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平桥小学位于溧阳最南端,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山村小学。多年来,坐拥山水的平小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大自然的恩惠与育人目标巧妙对接,植根教育于丰富的地域文化,确立了以“竹文化”立校,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砥砺前行十余载,不忘初心铸特色。目前学校已是竹韵满园,竹香四溢,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办学名片。
基于校本立场,选准学校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立足于学校的传统与现实,挖掘好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位于青山脚下的平桥小学,青瓦白墙的校园里,浓浓乡音传递的是乡土文化的悠长韵味:竹景秀雅、竹乐悠扬、竹诗吟诵、竹舞畅玩、竹器制作……这些丰富的特色文化的背后,是学校充分挖掘校本优势,汲取适性教育的元素,进行深度开发的成果。通过环境创设,课程融合,课堂渗透,活动开展,接地域之气,承传统之魂,创办学特色。
架构精神理念,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理念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师生自由成长的指示导航。我们不断梳理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汲取竹的精神品质中蕴涵的教育力量,深入研究了竹子各方面的品性与育人的关联度,加强顶层设计。从提出“依托竹资源,开发竹文化”的办学目标 ,到“虚心、有节、向上”校训的确立,再到结合人的成长如同竹子拔节生长的类同点,形成了“让校园成为师生拔节生长的家园”的办学理念。在不断的提炼、审视、定位中,学校的精神理念也在不断的生长和完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理念文化成为了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目标导航。
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充分挖掘竹子群体生长的内涵,不断提炼、完善“三风”建设。“用心扶持致力求新”是我校的教风,它意寓着全体教师要像老竹一样去扶持新竹的成长,并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风“立根亮节 虚心坚志”意在鼓励全体学生要像竹一样有坚实的根基而不浮躁,能做到把最美的东西亮给别人,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才能,像竹一样做人虚心,志向坚定……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学校三风,并进行细致解读,真正在学校进行有效落实,将三风建设内化为师生工作、学习的自觉行为,努力把学校办成孩子们的竹园、乐园、家园与学园。
深耕特色课程,抓好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进行物化改造,让校园处处显竹韵
走进平桥小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自然清新的“竹文化”气息:古朴典雅的竹楼设计,体现出对中国统文化的传承與追求;无处不在的葱葱翠竹,洋溢着绿色的生命的气息;大气的“竹文化理念厅”,彰显的是竹神韵与学校精神文化的融合,培养的是学生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尤其是“竹文化展示厅”,为竹文化校园建设增添了靓丽的色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手工,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小人竹文化之路的成长足迹。这里,闪耀着绿色的光亮,充盈着拔节的声响,可谓是一步一景,景景育人。
深化课程研究,让文化生长有支撑
文化的生长,必须让理念的种子找到生根的土壤,并支撑它的生长。对一所学校而言,这块“土壤”就是课程。
(1)编写校本教材。学校2006年编印了校本课程读本《青青竹园》,书中对竹的生长特点、精神品质、历史源流、生活文化等方面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竹文化校本课程的宽度和厚度,编写了6册年级读本,并让校本教材走进课堂,教师利用教材中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实践。目前,分上、下两册的竹文化校本教材已由江苏凤凰传媒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加强课程辐射。为充分发挥竹文化的育人价值,提升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学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竹文化。我们利用竹的“虚心、有节、向上”的特有品性,通过班队、晨会课及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少先队以“竹苑之星”的评比为抓手,开展各种充满趣味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开展竹杆舞、竹莲香舞、抖空竹活动的基础上,开发出“投壶” “竹板操”等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参与的特色体育活动……
(3)丰富社团活动。以“竹之韵”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开展富有竹乡特色的活动;通过“小导游”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喜爱自己的学校,形成我的“学校”我“做主”的良好局面,又让孩子们口语交际及表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以“翠竹苑电视台”为圆心,并向外辐射出节目主持人竞聘大奖赛、参观访问、隆重的庆典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在积极体验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开辟了动手操作车间——小鲁班制作室,增加“竹艺编织”兴趣小组。
(4)进行课题研究。为推进学校文化的深入研究,以主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根与生长”特色教育文化发展的实践研究》为统领,不断丰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立足课堂主阵地,着力打造“扶持教育”新课堂,形成课堂“四步曲”:破土而出,在情境创设处“扶持”;崭露头角,在合作探究处“扶持”;志在凌云,在相互争鸣时“扶持”;蔚然成林,在练习反馈时“扶持”。既融学校理念与行为于一体,又体现出教学之规律,奏出高效的主旋律。
(5)提升基地活动。乡村小学校,实践大舞台。作为溧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学校先后接待来自常州、苏州乃自日本等地5000余人来校活动。学校将不断丰富和提升基地活动,打造“平桥小学竹文化研学游”活动,为来校的师生提供与众不同的特色活动――漫步竹文化校园,赏近百种竹子,了解博大精深的竹文化;参与竹玩具游戏,学习技能,与竹为乐;动手实践体验,品竹筒饭、粽子之美味;还有诗画翠竹、嬉水捉虾、采茶垂钓……让他们体验竹文化活动的乐趣,体验竹乡生活的情趣,体验自我成长的幸福。并通过实践基地的运作,促进办学条件和学校内涵的发展,扩大学校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推进品格提升,培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助推点
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思考,我们找准文化建设中竹的品质与学生品格提升的这个关联点,围绕竹之精神,整合完善“竹之七德”——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形成“七德星卡”多元评价体系,以“集星卡——争做七德少年”为抓手,把品格提升工程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融合一起,以竹风来育人品。
目标解读。在学校竹博园古色古香的徽派文化墙上呈现着一列苍劲有力的大字——竹之七德。它们分别是: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善群、卓尔、担当。我们对每一种竹子的品德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对学生品德教育目标具体化、形象化和校本化。
活动激励。学校以少先队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小竹娃们争当七德星的热情,渗透竹的优良品性。导游家园、节目主持、活动参与、才能展示、礼仪践行……学生根据每张星卡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申报争星的具体目标。
多元评价。每逢月底,经过学生自我小结、同伴评议、班主任评定、任课教师参与等多主体的评价后,最后才确定学生是否能争到相应的星,收获那张精致的星卡。学生努力实践、集得星卡、受到表彰、载入“史册”——成长记录册和素质发展报告单,无处不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通过集卡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央,用温和又坚定的多元“软尺”来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扶持学生,学生体验到阶段性成功的愉悦,更多的孩子眼神有了光亮与神采,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传承与建构,探索与创新,地处山乡的平桥小学一如既往的做“竹”文章,养“竹”精神,追“竹”梦想,不断丰富竹文化内涵,让核心素养落地,让学校充盈拔节的声响。
(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