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模型的援派人才与区域发展关联分析

2018-05-14 17:05吕薇于汉存杨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

吕薇 于汉存 杨颉

[摘 要]本文研究了对口支援地区向受援地区援派的人才,与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互作用。借鉴社会经济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耦合模型,构建了援派人才与受援地区发展的耦合系统,并以上海市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为样本,量化分析了自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援派人才与受援地发展的耦合程度,以及影响系统间耦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该耦合模型为长期缺乏系统分析和定量评估的人才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分析视角和评估工具。

[关键词]对口支援;援派人才;区域发展;耦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及文献综述

中国脱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政府持续实施并不断增强的反贫困行动。中国国情专家和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在经济高增长、劳动力转移、政府反贫困行动等主要减贫因素中,减轻贫困对经济增长的反应正在减弱;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反贫困行动正在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行动纲领的颁布、“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建立和推进,标志着扶贫开发全面进入攻坚阶段,扶贫目标从贫困县、贫困村到建档立卡户逐步聚焦,财政、金融、土地、干部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干部和人才交流能够改善贫困地区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和“造血”能力,是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对人才支援和扶贫开发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从研究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采用定性描述,以理论分析、政策梳理或个案展示为主。韩广富对选派机制和实施环节进行评析,认为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有助于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周华强等梳理了科技人员的选派机制,并对遴选、管理、保障等制度提出优化建议。第二类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量化分析人才支援的成效。靳薇分别调查了受援地区民众的期望,以及支援人才的主观感受,分析了干部援藏工作的成就与局限。侯立宏等对边疆地区科技特派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科技特派员逐渐成为当地农村创业的中坚力量,但管理和激励机制仍需健全。第三类采用经济学模型,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徐孝勇、姜寒应用CD函数回归模型对中央扶贫资金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扶贫发展资金的作用良好,而以工代赈资金和贴息贷款的作用不显著或显著为负,并建议增加连片特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伍文中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角度,梳理了对口支援的研究成果,通过人、财、物三方面的支持,受援地区在财政能力系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指标上的变化。

已有文献虽然对人才支援以及受援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但仍缺乏对两者之间关联性的量化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支援人才和受援地区经济社会的复杂性特征,构建了支援人才与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系统,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二是对支援人才在受援地发挥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别、不同服务周期的支援人才的效能发挥程度,以及受援地区经济水平、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等的受益程度。分析方法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分析结果对于评估人才支援的成效、调整和优化人才选派机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2.1 耦合模型的含义和应用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协同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耦合度是对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程度的度量。耦合原为物理学中的概念,被引入到社会经济系统研究后,广泛应用于研究各类复杂系统之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如:人口与区域经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单一产业与整体经济发展等。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模式下,由支援地区选派到贫困地区进行短期或中长期服务的党政干部、教师、医生和其他专业人才。与已有研究中的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系统相比,人才总量小,区域范围狭窄,但特征显著: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援派人才是受援地区的人力资本“增量”,且在教育程度、技术和管理素养等方面,相对于受援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来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已有研究表明,从省域范围来看,我国各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呈递增态势,且东部地区的耦合度高于西部地区,异质性人力资本的耦合度高于同质性人力资本。援派人才不仅具有异质性特征,其对受援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还受到对口支援政策、服务时间、专业与岗位的匹配、受援单位提供的工作环境等特殊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

2.2 援派人才与受援区域发展的耦合机制

在扶贫开发的初期,以“硬件”投资为明显特征,大量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在受援地区新增了一批基础设施。然而,随着扶贫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下降,以人才和智力帮扶为主的“软件”投资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援派人才的投入与受援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两者耦合关联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一方面,支援人才不仅将个人的经验和技术应用到具体事务,更有助于争取派出机构和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关系、募集社会捐助,为当地发展的引进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受援区域发展。另一方面,受援区域的发展状况和环境等因素反作用于援派人才的效能发挥。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而发展定位和对援派人才的专业类别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武陵山片区和滇西边境片区更需要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推动中药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西藏和烏蒙山片区更需要文化管理人才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体到不同的贫困县和贫困村,因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同,也需要各有特色的援派人才,例如贵州在选派驻村工作队时就总结出“科技干部配产业村、经济干部配贫困村、政法干部配乱村” 的有效经验。此外,具体挂职部门和单位提供的工作条件和保障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援派人才的效能发挥。

图1 援派人才与受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联的作用机制

2.3 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作为研究案例。一方面,西藏是我国最早实施人才支援的目标地区。另一方面,上海市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先后承担了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云南四州市等区域,为受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我国东西协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日喀则地区辖1区17县,上海市、山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中国石化、上海宝钢分别对口支援17县。上海市对口支援的五个县为:江孜县、定日县、萨迦县、拉孜县和亚东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海采用区县结对帮扶的办法,结对关系如表1所示,使得支援重心下移,加强了基层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了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效率,且在多年的帮扶实践中,保持了连贯性。

上海市援藏资金投入规模长期位居全国各援藏省份前列。根据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公室的统计,自1995年至2015年间,以每3年为一个统计周期,上海市援藏专项资金(含项目折合资金)和实施项目数,以及上海市对口支援的日喀则五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图2所示。除亚东县为半农半牧县以外,其他4县均为农业县,因此以农林牧渔业产值表征受援5县的总体经济状况。可以看出,上海市援藏资金约5年就翻一倍,每3年的投资总量接近5县年度农林牧渔业产值总和。受援地区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均超过11%,最高达到1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得益于上海市将60%的援藏资金和项目用于县及县以下建设,向基层和农牧民倾斜。

在向日喀则输入资金、建设援建项目的同时,上海市以培育人才和发展产业的方式,不断提升日喀则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选派援藏干部、教师、医生和各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为当地开展科技、教育、卫生、农技、环保、质监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超6000人次。在支援人才的推动下,江孜县借鉴浦东新区孙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建设江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入浦东新区成熟管理团队实施管理;拉孜县引入“8424”良种西瓜品种,亚东县建设了高原木耳等特色菌类养殖基地;在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促进珠峰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在萨迦县,实施古城修复、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支援人才以多样的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3 指标选取与实证结果

3.1 指标体系

基于已有人力资本耦合系统和区域经济耦合系统指标体系,结合研究目标的特殊性、数据可得性,本文构建了如表2所示的援派人才与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耦合系统指标体系。在援派人才系统中,由于不同类别援派人才在受援地的服务时间有显著差异,是影响援派人才发挥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调整和优化人才支援方案的重点改革方向,因此本研究基于在受援地服务时间的长短,将支援人才分为中长期和短期两个类别进行分别研究,此外,对支援人才的教育水平结构和专业结构进行了观测外,分别以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专业技术人才与党政干部比例作为观测指标;在受援地系统中,由于受援5县以农业县为主,只有1个县为半农半牧县,因此以农业、牧业产值作为观测受援县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并且由于支援人才对受援地的贡献更多体现在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上,因此该耦合系统同时选取了部分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观测指标进行分析。

各观测指标的详细说明如下:X1(中长期援派人才数):服务期限為一年半以上的援派人才数,服务时间以三年和两年为主。X2(短期援派人才数):服务期限为一年半(含)以下的援派人才数,以教师、医护人员为主,包括“博士服务团”和“西部志愿者”等援派项目成员,不含由援藏项目的外包单位派遣入藏的工程人员。X3(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总选派人数):用于观测援派人才的学历结构的影响。X4(专业技术人才/总选派人数): 用于观测援派干部人才的专业结构的影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教育、医疗、审计、质检、科技等类型;Y1(农林牧渔业产值):对口五县的农林牧渔业产值之和,反映了主要经济发展规模。Y2(粮食产量)、Y3(牧业产值)、Y4(服务业产值):分行业观测值,数值为五个县的产量、产值之和。Y5(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Y6(学龄儿童入学率):通过医疗卫生和教育状况,观测人民生活水平,由于该指标尚无各对口县的统计数据,因此采用了西藏自治区的人均值。

3.2 分析方法

衡量系统耦合度的方法并不唯一,有直接采用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系数的公式,也有采用基于系统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其中,灰色关联分析法常常用于复杂系统和抽象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等,这些系统都包含许多种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态势,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本文研究的支援人才和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既是复杂系统,且信息不完备,因此适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两系统间的耦合度,具体步骤如下:

3.2.1 数据标准化

由于表3中各指标的意义和量纲不同,数量级也有较大差异,需要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不同指标值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Xi表示人才援派系统中,第i个指标的原始值,Xi′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i∈[1,4];Yj表示受援地系统中,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Yj′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j∈[1,6]。

3.2.2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其中εij(t)为第t年度,支援人才系统的第i个指标与受援地系统第j个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Xi′(t)与Yj′(t)分别为第t年度支援人才系统的第i个指标与受援地系统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ρ为分辨系数,且ρ∈[0,1],其作用是提高关联系数之间差异的显著性,通常取0.5,本研究也采用该值。

3.2.3 计算系统耦合度

其中C(t)为系统耦合度。m,l分别为支援人才系统和受援地系统的指标数。C(t)值介于0和1之间,趋于1时,各系统的耦合度最高,发展最协调;趋于0时,各系统的耦合度最低,发展不协调。系统耦合度的判别标准及划分类型如表3所示。

3.3 数据来源及计算结果

本研究的支援人才系统观测指标数据来自于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公室的对口支援工作资料;受援地系统的观测指标数据来源于2006年至2015年西藏统计年鉴,其中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学龄儿童入学率为西藏自治区平均值,其余各项指标值均为受援5县的总和。运用上文所述分析方法,计算出这十年间,上海市向西藏日喀则地区援派的人才系统与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耦合度为0.82,系统内部不同观测指标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如表4所示:

根据表3的判别标准,本文研究的援派人才与受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耦合系统的耦合度为0.82,属于较高关联,说明持续不断的支援人才,为受援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受援地的发展需求与之匹配,以及提供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支持,也增强了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表4中的平均值反映了两个耦合系统之间,单个观测指标与另一系统所有观测指标的平均关联度。如,X1的平均值为0.76,表明中长期援派人才与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总体关联度较高,耦合作用较强。方差反映了单个观测指标与另一系统中不同观测指标的关联度的差异情况,如,X2方差较大,表明短期援派人才与受援地发展系统的不同观测指标的关联度相差较大,与Y5(反映医疗状况的卫生床位数)的关联度达到0.92,达到极强关联度,而与Y4(反映行业发展状况的服务业产值)的关联度仅为0.44,处于中等关联度,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反映了观测指标在受援地系统的不同方面作用强度的差别。

进一步分析影响两系统之间耦合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不同观测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如下。

(1)短期援派人才(X2,平均值为0.79)和中长期援派人才(X1,平均值为0.76)的平均耦合度均属于较高关联度的范围,但前者略高于后者,说明短期援派人才与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作用更强。从受援地发展系统的卫生床位数和儿童入学率两个维度来观测,短期援派人才的系统关联度比中长期援派人才的系统关联度分别高出31%和16%,说明短期援派人才对民生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互动耦合性强,这也是短期援派人才的平均关联度高于中长期援派人才的主要原因。

该结果与大部分人才援派工作者的经验感受并不一致,由于中长期援派人才以党政干部为主,且部分受援县的县委书记由援藏干部担任,从服务时间、岗位和职能等因素来说,一般会认为中长期援派人才更加有利于推动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定量分析结果却表明,短期援派人才的作用更强,这与短期援派人才的类型、服务特征和人数有很大关系。援派教师和医生的轮换周期以一年或一年半为主,大部分属于短期援派人才,而教师和医生的专业性强,与受援单位提供的岗位没有匹配上的问题,能够快速投入实际工作,有助于效能发挥。此外,从援派人数上来看,短期人才的选派工作相对于中长期人才更加灵活,随着“教育组团式服务”“博士服务团”等人才计划的推进,“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结对帮扶”等活动的开展,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类短期援派人才的投入规模超过了中长期援派人才,且短期援派人才的服务岗位明显向基层倾斜,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互动密切。

(2)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结构是援派人才系统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关的两个观测指标X3(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比)和X4(专业技术人才占比)的平均关联度分别为0.86和0.88,均已进入极强耦合作用的范围。自2007年起,上海市向西藏援派的中长期服务人才中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已达100%,因此本文采用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作为指标,观测受教育水平对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的结构与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关联度极高,且方差最小,说明受教育程度高的援派人才在受援地发展系统中6个观测维度的表现均衡且耦合作用极强,有效促进了受援地经济、行业、民生事业等各方面的发展。

专业结构分布(X4)与受援地经济发展的平均耦合度达到了本研究各观测指标的最高值,为0.88,这为短期援派人才的平均关联度超过了中长期援派人才的平均关联度提供了进一步的验证。目前,短期援派人才以专业技术类为主,且人数逐年增加、专业类别越來越多、行业分布越来越广,包括经信、科技、知识产权、环保、商务、水利、农业等,对受援地区各重点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3)在受援地发展系统中,援派人才与受援地民生事业发展的耦合度高于与产业发展的耦合度。其中民生事业发展状况通过“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Y5)”和“学龄儿童入学率(Y6)”观测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平均耦合度为0.86,耦合作用极强;产业发展状况通过“粮食产量(Y2)”“牧业产值(Y3)”“服务业产值(Y4)”观测农业县和半农半牧县的产业经济水平,平均耦合度为0.78,耦合作用较强,但弱于民生事业的耦合强度。这是由于,一方面,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类援派人才主要服务于民生,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不明显;同时,这也与上海市向对口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投入趋势一致。自2011年起,上海市明确援藏资金的80%要投向基层和农牧民群众,因而,受援五县的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等公共事业得到明显加速发展。

4 结论与启示

基于上海市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援派人才为受援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才结构、专业匹配情况、受援地的需求特征等,均影响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第二,从援派人才系统来看,短期援派人才的耦合程度高于中长期援派人才,专业技术类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援派人才对受援地发展的贡献,在各方面都有同样出色的表现;从受援地系统来看,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发展,比经济指标更加得益于援派人才的贡献。

耦合模型的应用,为长期缺乏系统分析和定量评估的人才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分析视角,对后续人才援派工作的建议如下:(1)优化结构,增加短期专业人才比例。应针对受援地区的实际需求,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援派人才,实现精准对接。(2)统筹任务,灵活调整援派周期。针对短期专业人才的技术性特征,建议将服务周期进行阶段性分割,不同服务周期之间可间断,多周期服务总和满足预定设计。(3)增强信息沟通,建立人才供需大平台。优化的人才支援规划和实施,有助于援派人才在受援地发挥更大效能,更加有利于推动受援地区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 世界银行.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中国贫困和不平等问题评估[M].北京: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扶贫与经济管理局,2009.

[3] 朱天舒,秦晓微.国家支持与对口支援合作:我国区域平衡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06).

[4] 韩广富,周耕.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制度的建立[J].理论学刊,2013(11).

[5] 周华强,王敬东,冯文帅,等.“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的制度缺陷及優化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7).

[6] 靳薇.干部援藏的成就与局限[J].科学社会主义,2010(06).

[7] 侯立宏,石勇,龙文,等.边疆地区科技特派员工作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兵团401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04).

[8] 徐孝勇,姜寒.连片特困地区中央扶贫资金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国家级贫困县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9] 伍文中.从对口支援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趋势[J].财经论丛,2012(01).

[10] 任乐.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基于河南省18地市的数据检验[J].经济管理,2014(07).

[11] 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09).

[12] 杨红娟,司婷.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演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06).

[13] 刘耀彬.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03).

[14] 岳良文,李孟刚,武春友.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06).

[15] 吴晓明,刘琳,杜娟.石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耦合模型——基于四川省的实证[J].财经科学,2015(11).

[16]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08).

[17] 共济.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8] 王晓毅.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3).

[19] 刘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0]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6.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
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集成一体化模式研究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浙江省金融集聚现状与形成因素研究
我国区域发展两大失衡问题亟待破解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
四川支柱产业与重庆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