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军 钟林光 任旻琼 张茂美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艾蒿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为了达到高产的目的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科学的验证,在新的时代特征下可以更好地实现产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对技术进行升级,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艾蒿来为栽培者提供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艾蒿的生长特性以及具体的栽培技术展开叙述。
[关键词]艾蒿;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艾蒿属于药用经济植物,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使本来就短缺的药源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种植开始向人工无害化种植方向转移,并试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主要包括选地、选种、整地、施肥、栽种、管理及收获等几方面内容,使人工种植的艾蒿不但高产、优质,而且也没有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以便于为市场提供更加具有价值的艾蒿,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
1 艾蒿的生长特性
首先,艾蒿属于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的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是一种抗寒和耐热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之中对于土壤的要求较低。同时对于气候的要求也相对比较宽泛,是一种生命力较强,且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低的植物类型。所以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对于环境的要求不高,所以就会降低种植难度,可种植的范围较广。
其次,艾蒿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矿物元素,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之中可以显示出药用价值,对于免疫力的提升和祛痰止咳具有明显的使用效果。这也是艾蒿药用价值的具体表现,正是由于其内部蕴含了多种可供人使用的微量元素,所以才会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艾蒿还具有美容的效果,将植物的茎叶进行燃烧,灰烬可以用来清洁皮肤,帮助皮肤进行深度的滋养,有利于延缓皮肤衰老的问题。
2 艾蒿高产栽培技术具体方法
2.1 选地整地
由于艾蒿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所以艾蒿的种植对于土壤的需求较低,而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种植来讲,需要选取精良的土壤和优渥的环境,这种培养方式对于艾蒿的生长是不具备积极作用的。艾蒿的生长环境需要大片土质疏松的沙壤地,另外由于艾蒿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抗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强,所以可以选取大片整块的土地,保证在生长的过程中植物的茎根互相借力,使得艾蒿能够不断的适应环境,在人工打造的土壤中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例如在进行土壤的选择之中可以通过使用天然养料的方式来不断地促使土壤更加接近于生态环境下的自然状况,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艾蒿的生长更加旺盛,同时还可以将艾蒿的自然生长状态进行还原,保证植物自身的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繁殖方法
艾蒿的繁殖分为两大种类,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是植物之间的直接传播,通过种子的掉落,进行再一次的生长,这种繁殖方式需要不同的植株之间加大种植的距离,保证在繁殖的过程之中可以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这就需要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植株间距,在栽培前期通过对于土地的测量来安排植株之间的间距,以更加合理的间距来保证繁殖过程中所需要的距离。分株繁殖是利用成熟的茎苗来进行幼苗的培养,也就是说选取生长能力较强的植物,进行叶片的剪接,进行二次种植。这种方式需要人力的辅助,但是种植效果较好,植株的后期生长相对比较茂盛。但是在进行二次种植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好植株之间的比例,使得整个的生长环境能够在原有的状况中维持。
2.3 田间管理
一方面,由于艾蒿的生长还需要进行水肥的管理,所以为了提升艾蒿的质量需要对于艾蒿的生长习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之后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水肥的供给。举例来讲,在进行浇水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艾蒿的特性,在浇灌的过程中量以少次多的方式来进行,同时肥料也是一样,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之中做到点到为止,一年大概两次到三次,这样植株的生长才符合自然的变化和植物周期的转换。
另一方面,病虫防治也是田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病虫害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栽培下的植株来讲,由于数量较多且生长的环境是统一的,病虫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可能就会导致大片艾蒿的毁坏,所以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严格的把关。
2.4 采收和贮藏
艾蒿在进行采收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艾蒿的特性,也就是说由于艾蒿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较强,所以采收中需要排放在地里,在采收过后进行追肥,同时还需要进行所需物质的补充。在进行贮藏时需要环境较好的区域,需要通风防晒,同时还需要注意潮湿和发霉情况的避免。
3 结语
艾蒿的栽培是农业生产中的新鲜力量,我国艾蒿栽培技术随着农业的发展,栽种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加快艾蒿栽培理念的转变,利用现代化的栽培技術,实现农作物科学栽培,严格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艾蒿高产的目标,则在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选择优良的艾蒿品种,进一步对栽培环境进行改善,从而确保艾蒿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荣浩,杨红娟,朱丽华,等.“申香芹一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7(02).
[2] 顾春军,盛亚红,陈建,等.“浦优22”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7(03).
[3] 范昭能,曾荣耀,杨航,等.“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