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振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业改革的重点,而从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程度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进度。
[关键词]农业;农业产业化;增收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拥有最大的从业人群,所以如何改善我国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是推動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
1 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1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一直是家庭为单位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分散性,所以导致整个农业经营水平缺乏专业化管理,集约化水平比较低,对于农业的标准化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虽然经过多年的农业改革,我国在很多地理气候环境相一致的地方已经可以规模化种植生产同种的农产品,但是这种规模化也只是局限在单一的农产品上,而在农产品质量以及后续的市场销售渠道上没有达到统一,与市场需求脱节,所以导致近年来我们多次在新闻上看到某地农产品滞销的消息。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农民积极性的打击,对于农业规模化产生怀疑,从而制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能达成农业产品的区域中的强强联合,形成产业优势,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农民的增收大大受到影响。
1.2 农民经营意识
中国有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小农意识”一直影响着广大的农民经营意识。在整个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抱着落后、短视的农业思想,只注重生产,而忽视管理。而且政府在农业指导中也只关注农业专业知识培训或者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而对农业的营销管理等教育知识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农民的经营意识完全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对于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缺乏认识,导致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影响农民增收。
1.3 农业结构调整
虽然我国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强调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农业调整结构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而是更多地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都不明确,导致整个生产布局没有多大的变化,导致我国的农业质量和经济效益没有显著提到。同时,我国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只是浮于表面的面积和数量上的扩张,而对于农产品的品牌、质量却极为忽视。同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还是受到“小农意识”影响,只是农业到农业的调整,而没有形成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统一规划调整,导致这一、二、三产业的的结构仍是不合理,形成不了规模经济,农民增收困难。
2 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措施
从上面制约农民增收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两者联系紧密。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好的农业产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从而带动农民的积极性,而在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的改革也被不断深入。换言之,农业产业化可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农民增加收入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
2.1 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努力,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从政府领导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思想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只有从思想上得到了转变,才能推动后续工作的开展。其次,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服务支持,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对农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综合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整个农业的规模效益。
2.2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极为关键的,但是在建立龙头企业过程中必须要以实测经济规律为原则,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政府命令进行资源整合来建立。龙头企业的建立是要给农民在农业科技水平、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表率,同时不断对于农业新产品和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同时龙头企业需要和农民紧密联系,将工业化、企业化的生产方式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去,将广大的农村作为工厂的第一工厂,形成从土地到消费者饭桌的产业链。同时,农民在给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同时,还可以到企业进行工作,给农民增收。
2.3 大力发展支柱特色产业
农业产业化,顾名思义其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产业化,所以只有形成一个规范有组织、科技有市场潜力的产业群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而产业群中支柱产业就是其重要支撑,支柱产业的发展是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农业中明显具有开发优势,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进行扶持壮大。要根据当地的优势,有规划地开发当地特产,做到“人无我有”,或者通过推广新的技术、新的品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优质产品,做到“人有我优”,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群离不开支柱产业,而支柱产业离不开龙头企业,所以在支柱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把整个成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紧密联系,同时要将整个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也就是从分散的家庭式经营方式向集团化规模经营转变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2.4 完善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
政府提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具有一般的适用性,但是各地的农业产业改革还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组织化程度上,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农民合作协会等十分重要。而且要配套完善组织的监督奖励机制,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对于农业产业化具体工作的开展进行考评,让组织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让政策和资金给到真正需要的人。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和银行进行合作对接,提高农业的授信额度,解决自己困难问题,解决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生产,实现增收。
由此可见,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是带动我国农民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产业,从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剑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1(05).
[2] 张玉荣,王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与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