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红
[摘 要]人口的空间分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选取新疆统计年鉴人口和面积的数据,利用人口密度对新疆区域进行分析,得出了2016年新疆人口空间分布情况。主要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人口分布状态,了解新疆人口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人口中心集中分布在新疆的北部,以乌鲁木齐和昌吉为代表的北疆区域是人口密度高、人口集聚分布的区域。和田地区、塔城地区以及阿勒泰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人口密度低,但总人口近年来处于增长阶段。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人口是一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分布是人口在发展过程中一定时间内的区域空间分布状态。它是掌握和研究一个地区人口情况的重要内容之一。人口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会决定一个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与此同时人口空间分布又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是我国西部对外开发的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新疆独特的气候、地质和地貌以水资源等条件决定了新疆人口空间分布的独特性。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受到新疆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分散分布的特征,具有干旱地区人口分布的典型特征。因此,了解新疆人口分布状况,把握全新疆的人口的发展变化以及空间分布趋势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2 数据来源及研究分析
2.1 数据获取
本研究的人口空间分布相关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016》,以新疆(辖四个地级市、五个地区和五个自治州)14个区域为研究单位,对其人口分布情况进行研究。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分布高的地区为乌鲁木齐市;人口密度分布相对较高的是克拉玛依市和喀什地区;人口密度分布低的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市和阿勒泰地区。
2.2 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2.2.1 南北疆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增长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新疆14个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从北向南呈现波浪形态势。2015年北疆地区占新疆总人口的比重为46.71%,南疆地区为47.53%,两者差为0.82个百分点。人口数量较多的五个地区分别是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均在200 万人以上,其人口总数占新疆总人数的70.12%,呈现出少数民族高度集中的态势。这与近年来国家以及内地省市援疆力度特别是对阿克苏、喀什和和田等南疆核心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不断加大,再加上少数民族人口规模较大、计划生育政策相对较为宽松,新疆人口增长逐渐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
2.2.2 南、北疆人口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出“北城南乡”的现象。城乡人口分布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也可以用来衡量这个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新疆的城乡人口2015年与2011年相比,城镇人口增长了7.96个百分点,乡村人口下降了7.27个百分点。从南、北区疆区域来看, 2015年南疆地区比北疆地区低30.16个百分点,南、北疆地区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北城南乡”的特征,因此,南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从南、北疆人口的的变化来看, 2011- 2015 年5年间北疆人口增加了7.52个百分点,而南疆地区只增加6.31个百分点。 2011 - 20105年5年间南、北疆各地州的城镇人口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地区上升在5个百分点以上,这反映出2011 - 20105年5年间南、北疆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是北疆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速度高于南疆地区。
2.2.3 南、北疆人口的集聚程度差异较大,北疆人口集聚能力明显高于南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而人口集聚程度和水平可以衡量出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比重越大,就说明这个地区的人口的集聚能力就越大,反之,则说明该地区的人口的集聚力差,人口流失现象严重。具体计算如下:某地区的人口聚集能力= ( 常住人口数 - 户籍人口数) /户籍人口数* 100%。然而,由于新疆的南、北疆的经济辐射能力有着明显差异性,从而导致人口的集聚能力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特点。北疆地区的人口聚集能力明显高于南疆地区。北疆的乌鲁木齐人口聚集能力达到了58.26%,而南疆地区只有巴音郭愣自治州相对较高为15.21%。南疆的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疆的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的人口聚集能力呈现负值,这说明这些地区人口集聚能力较弱,出现人口流失现象。
3 新疆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3.1 地理因素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6,周边与八国接壤。新疆深居内陆而远离海洋,并且四周由于高山的阻隔形成了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天山横亘于新疆的中部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称为东疆。新疆各地区的温度和降水量差异较大,南疆地区的气温高于北疆地区,而北疆地区的降水量却高于南疆地区。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新疆城市的人口中心向盆地和绿洲地区集聚。因此,盆地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绿洲地区的人口比较稠密,比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是人口密度高、人口集聚度高的区域。而山区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人口稀疏,比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市和阿勒泰地区是人口分布的低密度区域。
3.2 经济因素
北疆的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此,三次产业发展总体较好。由于工业受区位论原理的影响,形成了北疆地区的集聚效应明显高于南疆地区,尽管南疆也有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但由于首府在北疆所形成的吸引力使其周边地区更具集聚效应。从第三产业发展上看,北疆地区在交通和资源禀赋上存在着比较优势,导致近年来在旅游业上发展很快。因此,南、北疆在各地区的经济差异相当显著,在目前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因素对人口空间的分布起了很大作用。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唯一的特大城市,由于其经济发达,工作生活条件优越等特性,从而吸引大量人口的聚集。因此人口密度、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比如: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等地区的人均GDP相对靠前,而人口密度、集聚程度低的地区,比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和田地区的人均GDP相对靠后。
3.3 政策因素
国家和新疆政府的政策以及区域性的规划都对南、北疆人口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来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新疆从土地、人口、财政、投资和扶贫等五个方面制定政策进行差别化发展。随着同家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化,南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通过适当、有序地增加建设用地,大力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南疆的投资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的外来定居人口稳步增加;北疆地区作为新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形成的集聚效应显著,使得周边的地区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特别是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就业机会以及较好的生活环境对人口有很强的吸引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地区规划中,优先发展部分区域,形成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导致各个地区发展机遇不平衡。
4 结语
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在地理因素上受到的影响较大,因为新疆特有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新疆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形成了很强的集聚效应和推动作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影响着新疆人口迁移的变动方向。政府的导向作用,使得各个地区人口在空间迁移上指向特征明显,在短时间使得人口发生变动。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新疆人口集中在南、北疆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有从北向西南增长的趋势。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绿洲区始终是人口分布密集区,乌鲁木齐市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州)。在今后新疆整体和区域发展规划中,要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使区域功能定位和人口的分布相互协调从而促进人口空间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追,苟虹璐,李豫新.新疆南北疆人口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4(03).
[2] 陈佳丽,程武学.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分析[J].绿色科技,2016(07).
[3] 杨振,雷军,段祖亮.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6(12).
[4] 李鹏,徐跃通.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