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体系历史变迁中的农民发展

2018-05-14 17:05龚芸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

龚芸

[摘要]“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最大问题,核心在于农民,关键在于发展。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教育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民发展整体状况还不是很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农业;农民;农业科技组织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6年年末全国农村户籍人口58973万,较以往有所减少,而农民所面对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就是依靠农业发展所得。农业要发展,除了因地制宜开展适合当地民情的农业项目外,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科技,利用科技来助力农业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所以说,农业科技化是根本出发点,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本文将从农业科技组织的特征、历史发展与变迁,以及农民与农业科技组织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详细论述我国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体系历史变迁下的农民发展现状。

1 农业科技组织类型及特征分析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由面向“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组织、机构或社会化服务实体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构成的系统。在农业发展历程中,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体系的作用日益显现。实践表明,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组织的引导和服务。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初期,一定要有一批对农业发展有信心、有毅力,懂技术、懂市场的农业技术人员,能够统筹全局,对农业、农民发展进行专业指导,才能有效激发广大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对发展产业的认可度和积极性,实现“调动一方力量,壮大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的效果。

发展农业,根本在科技,关键在人才。作为第一产业,必须进入市场,才能真正起到富民增收的效果。结合当前社会、市场发展形势需要,必须以“扶持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为指导思想,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进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发展,达到农民富裕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都十分重视科技组织力量的配备,在规格上“高位推动”,管理体制较为顺畅。有的还在重点农业项目和部门建立了相应的服务和指导机构,概括为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服务体系,确保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纵观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状况,我国农业科技组织的类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大类型:

(1)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这种组织政府是主导,自上而下推广某种新技术或产品,它以政府行政效力为保障,以政府行为为依托对农业、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与农业推广。

(2)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这种推广组织偏重于科研院校和农科院所为主题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服务群体往往为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知识辅导与服务。与第一种类型相同,这一类型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比较强,在经费与科研人员配备上有很强的优势。

(3)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織。是指就某一项目的开展,组织力量和资金、设备等进行的推广活动。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或为获得经济利益,或为试验。为了能够落地生根,项目往往是固定在某一地区。对农民发展的覆盖性指导作用很小,受众群体微乎其微。

(4)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这类组织一般可分为政企合作和企业商业运作等形式,它以企业法人的形式参与农业组织推广,其目的自然也是企业增效和农民致富。企业、公司依据经济效应对农户进行针对性指导,它侧重产生经济效益,其实是一种农民服务于企业、公司,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雇佣关系,并不是真正的科技服务组织。

(5)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与早年的生产合作社不同,它不是政府行为,而是真正由于供需条件所产生的农民自愿行为。这一类型以广大农民自发自愿为根本,一般是较有理想不甘于“穷种地”的农民们联合起来,共同进行调研和分析,将成果最终无偿的推广给周围农户的科技组织。这种组织形式灵活,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理论性和科技性水平相对低下,经费配备也不充足,很难成为引导性的科技组织。

2 农业科技组织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业科技组织一直存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各类农业科技组织也应运而生,开启了蓬勃发展的农科合作的序幕。

原有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套完整的单一、垂直结构式的服务体系。它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发布指令进行安排与实施,以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主要提供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农业项目推广等服务工作。这样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虽说不够成熟,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一直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机构服务形式单一、不够因地制宜等客观原因,也存在农民科技服务意识不强等主观因素。1978年以来,乡镇农科组织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农民群众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科技文化知识极度贫乏,加上经费与推广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限制,发展较为缓慢。1999年以来,改革开放使农民群众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纷纷设置大量农业推广机构,加上政府组建的农业推广机构开始有针对性的面向农民进行知识教育和种植培训。农民从实践中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知道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致富,才能发展经济。因此,无论是传统农耕还是畜牧饲养,都讲究科技,出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的可喜局面,随之出现的便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足,社会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新一轮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许多国家都各展所能,纷纷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采取行动主动应变。因时而变,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也发生了转变: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组织体系除了传统的农业推广系统外,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农村科技组织不断显现,它们层次不一、目标各异、功能各样。

新型农业科技组织转型升级,包括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指科技领域相近的科技单位间通过合并、联合等方式,扩大农业科技机构规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科技效率。纵向一体化是农业科技组织整合升级的又一重要方式,它是指科技组织围绕本身的研究领域外扩、渗透和扩张,实现研究领域的拓宽或科技产业链条延长。混合一体化也叫多角化经营,是农业科技组织整合升级的一种现代方式,它是指农业科技机构通过一定方式,控制或形成多个产业、多个领域的若干科技机构,实行跨产业、跨领域的研究创新经营。

目前农业科技组织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统一的原则指导下,充分厘清政府与农业科技组织两者间的关系,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套多元化的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因素的利用率,注重帮助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与农情,提高农业科技组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借他山之石,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3 农业科技组织发展中的农民

伴随着农业科技组织体系的组建和不断演变,农民也经历着相同的发展阶段。从时间阶段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农业科技组织组建适应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57年3月1日,我国成立农业科学院,统一领导全国农业科研工作。次年,“大跃进”运动后,农业科技组织经历了扩充、收缩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机构精简、人员削减的过程,但整体呈正向发展趋势。

在这个阶段,农业发展依然缓慢,农村依然贫穷。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几次土地革命,逐渐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开启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时代。这期间,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生活开始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發展。农民开始尝到了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带来的甜头。但是,总体上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国情,依然靠分散的农民个体私营制的小农经济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农业科技组织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农民实现由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历史性跨越。

3.2 农业科技组织恢复加强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在70、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在经历里文革对农业科技组织的严重破坏后,科研工作造成了较长时间的停滞不前,至1972年后逐步得到恢复和加强,农业研究所、农业教育陆续恢复并着手进行新建。

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民逐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个阶段,虽然有一些打断了农村、农业的正确发展途径,但在国家领导下,农业科技组织的指导下,我国农业还是取得了缓慢的发展。另外,我国为恢复和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继恢复和新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整体开始休养生息过渡。1982年1月1日,我国出台第一个一号文件,为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扫清了障碍。农民第一次获得了剩余产品支配权,极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温饱问题得以迅速缓解。另外,全面放开的农产品市场,再加上税改补政策的刺激,粮食生产不断出现新增长,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还值得注意的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成产业工人,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3.3 农业科技组织稳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1995年以后,1995年5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各地农业科技组织因时因势,调整、改建、新建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和综合学科的科研机构,并进一步调整农业科技组织的方向和任务,农业科技组织得以稳步发展。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通过农业专业化经营、发展外向型农业,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极大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农民在物质生活各方面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农民居住与生活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虽然几经波折后再得到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便是农业科技组织体系的指导与服务。几十年的农业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已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和发展实力,而且也将是农业、农民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接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农业科技组织体系的建设,以有效促进新时代农民发展:

(1)加快农业科技组织的基本建设。围绕农业科技组织的特征和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组织的基本建设,重点建设符合目前农民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体系,打造综合素质高、服务精准的农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同时,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合理并完善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造福农民,促进农民与农业科技组织的双生发展。

(2)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在完善的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体系下,还得不断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权利与水平。要努力提高农民本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农业创新能力,正确认知农业科技化进程和农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卓越作用,从而乐于主动接受科技组织的指导与支援。

[参考文献]

[1] 刘宗敏.试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J].甘肃农业,2009(2):36-37.

[2] 方玉东,于永德.我国农业科技组织的整合升级研究[J].产业经济,2008(2):9-15.

[3] 刘章勇.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初探[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23):23-24.

[4] 赵玉阁.21世纪初浙江“三农”发展的成效、困难与完善[J].现代情报,2005,2(2):223-224.

[5] 李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基本经验总结[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7):43-47.

[6] 秦兴洪,廖树芳.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农民五次大大解放及其特点[J].学术研究,2009(1):82-87.

[7] 唐旭斌.中国农业科技组织体系60年[J].科学学研究,2010(28):1308-1313.

[8] 舒利敏,唐生标.农业科技组织创新的需求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2):86-88.

[9] 陈新忠,李芳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4-30.

[10] 刘惠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J].社会研究,2014(3):99-100.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张北“未来农业”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