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李明
[摘 要]苏州明月湾村是江苏省第一批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具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生产生活系统,是江苏典型的传统村落。但是由于整体规划、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其原真性受到破坏。本文从复合系统视角出发,对明月湾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系统的保护开发现况进行分析,探索在保护过程中各系统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联系和问题,并从复合系统的角度建立“社会—环境—经济”保护圈,以期更好地实现明月湾村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明月湾;保护;复合系统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明月湾成为江苏省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12被选为江苏省第一批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之一。自2003年起,苏州市政府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明月湾实施抢救保护工作;2004年省政府也组织人力,投入巨资,重点对村内传统建筑进行修复。但由于保护工作缺乏整体性,侧重于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没有注意到各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明月湾村的生存仍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挑战,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及村中的历史文化遗存面临严重威胁。学术界关于明月湾的研究大多从建筑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出发,对明月湾的社会、文化等单一系统视角进行研究,同样忽视了传统村落的系统性分析。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个系统对明月湾进行研究,探索明月湾在现代背景下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1 明月湾村保护研究的回顾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问题,他们结合实际案例从不同学科角度对传统村落进行了研究,但前人对明月湾村的研究很少全面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个系统。王仁宇,邹永明(2009)从对明月湾村的历史变迁、建筑蓝本以及历史遗迹三个方面总结分析明月湾村的历史文化特色,侧重村落的社会、文化子系统。张园(2008)从建筑学角度方面出发,以江苏省明月湾为研究载体,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村落的选址与布局、环境及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关注明月湾村的社会、生态系统。张凤阳(2014)从社会学角度对明月湾村生活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路径的选择,对明月湾的基础生活空间、社会生活空间和核心生活空间进行规划。包婷婷(2014)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梳理了蘇州乡村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形势,并以明月湾村为例,分析了其风貌原真型传承模式的相关内涵,提出文化传承方式为:原生态村保护模式、原住民民俗风情、根植血缘基础。吴文智,张薇,庄志民(2015)则从旅游学视角探讨明月湾作为乡村旅游的村落式农家乐集群的相关问题。从旅游开发的农家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专项性政策措施,改善农家乐经营的整体环境,扩大村落旅游利益分享空间。前人对明月湾的研究体现在建筑、旅游、历史文化等方面,鲜有以明月湾的系统性为出发点的研究成果,本文用全新的研究视角,从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明月湾的经济、社会系统以及其所处的生态、文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
2 复合系统视角下明月湾村概况
2.1 相关概念
2.1.1 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关于展开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传统村落的概念,即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1.2 复合系统。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一个包含了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多层面的复杂系统,其诸要素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村落这个有机的整体。比较典型的传统村落复合系统可以分为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以及基于社会生活系统和经济生产系统之上的文化子系统。传统村落生态系统的要素主要有:地形外貌、河流、湖泊、森林、山脉、农田、水塘、树木等;社会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房屋建筑、街巷路网、公共建筑、村规、宗法制度、习俗、礼仪等;经济生产系统的要素主要有: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在传统村落的建村发展中,“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村落在与地理、自然资源的融合发展下,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进而促成文化资本的不断产生和积累。
2.2 明月湾概况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石公行政村,较为完整的生产生活系统以及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得明月湾成为江苏省典型的传统村落。自2003年起,政府对明月湾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工作。2003年当地政府委托南京工业大学编制《明月湾古村保护与整治规划》;2005年6月,明月湾村被选入苏州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古村落名单后,政府对明月湾村古建筑进行了整修;2006年明月湾被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08年苏州市规划局编著《苏州古村落保护规划》一书,对明月湾的建筑、文化等进行了规划设计;2012年入选国家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明月湾三面环山,一面向太湖开口。经查证,明月湾村落的建成年代应早于公元757年,距今已1248年。早期由于交通不便,明月湾村独特的空间、生态环境和传统建筑文化以及村内原有经济产业结构保存相对完整。生态系统方面,明月湾依山傍水,三面群山环绕,终年葱绿苍翠,有古树、古河道等物质文化遗存;社会系统方面,明月湾拥有众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屋,步入村中,两条分别为两百五十米和两百米的长街,与另外两条长街垂直相交,形成“井”字,构成棋盘格局,即俗称的“棋盘街”,此外,明月湾还延续了挂喜庆吉祥物“红棉”的传统风俗;经济系统方面,明月湾村仍保留有碧螺春茶叶传统采制工艺、传统渔具渔法及传统的匠作工艺。
3 复合系统视角下明月湾村保护问题分析
3.1 缺乏整体保护措施,系统性遭到破坏
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有机的复合系统,其保护也必定需要保持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个系统的平衡发展。明月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至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违背当地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尽管在历史发展中,也存在子系统发展的强弱变化,但总体来说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近年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使得明月湾村的系统性受到冲击。而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保护措施中,缺乏对明月湾村复合系统整体的保护规划,偏重于单一系统保护,大部分的保护措施都着重于单体的建筑保护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善维护,针对整体村落的风貌传承、民俗民风的继承、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3.2 传统产业发展受阻,产业转型受限,经济系统混乱
中国城市化是引起我国农村变化的主因。中国到1978年城市化率只有28%,但是迈入21世纪后,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快速的城镇化打破了中国农村传统村落原有的平衡。而城乡分离的城市化导致乡村经济系统衰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村落经济系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处于结构失衡状态。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使明月湾村绝大多数青壮年都离乡务工,人口的老龄化严重冲击了当地经济系统的发展。明月湾村以果树、茶叶种植业兼捕捞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旅游服务业为辅。然而,随着村中劳力的流失,使得村内产业发展缓慢。村民产业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的第一产业,虽然第三产业——旅游业在政府及市场的推动下有了一定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千篇一律,使得明月湾正渐渐失去其本身的特色,对于部分村民来说,不完善的乡村旅游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3.3 经济水平落后,人口流失,社会系统瓦解
经济系统的衰退导致传统村落社会系统受到重创。人们在村庄地域范围内共同劳动和生活,构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愈发强烈,而许多古民居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基础设施、居室格局和居住环境比较落后,已无法满足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村民们开始追求现代的生活,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越来越来的村民外迁,古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明月灣村现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户,近400人,其中50岁的老人占总人数的90%。由于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传统村落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宗族力量削弱,浓郁的宗族文化转变为简单的关系维护。年轻人与老年人分离,宗族内部联系减弱使得原有的地缘及亲缘关系发生很大程度的弱化,村落聚合力降低。从社会行动规范的角度看,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村庄精英的流失,动摇了乡村社会基层组织的根基,市场经济冲击下传统价值信仰也面临消解。古村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3.4 生产生活方式不当,生态系统受损
乡村经济衰退与社会系统的改变影响着村庄生态系统。村庄既是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结构的变化即老龄化使村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村庄农业劳动者能力的弱化,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收成过度依靠农药化肥,形成耕地污染、地力退化。除此之外,农民进城务工带来城市文明,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消费方式,增加农村环境压力。外来游客也对村子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尽管明月湾村内设有小型垃圾桶,但是仍不能满足需要,村内的河流污染也很严重。村子环境的变化,也对古老的建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古人特别重视风水等自然环境因素,当传统建筑所依托的独特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其对传统建筑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
3.5 原有村落体系受损,文化系统衰落
明月湾古村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太湖地区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民俗民风、节日庆典、地方文化、工艺绝活比如传统木雕、石刻工艺等等,对明月湾而言,这些传统的文化形成了村落中无形的内向吸引力,是其发展的动力来源。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村内青壮年的迁出,导致明月湾村年龄结构、生活氛围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传统节日、风俗活动逐渐被人们淡漠,传统文化的味道不断变淡。许多宝贵的民间手艺也渐渐失传。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明月湾村落面领着巨大的挑战。村落经济过度依赖“打工经济”的外源性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而最终也会对村落的文化系统进行侵袭。当影响由外到内之后,再想恢复传统村落之前的面貌,仅仅靠政府的“修旧如旧”是不可能实现的。传统村落的演变,即村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就要重视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整体协调,对症下药”,即既要考虑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从整体进行规划,还要针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村落原有的社会、生态、文化系统的健康发展。
4 复合系统视角下明月湾村对策探究
4.1 制定整体保护规划,多系统协同发展
以往我国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存在着片面性、孤立性。建筑师、规划师往往只关注村落的建筑空间等物质资源,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则多关注村落的宗族起源、历史沿革等文化资源。而明月湾村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是由多个系统共同构成的,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保护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保护山川河流的生态环境,还应当保护村落的社会和经济系统以及其中涉及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载体,将生态、社会、经济及文化系统整体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制定一个系统、全面的保护规划。保护规划是传统村落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闭门造车”是要不得的,因此,要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听取传统村落主体的诉求,广泛收集各方尤其是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要从四个子系统出发,注重系统平衡性,并针对各个子系统提出相应的对策。
4.2 构建“社会—环境—经济”保护圈,留住村民
村民是传统村落的拥有者,传承着悠久的物质和文化结晶,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留住村民 。在城镇化进行中,传统村落“空心化、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而在保护过程中,首先,要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了解并尊重村民的意愿,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群众主动配合政府工作,自觉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其次,留住村里的年轻人,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回到村庄,为村落重新注入活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将明月湾村景区里的一些工作岗位优先录用当地村民,让普通村民真正参与到村落的保护发展中,保护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把控,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在这一过程中受惠。政府可以鼓励当地村民在村落中经营各种特色店铺。例如,明月湾村的各种土产品以及各种传统工艺品,也可以利用太湖丰富的水资源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或者扩大果树经营规模等改变传统单一产业,多产业协调发展,增加经济来源,留住村落的青年劳动力;此外,加强设施配套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留住村民。人员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村内生活条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大批年轻人搬到城里追求更好的生活。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村内基础设施和环境来留住村民。
4.3 村落文化复兴
明月湾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村落独特的文化系统,是其传承至今的根源所在。整个村落的排水系统与街巷浑然一体,凝结了古村先人的智慧与匠心;数量众多,各具完整的街巷肌理、保存良好的古建筑、古街巷、古井桥梁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除此之外,传统民俗、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同样汇集着古人的智慧,是村落的灵魂所在。因此,传统村落文化系统恢复与建设,也是一大要点。
对于村内的古屋、古街巷等传统建筑,可以延续政府“修旧如旧”的主张,其中要解决好资金——技术——村民利益的关系。对于那些居住在古宅中既无力整修,又不能外迁的村民,政府要加大扶持,增加對传统村落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引进社会资金及技术,减轻政府压力。对于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需要长期的支持与宣传,这些文化都是古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积累而成的,极具地方特质。因此,可以将传统风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融保护和开发于一体,将明月湾村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增强其文化生命力。相信在政府及各界的帮助下,传统文化会重新散发光彩。
5 结语
拥有千年历史的明月湾村承载着前人的智慧,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保护意识及方法的欠缺,古村逐渐没落,尽管近年来旅游开发使其有了一丝生机,但是相关保护工作仍亟待加强。传统村落是由“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子系统拟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因此,明月湾作为江苏省传统村落的一个典型,其保护工作也应从几个系统视角出发。从建筑民居、自然景观到民俗文化和民间“活态”传承保护;从注重村落物质文化遗存、自然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村落文化空间和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只有全方位、多视角的保护,才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
[参考文献]
[1] 孙铭璐,李明.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以苏州市明月湾古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15).
[2] 杜晓娟.古村落发展中古建筑的保护研究——以苏州明月湾古村落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3(07).
[3]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曲凯音.我国传统村落的历史生成[J].学术探索,2017(01).
[5] 韦任佳.苏州市金庭镇明月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6] 葛芳著.读城行走苏州古镇乡村[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6.
[7] 龙梦琪,胡希军.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以安徽宏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7(01).
[8] 孟祥斐.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村传统村落解构及应对—以W村为考察对象[J].人民论坛,2015(23).
[9] 庄晋财,王春燕.复合系统视角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的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06).
[10] 李宁,周勇.精明增长视野下的传统村落发展路径[J].规划师,2015(S2).
[11] 刘馨秋,王思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农史,2015(04).
[12] 潘彩霞.苏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
[13] 邹永明.苏州明月湾古村保护利用的回顾与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2(09).
[14] 包迎华,盛良瑜,李玉用.江苏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南京杨柳村和漆桥村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7(05).
[15] 王小明.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