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不力的问题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应以征信系统视角,构建科学可行的助学贷款学生征信系统,对贷款学生加强教育,提高贷款学生还贷的自觉性,降低贷款违约率,防范信贷风险。本文综合文献研究,结合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征信系统视域下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征信系统;视域;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助学贷款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因贷款学生居高不下的逾期违约现象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实施由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以来,还贷学生全国违约率平均高达20%。因贷款学生的违约率居高不下,严重扰乱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究在征信系统视域下,如何建立贷后管理体系,扎实细致地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 国内外对征信系统视域下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研究现状
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相比我国政府到了21世纪初才着手建立公民征信系统,国外发达国家的征信业要发达很多,英国在19世纪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欧美大部分国家在20世纪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国外对于助学贷款的研究有50多年的历史。对于贷后的管理,国外发达国家很重视依靠完善的公民征信机制,对贷款学生进行制约。例如:何虹(2012)《国外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和黄亚雄(2010)《我国大学生助學贷款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欧美的经验及其启示》对欧美发达国家对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目前国内对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研究比较多,例如,吴玲(2008)《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问题研究》、杨聪聪(2013)《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思考》等几十篇论文研究了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但因为我国公民征信系统的建立还不太长的原因,通过互联网输入《征信系统视域下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查询不到相关的研究论文。杨明(2016)《国外征信系统视域下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骆清(2015)《我国助学贷款学生征信系统的构建》是少数几篇涉及研究征信系统视域下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学术论文。
2 关于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研究
笔者对现有的文献资料关于征信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现状的研究进行整理后,得出如下结论: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不诚信行为与认可诚信重要性的不一致性,亟需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对征信系统知识的认知状况不理想
调查数据表明,作为高学历的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对征信系统的知识不了解或不甚了解。但当问卷中对征信系统的概念进行解释后,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国家建立公民征信系统很重要,对建立和完善征信系统普遍持支持态度。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政府与高校亟待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征信系统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到公民不诚信金融行为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强化大学生信守承诺、按时还贷的意识。
2.2 大学生普遍认可诚信的重要性,内心崇尚诚信
人无信不立,守信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求职市场,诚信品质一直是用人单位考察求职者的最重要的素质要求之一,因而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普遍认可诚信的重要性,崇尚诚信,这有利于高校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3 虽然大学生崇尚诚信,但他们对待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及违约行为又表现包容的错误态度。
国家助学贷款逾期行为本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但遗憾的是,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约半数的大学生表示可以“视不同情况而定”,甚至还有赞成“不还可以理解”的错误的观点。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对于助学贷款学生,不仅应对其加强道德层面的诚信教育,而且应加强法制教育。
2.4 落实到诚信的行为上,大学生没有表现出意识与行为的一致性
统计数据表明,虽然大学生内心崇尚诚信,但当落实到行动上时,却很遗憾地没有表现出意识与行动的一致性,约半数的大学生在行动上有考试作弊、夸大事实、开假证明等不诚信行为。
2.5 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出不应该有的宽容态度
统计数据表明,面对本是诟病的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应有的宽容态度,这足以引起社会相关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反思。
2.6 家庭、学校重视对孩子、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效果不甚理想
调查表明,家庭注重孩子的诚信教育,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但效果不甚理想。家庭、学校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坚持不懈对他们开展诚信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开展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
2.7 多种原因造成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最重要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调查表明,多种原因造成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最重要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次是自我约束不强和个人品德修养不够,再次是社会对诚信缺失的惩治力度不够、教育的缺失、父母家人的影响等方面。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是想方设法解决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 国外征信系统视域下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经验研究综述
杨明(2016)《国外征信系统视域下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认为,国外发达国家征信系统视域下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3.1 助学贷款与个人征信系统有着良性的互动
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信息在政府管理、高校、银行、担保、追债及征信等各个环节之间充分共享,从而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只要实现了助学贷款与个人征信系统的良性互动,政府主管部门就能牢牢掌握贷后管理的主动权。
3.2 欧美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奖惩有别,防范贷后风险
助学贷款的风险主要分为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两类。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来降低风险,强化管理。
3.3 对逾期的助学贷款有诸多可行的追缴方式,对失信者载入政府诚信档案,并利用法律的威慑力追缴欠贷
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助学贷款发放与收回管理中,明确贷款范围,对贷款资格审查中的申请人和连带担保的信用调查十分严格。一方面对具有正当理由的欠贷人酌情延期或减免还款,另一方面对恶意拖欠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包括将拖欠情况报告给信用局,记录学生信用,将拖欠者名字在媒体上曝光,直至诉诸法律,由法院强制执行。
4 我国助学贷款学生征信系统的构建研究综述
骆清(2015)《我国助学贷款学生征信系统的构建》认为,构建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征信系统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分散在不同授信机构、教育机构、行政机构等能反映大学生的个人信用记录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让授信机构在授信决策时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从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费用,它包括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利用、提供和管理等子系统。在构建贷款学生征信系统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所在高校的作用,强调高校责任,搞好助学贷款学生个人征信系统基本信息的采集和维护。
5 利用征信系统完善我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举措研究综述
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征信系统完善我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举措:
首先,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信用体系组织与制度建设,加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切实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信用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加大信息收集、共享,充分发挥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宣传、公示、查询等功能。同时,要把大学生诚信档案与现有的公民个人征信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大学生的诚信成为一种资源而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储存。
其次,增强助学贷款与征信系统的互动性。对于办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来说,并不能直观地感受到存在于贷款体系背后的征信系统。有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征信系统的数据分析,及时向获贷学生发布信用信息,并通过适当开展验证工作,促使学生自觉了解和使用征信系统。获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期间出现的不诚信行为都应通过征信系统进行实时反馈。更为重要的是有关政府部门应该不断扩大征信系统的效力,把大学生的个人信用与學习评价、就业推荐及各类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全方位的约束作用。
最后,建立贷款违约预警机制。高校的资助管理部门必须更加细致、深入地掌握获贷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表现情况,通过建立更加完备的获贷学生档案和实行定期谈话制度,对获贷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一旦发现获贷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倾向,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争取在贷款有效期内和获贷学生在校期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后续的追缴工作就难有成效。
诚信教育与信用意识培养并重。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都十分重视助学贷款的诚信教育,每学期都会通过发放诚信读本,开展诚信讲座、征文,宣传诚信典型等各种方式来提高获贷学生的诚信意识。不断强化对获贷学生信用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使学生深入了解个人诚信档案和征信系统的使用状况,意识到信用对个人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其次,要出台具体的措施,把获贷学生的个人信用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贷款额度、学习评价、资助申请、就业推荐等紧密衔接起来,使信用真正成为一种资源,植根于获贷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想意识之中。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主体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在全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征信知识,并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建立和完善包括贷款逾期违约在内的公民诚信缺失的惩戒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高校更应该在学生中建立征信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诚信校园氛围;将征信知识纳入教育正规体系,设置选修课,通过正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现代金融手段做好人生职业规划;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学生认可诚信重要性和崇尚诚信的积极心理,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尤其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强化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组织贷款学生加强征信知识的学习,培养贷款学生人人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应加强诚信意识的自我教育与培养,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应认识到诚信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牢固树立重承诺、守信用的意识,将诚信的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说诚信话,做诚信事,用诚信的品质和诚信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进而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的步伐。综上所述,亟待通过多种途径在大学生中强化征信知识的学习,加强大学生尤其是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品质的培养与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民征信系统与诚信缺失的惩戒制度,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唐柳荷.国家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现象及其成因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03).
[2] 骆清.我国助学贷款学生征信系统的构建[J].湘潮,2016(08).
[3] 杨明.国外征信系统视域下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文史博览(理论版),2016(03).
[4] 唐柳荷.征信系统视域下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分析[J].消费者导报,2016(03).
[5] 冉育彭,章志荣,等.当前资助模式下的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研究[J].学园,2013(29).
[6] 吴军箭.国外典型助学贷款对我国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7] 崔凤.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