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敏
刚开学,成长共同体在七(6)班诞生了。平常的班级生活变得不平淡起来,每天都有独特的精彩!
自律之根悄然而生
Z同学,人称“猴子”,整天上蹿下跳、一惊一乍,上课从没有定形的时候;体育课上踢个球都能和隔壁班的孩子杠起来!为此,我没少伤脑筋,找他谈话,找家长交流,分析原因,可谓是苦口婆心。Z同学呢?他似乎也听进去了,可没过两天就又原形毕露了……
初一下学期,Z进入了第一成长小组:比学习、比纪律、比劳动。一周下来,第二、三、五小组获得了优胜,Z所在的第一小组名落孙山(七选三)。我及时肯定了获胜小组的表现,夸奖了他们团结进取的精神,并要求每组同学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争取下周有更好的表现。
“我不会再拖大家后腿了!不再那么随便了!” 刚走出教室的我就听到这么一句,循声望去,原来是Z同学在向第一小组的同学作保证。“我们帮你,一起加油!”6只手紧紧交叠在一起……
外部的要求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动机和需求,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行为。Z同学的行为改变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成长共同体中,小组的共同目标未达成让他开始反思自身的不足;成员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让他开始调整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一个将自律扎根于内心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境界提升的过程。
自主之花芳香四溢
“放学后咱们组再开个会!”第四成长小组组长课间通知自己组员集中探讨。这已经是本周第二次了。其实他们组要探讨的内容大致就是如何帮助P同学。P同学虽然乐于服务班级,但常常不能完成家庭作业,上课还打瞌睡,这严重影响了该组的评优。
放学后,我旁听了他们组的讨论:“P同学,你作业写不完是有什么困难吗?我们可以帮助你的。”“你不会写,或者不想写,那放学后我们一起写怎么样?”“我们可以陪你写,不懂的我们一起研究,好吗?”“等天冷了,你可以和我一起回家写,让你爸妈晚些时候再来接你!”……同伴们温暖的话让P同学脸红了。接下来的几个星期,P同学的情况真的一天天好了起来。
成长共同体中,评优不是目的,评优背后自主能力的提升才是目标。P同学事件深深感动了我:自主之花在第四小组已然开放。
合作共赢初见成效
“红五月”合唱比赛在如火如荼准备中。这次活动是体现班级整体实力的好时机。在班长的主导下,同学们开始了分工:服装、道具、音乐伴奏、化妆、合唱指挥、队形排列、训练安排。每一小组主要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各显其能!分工到位后,班长又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我们统一买套班服吧!”“我们请音乐老师来给我们训练,顺带排个简单些的舞蹈更好!”“不是可以请老师一起参加合唱的吗?我们去拉校长来当助演!”……比赛当天,7个评委中有3个(校长也在内)和我班学生一同站在了合唱台上,开创了合唱比赛的先例!
成长共同体模式下的班级活动既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又增强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一学期下来,我班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有所提升,班级文化布置比赛获得第一名,黑板报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一日常规流动红旗评比连续多次第一,期中、期末考试文化成绩也名列年级第一。此外,多名学生参加校级以上比赛获奖,协助老师工作的学生也逐渐找到感觉,挑起了大梁,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高兴。
(作者單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