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雄 陈晓俊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全面现代化才能实现。目前汕头市“三农”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三农”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三农;城乡协调;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应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三农”发展,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解决“三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 汕头市“三农”发展的现状
汕头市土地总面积 2198.7km2,辖 6 区 1 县,设置 32 个镇、37 个街道(其中涉农 26 个),557 个村委会、526 个居委会(其中涉农 315 个),常住人口 560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05 万人),耕地面积3.722万hm2,林业用地面积6.618万hm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市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三农”发展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1.1 农业不断提质增效
全市立足优势农业产业,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建设和完善了一大批粮食、蔬菜、水果和畜禽生产基地,重要农产品总产量实现稳步增长和有效供给,耕地种植业年产值近8000元/667m2,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82%,201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56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00.54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0.75亿元,增长6.6%;牧业产值33.79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58.01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7亿元,增长7.6%,农业素质效益水平不断提升。
1.2 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0 年的 6518 元增长到 2016年的 13663元,年均增长10.96%。2017年前三季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4元,增加了1036元,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缩减了0.06个百分点。
1.3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2011 年开展创建名镇名村工作,累计投入 9000 万元,带动社会投入 10.8 亿元,已建成 6 个市级名镇、42 个市级名村。2014 年启动“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累计投入 1500 万元,带动社会投入 3100 万元,创建了 12 个市级示范镇、28 个示范村,潮南东华村、潮阳和舖村、南澳后花园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2014 年开始实施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省财政投入扶持 3 亿元,第一批的南澳县已完成投资 2696 万元,第二批的潮阳区完成投资 213 万元,第三批的潮南区正在加紧完善项目实施。
2 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机遇
2.1 政策层面
2.1.1 支持农业发展力度持续加大。中央从 2004 年连续出台“一号”文件,对“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统一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1.2 对外交流合作迎来新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开创了农业对外合作的新局面,大力推动涉农企业走出去,着力提升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的能力,为农业对外合作带来新契机。
2.2 技术层面
现代生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通过各级政府、商业、农业企业等途径布局了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销售与配送等平台,拓宽了农产品产销方式。
2.3 消费需求层面
随着全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居民收入持续攀升,人们从追求消费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传统单一业态的农业需求向新业态、新农业等多业态需求转变,给农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3 制约汕头市“三农”发展的因素
农业“十二五”规划期间,汕头市“三农”工作成效明显,但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3.1 农业方面
3.1.1 土地资源贫乏。汕头市人均耕地约66.7m2,人多地少,且土地零碎分散,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严重制约土地规模经营。
3.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全市土地流转1.52万hm2,流转率仅为 41.7%,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较低;龙头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 28.68 万户,多数农民和承包土地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龙头农业企业群体和经营规模不大,农业经营主体的整体实力与带动能力不强,年销售额超过 1 亿元的企业有 12 家;从事水果、蔬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产品流通型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经营主体与农民的产业联结机制不够紧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补齐农业社会化服务落后短板,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任务艰巨。
3.1.3 资金投入不足。市级财政每年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资金约 2000 万元,难以形成规模化的资金投入,发展现代农业严重受到资金制约,多数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边经营、边积累、边投入的发展方式,发展步伐缓慢。农业生产及配套用地比例不足、加工流通及休闲等关联产业用地受限,三产融合缓慢。
3.2 农村方面
3.2.1 环保意识不强。汕头是一个典型的以农村为主的城市,长期以来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一些镇、村级领导唯GDP为政绩,对乡村的生态环境整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农村“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4.6 加快培养农村专业人才和干部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因此,应大力选拔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愿意扎根乡村的农村青年带头人,培养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加强培训,提升职业农民总体素质,重点培育生产经营类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基础经营者、获得一定资质的农民、农业后继者和农业服务人员实行分层培养。
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建设12316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惠农信息社建设,强化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推动农业创新创业,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4.7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进一步压实扶贫攻坚责任,强化脱贫攻坚支撑保障体系,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以及低保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扶贫惠民政策的落实。
积极探索电商参与扶贫模式:一是贫困村成立种养基地,与电商平台合作;二是贫困村组建团队,自己开网店卖产品;三是成立农村电商驿站。2016年,《汕头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20年)》出台,提出实施电商扶贫“疗法”:在贫困村组建电商扶贫合作社,通过“专业电商+贫困农户”、“网络销售+定制生产”、“线下体验+网上预订”等模式,将贫困户纳入电商体系,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包装、推广、活动策划等。使“网上村庄”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引擎和重要抓手。
5 结束语
在农村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 陈映雄,杨玉民.新常态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16(11).
[2] 李玉中.新常态下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5(10).
[3] 馬兴瑞.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和农村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EB/OL].大华网,2017-03-14.
[4] 忠爱.广东农业产业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2015(12).
[5] 季丽新,南刚志.和谐农村视野下的两委关系[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