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淳 闫丽平
[摘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分析其驱动要素和创新成效,总结经验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研究有助于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登海种业;创新驱动;研发创新;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在农业领域,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提高到56%;2016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96%,我国种子新品种保护年度申请量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农业基础总体而言仍然比较薄弱,农业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任务非常艰巨。创新驱动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核心,本文重点分析其驱动要素和创新成效,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通过研究对种子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 理论基础
1.1 创新驱动发展理论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强调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本质性驱动作用。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是指企业把科技进步和知识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通过知识、技术、组织形式和制度等要素对初级生产要素进行创造性组合重构,推动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完善生产链条,继而形成竞争优势和价值增长点。关于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认为主要包括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驱动、政策法规驱动以及企业家精神驱动等,本文将从市场驱动、政策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1.2 种子企业竞争理论
基于竞争优势的理论视角,企业形成并维持独特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收益的源泉。科技创新是种子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是企业成长的根基。学者研究认为我国国内种子企业规模小,研发推广能力弱,在面临国际种子企業的竞争时处于劣势。学者们提出国家应当加大在种业研发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种业研发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健全市场的监管制度,营造良好的研发氛围,从而提升中国种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2 创新驱动登海种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1 企业简介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7月的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改制,变更登记为“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11月27日经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鲁体改函字[2000]第34号”文批准设立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海种业”),2000年12月8日经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核准登记注册。公司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城山路农科院南邻,注册资本为8.8亿元。
登海种业是农业类高科技企业,2005年4月登陆中小企业板。登海种业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许可证规定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分装、销售;农业新技术开发及成果转让、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培训服务;依法批准经营的进出口业务活动。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玉米杂交种、蔬菜杂交种、花卉种苗和小麦种,公司的利润95%以上来源于玉米杂交种,公司主推的玉米杂交种为登海605、登海618、先玉335、良玉99。
2.2 创新驱动登海种业发展的要素分析
2.2.1 市场驱动
从产业价值链分析,玉米种子企业的下游是玉米种植业,玉米种植规模直接影响种子企业的市场需求。我国玉米播种面积2015年为38119.31千公顷,2016年为36767.69千公顷,2017年约为35590千公顷,可以看出,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持续下降。在国内市场上,玉米价格一直在低价位上徘徊,农民购种和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种子销量处于较低水平。在此情况下,种子企业作为供给侧面临非常大的去库存压力。
种子行业特征表现为进入壁垒低,退出障碍高,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种业成本相对较低,种业企业核心技术弱化、产品趋同严重,种业行业进入壁垒的防御作用被大大削弱;种子经营机构数量多,但规模偏小,行业过于分散;同时,种业企业由于政府管制等难以及时退出现有市场。2016年全国持证企业4316家,国内上市种子企业50多家,总市值超千亿元。但是行业集中度仍偏低,前50强的种子企业销售额仅为35%。
对玉米种子企业来说,玉米气候适应性强,使得玉米种子单品适种面积较大,因此优势品种成为玉米种子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另外玉米品种替代周期短,要求种子企业具有强大的持续的品种研究开发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登海种业将创新视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重视创新育种和市场需求,驱动企业稳健发展。
2.2.2 政策驱动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相关政策推动下,登海种业加大科研育种能力,依靠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登海种业是国内首批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32家种子企业之一,借助研发技术优势,快速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性整合产业内资源,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之前登海种业有4家子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2016年增长为21家,遍布国内南北方各地。
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新《种子法》,提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着力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新《种子法》的实施激发了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坚定信心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以此为契机,登海种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技术创新支撑企业发展。2016年公司有3个玉米品种、1个小麦品种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公司申报的“一种高产夏玉米栽培方法”获山东省专利二等奖,“紧凑型玉米新品种知识产权”入选“山东省首批15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旨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种子企业要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转换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面对新任务,登海种业将以此为激励,以品种为核心进行技术整合,加快培育绿色的、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和专用品质的优良品种,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把控生产流程,积极探索农资、金融产业一体化等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培植新的业务增长点。
2.2.3 企业家精神驱动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登海种业创始人李登海身上所体现的坚守、执着、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带领登海种业不断创新发展。李登海自1972年至今40多年来,坚持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致力于高产玉米的育种、攻关和推广,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先后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选育的玉米优良品种增加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他的坚守与执着无愧为时代楷模。李登海艰苦创业,志存高远,扎根农田培育玉米高产种子,他的浓浓家国情怀,激励他的团队永攀科研高峰,即使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保持了优势地位。李登海荣誉无数,但他依旧保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并且持续寻找优质种质资源,引进新品种,整合现有种质资源,实现新的突破升级。
2.2.4 企业创新投入
登海种业重视创新投入,专业研究人员数量保持在170~190人之间,占员工总数的16%~19%。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显示,2016年登海种业研究人员数量187人,占员工总数的16.9%。从2008年以来,登海种业的研发投入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22%以上。2016年研发投入约为4776万元,是2008年研发投入的2.2倍。2016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8%。登海种业2008~2016年研发投入情况详见图1。
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农林牧渔板块中,2016年10家企业披露了研发投入相关费用,其中,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登海种业列第二位,第一位的是雏鹰农牧(公司代码:002477)为30.7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登海种业列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登海种业的创新投入在行业居领先位置。
图1 登海种业2008~2016年研发投入情况
图2 登海种业2008~2016年财务绩效情况
2.3 登海种业创新发展成效
2.3.1 创新产出
查阅企业相关资料可知,至2016年底,登海种业共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53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12项,申请专利22项,获得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居全国种业第1位。公司是國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始终处在我国杂交玉米种子研究的高点。公司先后获得国家星火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5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16年公司获得“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中国种子十大品牌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荣誉称号。
2.3.2 企业财务绩效
登海种业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营业绩实现了持续增长。本文整理了2008年以来的登海种业财务绩效数据,主要选取了三个指标:营业收入、总资产和净利润。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种子企业的发展受到强烈的影响和冲击,当年登海种业的营业收入为41.69千万元,总资产为113.21千万元,净利润为0.46千万元。2010年营业收入为93.78千万元,总资产为195.26千万元,净利润为20.87千万元。到2016年营业收入增长为160.26千万元,是2008年的3.84倍、2010年的1.71倍;2016年总资产增长为446.75千万元,是2008年的3.95倍、2010年的2.29倍;净利润显著增长为44.22千万元,是2008年的95.7倍、2010年的2.12倍。登海种业2008~2016年财务绩效情况详见图2。
2.3.3 企业国际化发展
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国际市场竞争力整体相对较低。登海种业具有战略性的眼光,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优质资源进行整合配置。
2002年登海种业与美国先锋开展合作,先锋公司成立于1926年,是全球最早进行玉米杂交育种的公司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全球化经营的种子公司,其商业育种体系领先全球。2002年12月,登海种业与美国先锋共同出资组建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登海先锋”),登海种业持有51%的股权,杜邦先锋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9%股权。2016年登海先锋营业收入为60.76千万元,净利润达16.22千万元。
登海种业在深入开展本土化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来”开展国际间种业交流和合作。早在2008年,登海种业依靠生产销售杜邦先锋研发的先玉335,仅此一项就占到其当年销售额的一半。2015年登海种业从美国和中国农业大学引进高诱导率的单倍体诱导系,利用磁共振单倍体检粒仪,加快了单双倍育种速度,建立以双单倍体为主的自交系选育体系。2017年4月,登海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主体封顶,登海种业进一步加快国际生物技术创新步伐,建成国内高端育种研发平台,提高我国种质资源国际竞争力。
3 研究启示
登海种业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对国内种子企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借鉴。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种子行业的市场开放程度日益加大,企业成长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技型种子企业必将脱颖而出。新形势下唯有创新才能使企业立稳市场,企业加大科研育种投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不断走向规模化、国际化。
登海种业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丰富经验和显著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出两点展望:第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选育种的创新能力。虽然登海种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国内领先,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孟山都、杜邦先锋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均超过10%。第二,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之路,提高国际影响力。登海种业要在“引进来”的基础上,推动“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化合作带来的协同效应,提高玉米优势品种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 何畏,易家详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 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 孙永朋,王美青,徐萍,等.开放背景下中国种业后发优势与战略[J].中国种业,2011(12).
[4] 王磊,刘丽军,宋敏.基于种业市场份额的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04).
[5] 刘志彪,王建国.工业化与创新驱动: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指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