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号的特性及高产栽培

2018-05-14 08:59林参王兴龙袁彩勇文正怀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应用

林参 王兴龙 袁彩勇 文正怀

摘要淮稻18号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稻14号为母本、徐23121为父本进行配组,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集丰产性、综合抗性、优质于一体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主要阐述了淮稻18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淮稻18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05-0040-03

AbstractThe new japonica rice variety Huaidao 18 was successfully bred by system selection from lines of Huaidao 14 as female and Xu 23121 as male by Huaiy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Xuhuai Region of Jiangsu. In 2015, it was approved by Jiangsu Provincial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t is a late maturing midripening japonica rice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and high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points of Huaidao 18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variety.

Key wordsHuaidao 18;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Application

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全国大约有60%人口的口粮以大米为主,多年来稻谷产量一直在我国3种主要粮食(稻谷、小麦、玉米)中名列第一[1]。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20万hm2以上,其中粳稻面积约187万hm2[2]。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广袤苏中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粳稻生产和种植基地。为选育适宜这一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主要育种目标[3],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稻14号为母本、徐23121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经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而成迟熟中粳新品系“淮10-55”,2011—2014年分别参加江苏省水稻迟熟中粳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5)。

连续多年多地示范试种表明,淮稻18号农艺性状优良、加工品质好、食味口感佳、增产潜力巨大,对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抗性表现好,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以多种栽培方式种植,极具推广价值。近年来,淮稻18号在该区域的种植表现优异,该研究结合其主要特征特性和田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与该品种相适应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苏中地区水稻生产及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现将淮稻18号品种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

2006年以淮稻14号母本、徐23121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2006年底杂种F1代种植于海南试验基地,2007年F2代群体种植于淮安试验田,2007年底F3代群体种植于海南基地,并将F3代种子混收。于2008—2009年在淮安试验田连续种植F4~F5代群体,逐代系统选育,淘汰品质较差品系,选择丰产性好、外观优良的优秀品系进入小区品比试验(编号“淮10-55”),同时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接种鉴定,调查田间病虫害。2011—2014年分别参加江苏省水稻迟熟中粳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5年完成所有试验程序,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5),定名为“淮稻18号”。

2主要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表现

淮稻18号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表1),株高98.7 cm,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叶色中绿,叶片挺直,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有效穗339.00万穗/hm2,成穗率70.8%,平均每穗粒数121.9粒,结实率92.4%,千粒重28.0 g。该品种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灌浆快,落粒性中等,全生育期155.1 d,较对照淮稻9号迟熟1.6 d,抗倒性强,易栽培管理。

2.2丰产稳产性表现

淮稻18丰产稳产性表现好(表2),区试第1年8个试点平均产量10 645.50 kg/hm2,较对照镇稻14号和淮稻9号分别增产5.36%和8.64%,居试验组第1位。继续参加区试,第2年平均产量9 901.50 kg/hm2,较镇稻14号和淮稻9号分别增产5.43%和7.19%,居试验组第6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870.00 kg/hm2,较淮稻9号增产13.47%,增产点比例100%,居试验组第1位。3年产量均达9 750.00 kg/hm2以上,均比对照增产,产量表现良好。

2.3综合抗性表现

淮稻18号综合抗病性好(表3),对接种4个白叶枯病生理小种(浙173、JS-49-6、PX079、KS-6-6)抗性水平为3~5级,达中抗水平;田间纹枯病抗性表现为抗病(R);条纹叶枯病2年发病率分别表现为中感(MS)和抗病(R)水平,其中生产试验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采用田间鉴定和人工接种2种方式相结合进行鉴定,淮稻18号田间和人工接种发病率分别为0和6.06%,表现也为抗病。苗期稻瘟病抗性基本达到免疫水平;穗颈瘟抗性表现为中抗。淮稻18号中抗白叶枯病,对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水平,对苗期稻瘟病抗性较好。

2.5适种区域

经过多年多地的区域试验和示范试种,淮稻18号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环境适应性;抗白叶枯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中抗稻瘟病;外观品质优、食味值高、适口性好,以及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广适性,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3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要点

3.1种子处理

将在正规种子销售门市购买的淮稻18 号种子播种前晒种1~2 d,再使用咯菌腈浸种48~72 h,并可以混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菌虫清),可防治种子带菌及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及恶苗病和干叶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其对稻种发芽、出苗及秧苗生长无不良影响,生产应用证明其能防治干叶尖线虫病引起的“小穗头”,有利于促进齐苗和壮苗,增产作用显著。播前种子要求达到破胸露白。

3.2田块选择

选择土质好、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通过旋耕机、水田驱动耙、秸稈还田等将秧田进行耕整达到田面平整、上虚下实、通气土松的要求,同时可将基肥拌入土中。

3.3适期播种

苏中地区人工移栽一般于5月上中旬播种,水育秧净秧板播量375~450 kg/hm2,旱育秧净秧板播量600 kg/hm2左右。机插秧于5月下旬播种,用种量1.0 kg/m2左右。直播稻于6月初播种,最迟6月中旬播种结束,播量为82.5 kg/hm2左右,产量在9 750 kg/hm2以上水平的基本苗一般为150万/hm2以上。适期播种可以保证9月下旬齐穗,11月初成熟,确保抽穗扬花灌浆不受低温危害。播期早的,播量可适当减少,反之则适当增加,但播量过大易造成高峰苗过高,诱发倒伏。

3.4适时移栽

6月上中下旬移栽,水育秧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旱育秧秧龄以40 d为宜,移栽行距一般大田以23 cm×13 cm为宜,中上等肥力田块栽30万穴/hm2左右,肥力较差的田块栽33万穴/hm2左右,每穴3~4苗,基本苗为90万~120万/hm2。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5~20 d。机插行距一般大田以30 cm×13 cm为宜,机插密度21.75万~24.75万穴/hm2,每穴4~5苗,基本苗为105万~120万/hm2。

3.5科学肥水管理

移栽稻一般施纯氮300 kg/hm2,早施分蘖肥,在中期稳健的基础上,适时施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5.5∶4.5为宜。基肥为复合肥225 kg/hm2,返青肥为尿素150 kg/hm2,分蘖肥为180 kg/hm2,穗肥为尿素270 kg/hm2 +复合肥225 kg/hm2。直播稻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适当控制氮肥用量,相应增加磷、钾肥用量,以防群体过大。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施高浓度复合肥225~300 kg/hm2,1叶1心期施断奶肥尿素120~150 kg/hm2,4~6叶期结合化除分2次施用分蘖肥尿素225~300 kg/hm2,倒3叶期看田间长势施穗肥高浓度复混肥150~225 kg/hm2或尿素75~120 kg/hm2。

水浆管理掌握播种后及时上水,湿润齐苗,田面无积水,前期浅水勤灌,保持浅水层促分蘖,水稻进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应重点加强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后及时重搁,保根、护根,控制无效分蘖。对前期搁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甚至很烂的田块,仍然要坚持软搁田,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只要田间不出现大的裂缝,都可以不上水;需要进水治虫时,宜灌薄层水,保水3 d左右排水露田。后期湿润灌溉,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成熟后7~10 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3.6综合病虫草害防治

直播稻在播种后3~4 d,每公顷用扫氟特1 500 mL加苄磺隆300 g对水750 kg喷雾,封闭除草。在播后15~20 d,当秧苗长到4叶期时,用爱农加苄磺隆结合分蘖肥撒施。于7月中旬视田间草相对症用药,补除稗草、千金子等用杀稗王450 g/hm2补除,莎草和阔叶草用百阔净300 mL/hm2补除,亦可结合人工同时拔除杂稻和杂草。移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大田期注意杂草、稻飞虱、纵卷叶虫、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病虫防治,在水稻破口前5~7 d和破口期、齐穗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

3.7适时收获及摊晒处理

水稻完熟期尽量避开雨天,在露水干后抓紧时间机械收获,注意加强收割质量,及时摊晒处理,总之,要使收割后的稻谷含水率迅速下降至14%以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产量损失。

4讨论与小结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优质、高产、稳产为目标,优化品种布局,选用优良抗性品种,合理选择种植方式,以栽足适宜基本苗为前提,按照群体质量要求进行肥水运筹,在提高成穗率上下功夫,做好杂草化除,多种病虫害防治,收获及摊晒处理等技术环节[4]。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稻米的口感要求高,对优质大米的需求趋于旺盛,大力发展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的方向,近年江苏省审定了一批优质的粳稻品种,如南粳9108、扬育粳2号、武运粳24、宁粳7号、淮稻18号等,品种竞争也愈演愈烈。

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

淮稻5号是江苏省当家品种,其抗性稳定、灌浆速度快的优点,使其成为目前江苏省应用年限最长、推广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5-7],但其产量潜力有限,外观米质较差,严重影响了稻米外销和市场竞争力[8]。近年来,半糯性品种南粳 9108 在苏中地区的推广速度较快,目前已成为该地区第二大品种,其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潜力较高、米质优良,但其对稻瘟病抗性较差,苗期、分蘖期、穗期均可见发病,其叶鞘抱节较短,如果栽培管理不当,易造成大面积倒伏[9]。针对淮稻5号和南粳9108的主要缺陷,对比其主要优势特性,选育而成了粳稻新品种“淮稻18号”,其农艺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外观和食味口感俱佳,对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等多种病虫害抗性表现好,抗倒伏能力强,具有极好的应用潜力和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洪法.我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展望[J].中国稻米,2000,6(6):5-8.

[2] 米国华,陈范骏,张福锁.作物养分高效的生理基础与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3] 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 李德娟.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5,45(5):56-59.

[5] 张崇智,谢鹏飞.淮稻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221.

[6] 姚金和,吴建中,王受荣,等.淮稻5号直播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79-80.

[7] 李刚,袁彩勇,王健,等.淮稻系列中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3):35-38.

[8] 李海洲,闵思桂.不同粳稻品种(系)机插稻生态适应性生产力试验报告[J].北方水稻,2016,46(3):25-27.

[9] 何永垠,吴和生,仲凤翔,等.南粳9108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超高产栽培技术与实践[J].北方水稻,2016,46(5):38-40.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应用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