟着音乐进行一日活动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渐进过程。

特定环节,特定音乐

特定的环境中播放特定的音乐,孩子们需要通过初听、重听、常听来熟悉和分辨每一首曲子代表的信号,教师对孩子的指导也可以根据幼儿接受的情况来实施。初听时,孩子们显得很茫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帮助理解乐曲的背景。再听时,则重点介绍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提出一些建议。当孩子重复听,并且知道播放该音乐表示应该做什么时,教师的指令可以简短明了,比如“整理东西吧!”

全面指导,个别提示

通过一两周的感知,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在特定音乐中要做什么事。音乐播放时,教师的语言提示逐渐退去。起床音乐《小星星》响起,孩子们揉揉眼睛,伸个懒腰就自行起床了。自由活动时《小步舞曲》响起,孩子们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材料,开始收拾整理。当然,每个班或多或少会有几个规则意识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即使乐曲重复播了两周,还是会不清楚什么音乐该做什么活动,认知上有所混淆。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可以继续用语言进行个别提示。

音乐主导,张弛有度

当孩子对音乐越来越熟悉时,对音乐的依赖感会越来越强。在反复强化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越来越少,甚至无需用语言去协调孩子的行为,这时音乐已经起到了让幼儿在美的氛围中愉悦地享受一日活动的作用。没有了教师语言的指令,孩子们的一日活动会更自由、更快乐,自信心也会更强,自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时间长了,播放的音乐有时会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区域活动时,少数孩子与同伴的说话声慢慢变大了。可见,长期处于听到某首歌曲就出于条件反射地去做某件事,会让孩子厌烦。因此,小班生活环节的音乐可以相对固定,尤其是常规培养中作为辅助的音乐。但某些情境或游戏中创设的背景音乐要考虑实际需求,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适当运用、合理穿插。

音乐是无形的,在音乐中执行规则,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环节,听着不同的音乐,做着不同的事,每一个场景都很和谐。难以想象没了音乐会怎样,就好像美丽的风景一下失了色,教师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帮孩子们去切换“活动频道”。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更有效地发挥音乐语言的作用,让音乐取代大嗓门,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从“心”开始,“乐”在其中,相信通过不懈的探究和实践,一日生活会更精彩,孩子们也会进入更美好的“音乐旅程”!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猜你喜欢
环节音乐语言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音乐
我有我语言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语言的将来
音乐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