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永军
为了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近年来,我校重视顶层设计,不断深化课堂改革,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一场宁静的课堂革命。
教师角色转换是课堂变革必须完成的蜕变
课堂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学要素之间关系的重新调整。教师从课堂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新课堂下的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角色转换是新课堂下教师必须完成的蜕变。在推动课堂改革过程中,我校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最大的阻力就是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基于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课改理念的转变,花大力气进行课改培训。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几年来。我校组织广大教师赴课改前沿学校进行考察学习。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学习进修,更新教学理念。除了外出学习培训,我校也把专家请进学校现场把脉。先后邀请了十几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决课改中的困惑,明确课改方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活动,极大地更新了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毓秀讲坛教师现身说法。毓秀讲坛是我校每周五下午组织全体教师集中教研、阐述教学主张的舞台。我校毓秀讲坛不是高大上的学术研究讨论,实际上是草根式教学的研讨,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行动研究,重在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几年来,我校大部分教师登上毓秀讲坛演讲,有的谈开课心得,有的介绍合作学习做法,有的解读新课标变化,有的谈教学资源运用,有的谈教学策略的选择等等。毓秀讲坛的不间断开讲,为学校课改提供了不竭动力,成为了学校课堂变革的重要保证。
重视课改流程培训。我校定期进行课堂技术操作培训,如导学案使用培训,小组长培训,班主任培训,高校课堂的操作与评价培训、学生学习常规的规范培训。开展系列培训,为课改扫除了思想障碍。
固化教学模式是课堂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课堂流程系统。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研展达”课堂教学模式。即学(自学导航):定标自学、发现问题(生)一指导自学、了解学情(师)。研(合作研讨):合作研讨、同伴互助(生)一调控合作、参与交流(师)。展(展示点评):课堂展示、交流反馈(生)一精讲点拨、拓展提升(师)。达(达标反馈):当堂达标、查漏补缺(生)一归纳总结、适时评价(师)。
“学”的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学再讨论,每个学生有了困惑后才能探究、交流、质疑。“研”的环节要求明确讨论内容、时间、要求、分工、方法。“展”的环节要求脱稿,可口头、可书面,书面展示的人尽量要多。“达”的环节采用教师口头检查,学生之间一对一检查,书面检测等。
重视项目推动是课堂改革的必要保证
分步实施推动课改。课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检验,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分步推动。我校采取了以下步骤:第一,课改制度建設阶段,成立相关机构、制定计划制度。第二,课改技能培训阶段。第三,课改达标阶段,教研组、备课组听课、评课、研课。第四,课改达标展示阶段。以备课组为单位,推选1-2名教师参加校级赛课。第五,课改开放阶段,依次序开展家长开放月活动,向家长征询意见。第六,课改总结与表彰阶段,表彰课改教学能手和先进个人,学校课改总结。
教学月推动课改。课堂是主阵地。改革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我校除了平时通过常态化校长点课等活动外,还通过重点活动推动课堂改革。我校确定每年3月为课堂展示“教学月”。每年教学月主题鲜明,任务突出。要求教师全员上阵,开设多种课型,如名师领雁课、党员示范课、骨干观摩课、新教师亮相课等。大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纷纷尝试对新课堂的解读与变革。教师们精心备课,诚心上课,细心观课,耐心说课,真心评课。每次活动一结束。学校召开活动总结大会,总结经验规律,反思问题不足。
课题研究助力课改。为了课改的深入持久,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教学实践与研究》。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坚持“课堂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明确提出12个子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必须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我校还在校园网主要位置开辟了课题研究专题网站,设置了过程资料、学习资料、活动管理、阶段管理等栏目,供大家学习研究。每月召开例会,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每年举行课题研究公开教学活动,通过公开教学研究探讨课堂问题。每年举行子课题研究汇报会,各子课题主持人结合一年来的工作,交流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课题研究的工作举措、成果进展、获得成绩等具体内容,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构建评价体系是课堂变革的有效保障
要想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要素。我校积极探索多元评价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对教师评价,从师德、业务知识、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必备材料、创新材料、叙述性材料、外部评价材料荣誉称号与教学评比获奖情况等方面评价。评价方式也是自评、互评、考评、专家评相结合。对学生评价,构建了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业表现,还评价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人格发展和学习技能等。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样化。我校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对学生评价:第一课堂表现方面,主要从完成预习、课堂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学习效果、课堂纪律等方面评价。第二环境卫生方面,主要从座位环境、桌椅排放、物品摆放、公物保护、值日卫生等方面评价。第三纪律规范方面,主要从语言文明、举止规范、团结友爱、衣着得体、排队行进、遵纪守规、注意安全等方面评价。以上所有评价实行小组捆绑制,一荣俱荣,评价内容有专人记录,每班每天汇总每小组情况上墙,登记在小组合作PK记录表上。每月统计好小组成绩,评选表彰每班月度“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展示之星”。学期结束,进行综合表彰,评选年度之星。
可以说,多样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式构成我校多元的评价体系。为我校课堂改革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总之。课堂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不管前面的路多崎岖。我校的改革将一如既往,坚持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奉行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原则。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目标。
还是那句话,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在路上。
(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