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伦宽
[摘要]矿区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围绕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形成了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矿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惠农产业。针对当前矿区惠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发展总体思路及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矿区;惠农产业;“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矿区围绕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而形成的资源型产业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些典型的矿业城镇或资源型城市中,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甚至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唯一支柱。产业结构的相对单一,不利于矿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矿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极为不利,也无助于矿区农村的脱贫,因而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配套,加大对惠农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形成矿产资源开采与农村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局面。
1 矿区惠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国民经济对采矿业的依赖性过高
大多数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所创造的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比例,其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特别是非矿工业发展缓慢,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过低,不利于矿区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就矿产资源开采业本身而言,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点多面广且大多分散弱小,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使矿区过度依赖于矿产资源开采业的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存在更大的风险,发展后劲令人堪忧。
1.2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总体实力较弱
虽然部分矿区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下,其他非矿产业,特别是围绕工农业生产和居民服务的第三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较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规模的企业较少,第三产业发展普遍不稳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1.3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就矿区农村经济发展而言,由于重视不够,农业经济效益不突出等原因,农业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矿区农业发展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经结构、农林牧渔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品种相对单一,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且竞争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迟缓,这些均构成了矿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不利于矿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2 矿区惠农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改变矿区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在继续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同时,依托区内其他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建材、矿泉水、农副产品加工等非矿产业的发展;加大服务于全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第三产业发展,壮大传统第三产业的实力,积极扶持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主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根本,以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城郊农业为重点,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提升广大农业劳动者素质为关键,以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辅助,切实抓好矿区农业生产。
3 矿区惠农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把水源工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快推进中小型水库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水库干支渠、山区“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在重点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茶园、果园、胶园、桑园等园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全区园艺生产条件。二是大力开展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积极改造矿区中低产田,大幅度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三是加强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巩固成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江河湖库治理,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四是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速度,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業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
3.2 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进一步优化优质粮食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加工、出口和外销龙头企业,充分调动当地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加快推进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订单农业”。重点扶持建成一批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蔬菜外销及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蚕桑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优质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标准化家禽养殖示范基地和优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3.3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速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实施好“舞龙计划”,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优势农产品开发。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系利益机制。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力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现代农业经营合作组织。
3.4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等重大科技项目,着力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作物间作套种、无公害蔬菜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良种及胚胎工程、优质草料生产及配制饲喂、重大畜禽疫病预警与防治、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新型实用农机具应用、农业信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
3.5 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切实加大宣传、扶持、规范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提高麒麟区农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占有率和生产经营效益。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重点建设完善一批优势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通过兴办展会等多种方式加大优势农产品推介、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3.6 认真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采取措施,加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力度,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蓝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并不断提高动物常规疫病的防治水平。按照“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的要求,切实加强有害生物预警控制站、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和应急防治队伍建设,加大植物病虫害防治力度。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农产品市场信誉和农民收入增加。大力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7 加快建立新型農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把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在全区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村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3.8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和规范,探索建立土地流转补贴或奖励办法,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草山草坡和渔业水面的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清晰草山草坡和渔业水面权属;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好示范引导、服务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全面清理和核实村组债务,积极探索有效化解债务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体制、兽医管理体制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扩大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的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加快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保障机制。在继续搞活对内开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围绕蔬菜、花卉、水果、蚕桑、畜牧业等重点产业,力争在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种养加工、农业科技交流、跨境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业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富刚,刘彦随,张潆文.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1).
[2] 王伟.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7).
[3] 刘世敏,李文峰.政府管理理念革新过程中的农村生产发展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