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芳 王聪
[摘要]由于生鲜产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个体品种差异大和产销地不同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不能等同于普通的货物运输。我国生鲜运输问题严重,尤其在配送环节,解决生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对于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生鲜产品价格意义重大。以河南省为例,探讨河南省在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应链信息化程度,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冷链;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电商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
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河南省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7.33万hm2,蔬菜产量高达2800万t,同比增长3.2%。生鲜产品由于其较强的时效性、易腐性,对于运输和配送环节的要求极高。庞大的生鲜产品量给物流建设带来了挑战。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6年之间,电商渠道由0.55%的总比上升到2.12%t发展速度非常快。据统计,2017年河南省生鲜品的总消费量为8000万多t,需要冷链服务量约为3500万t,已用冷链的消费量仅为710万t。预计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700亿元,因此,冷链物流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然而,我国的生鲜产品在配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30%,配送环节成本高,导致生鲜产品线上渗透率不足5%。近年来,“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生鲜电商的发展。据统计,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都要花费近60%的融资来用于物流建设,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仅2016~2017年一年时间,就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倒闭,如鲜品会,菜管家,美味七七等。因此,如何构建好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生鲜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河南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居民居住分散且山丘占地面积大,解决好生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实现省内生鲜产品自给自足,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
1 河南省生鲜“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问题
1.1 冷链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河南省整体冷链建设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情况,直接配送损耗大,成本高。如今城市交通的不断恶化更是直接限制了生鲜直接配送模式的交通载具,配送员往往采用单人电动车来运送。由于保鲜箱容量有限,配送员需要往返配送中心与目的地之间,严重影响了配送的效率。据统计,冷藏车在发达国家的占所有货车的比率能够达到3%左右,在美国可以达到每500人中就有一辆冷藏车,而我国的比率为0.6%,人均3万人中才有一辆冷藏车。我省目前拥有冷藏车约13358辆,而河南省目前有9500万人口,比率为仅仅0.14%,远落后发达国家标准的同时也达不到国家的基本水准。大多冷藏车是普通货车改装,实际温度根本不达标。部分配送员为了提高收入,人为地提高保温箱中生鲜产品的数量,导致生鲜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间接配送同样依赖于自提点的存储设备完善程度。目前省内的自提点大多没有温控功能,无法保证长时间下生鲜产品的质量。与卖家合作的社区便利店在人流高峰期无法顾及前来取货的消费者,通常会把消费者的产品堆积在密度过高的冷藏柜中,影响顾客消费体验。
1.2 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省内的生鲜产品供需之间信息化较低,省内终端生鲜自动售卖机的效益并不理想,无法合理分析该地区的需求情况,造成供需不一致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链条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同步,不能做到生鲜产品的合理配置和订单的跟踪查询,从而无法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在众包模式下,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只能通过单调的增加配送人员数量和优化时间分配来扩大配送的服务范围,对“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可追溯性太低,无法做到实时跟踪配送员状态和产品的温度情况。
1.3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业不仅是跨行业的综合性服务业,也是劳动紧密型和技术型相结合的行业,人才匮乏一直是物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目前,各大高校关于物流专业的课程更侧重于综合性,而忽视了专业性,这导致对物流知识的知识的掌握处于表层阶段,专业性的工作无法处理。再者,各大高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处于理论化阶段。據调查,73%大学生表示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差距很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再者,对于物流从业者来讲,更倾向于去沿海发达城市发展。就郑州而言,25~35岁之间的物流工作者中,将近80%的人选择跳槽去北京或者上海等城市工作。
1.4 缺乏相关法规约束
众包模式可以实现社会碎片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是也存在着配送过程监管不到位和从业门槛标准不明确的缺点。众包模式中由于参与配送的人审核程度不如第三方物流企业那么严格,而配送人员在失约或违规后惩罚措施也较小,企业也难以约束他们的行为。大部分的消费者担心自己的信息被利益驱动下的配送员恶意泄漏;此外,众包模式下的配送效率也不稳定,很多配送员在恶劣天气下选择不接单;每个末端配送员的设施配备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也高低不同,在给公司统一管理上带来很大困难,也让消费者难以对众包模式完全信服。
2 河南省生鲜“最后一公里”整体效益的改善建议
2.1 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一公里”直接配送和间接配送都面临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难题。直接配送中电动车所能提供的存储空间太小,而大型冷藏车在城市中又受交通状况的影响,解决载具的保温和容量问题对于发展“最后一公里”直接配送模式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间接配送模式,卖家和合作商一同改善自提点环境,提供冷柜和保温箱,有效的避免迂回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和顾客满意度。河南省目前已经明显加快了冷链建设的步伐,据统计,河南省拥有冷库近230万m3,其中包括74万m3的冷藏库和156万m3的冷冻库,库容量超过198万t。拥有冷藏车13358量,总可承载达到近2万t,水果蔬菜和肉类冷链运输利用率分别达到6%和22%,损坏率分别为28%和13%。
2.2 提高供应链信息化程度
由于生鲜产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除了采用冷链运输之外,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也很重要。共享信息传达的不及时,导致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生鲜供应链效率。构建配送平台建设可视化信息查询系统,信息流可以用来监测生鲜产品的实时温度,消费者可随时监测自己所订购的生鲜目前状态如何,也可与配送员沟通何时取得订购的产品,真正的做到生鲜配送全程的可视性。对于自动生鲜售卖机,加强信息化程度可以更好的了解所在地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也可以直接实现消费者和农产品的提供者信息分享。
2.3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中之重。物流是一个囊括采购、仓储、运输、包装、配送、贸易等多方面的管理性工作。合格的物流人才不仅要懂得物流专业知识,而且对所在岗位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运用。为此,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必须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来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所从事的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设置一个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②应该与相关企业合作,比如跟郑州航空港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学生的一个实习基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③物流方面的教育体系建设要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形成统一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讲,应该为物流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不仅要注重物流经验的积累,而且还需要掌握计算机、财务管理和国际物流等相关知识,不断地完善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
2.4 制定相关政策,约束生鲜从业者的行为
生鲜行业需要相关政策来约束生鲜众包平台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利益。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配送员的行为,明确规定配送员的职责与工作分工;在入职前加大审核力度和培训周期,定期进行线上和线下培训,未参加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者无法接单;提交工作配送押金,与配送员签署合同和保密协定,分配配送服务的范围,经常对配送员进行工作能力和道德考核。建立相关的生鲜配送服务评价平台,消费者对配送的情况进行打分,如配送时间,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评分过低的人将收到接单的限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如连续多少单配送无差评可以增加配送的金额,连续配送不符合要求的配送员将受到惩罚甚至取消配送资格。
3 结束语
本文基于现阶段河南省在生鲜配送上集中反映出的问题弊端,根据河南省目前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对河南省生鲜“最后一公里”配送提出建议对策。结论有助于生鲜行业了解每种配送模式的优缺点,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善现存生鲜配送模式下的弊端;为相关部门制定省内生鲜行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晓雯,盛宇华.共享经济背景下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众包配送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7(10):66-69.
[2] 魏利鹏,王辉,孙学珊.生鲜电商众包物流模式风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02):38-40+48.
[3] 陈耀庭,黄和亮.我国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众包配送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2):10-19.
[4] 王林.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6):12-15.
[5] 冯佳,郑文岭.生鲜电商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0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