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忻丽
[摘 要]忻州近年来的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中仍存在一部分问题。本文就忻州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求为我市果业发展提供一点思考。
[关键词]忻州;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忻州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复杂,海拔高差悬殊。近几年,我市坚持因地制宜,适树适栽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针对树种及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进行了树种品种间的结构调整,主要做法是淘汰老劣果园,发展名优品种。梨主要发展了以酥梨、玉露香为主的优质梨;苹果主要发展了以嘎啦系、藤牧1号为主的早熟品种与富士系优良晚熟品种;葡萄主要发展了提子类、无核类品种;杏主要发展了白水杏、凱特、亚杏等优良品种。
1 存在的问题
(1)果园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全市大部分果园处在干旱丘陵区,几乎没有灌溉设施,不能在果树生理需水期有效供水,严重影响水果产量与品质,果园经济效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2)晚霜冻害连年发生 。我市果业生产从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遭受晚霜侵害,重挫了果业产业的发展。2013年4月18日深夜至4月19日下午我市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雪过程,气温骤降,正处于盛花期的梨、苹果等果树遭受严重冻害,全市各种果树受冻面积达41.61万亩,减产达9.96万吨,减收达2亿元。2014年5月5日气温骤降,根据各县市调查统计,全市果树受冻面积达21万亩,绝产的达4万亩,较正常年份减产40%左右,减收2亿多元。2015年花期与幼果期也出现了降温大风等异常气候,又使果树面临了低温的侵害。晚霜冻害造成的损失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严重滞约了我市果业的发展。
(3)果园劳动力资源缺乏、文化素质低、老龄化严重。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村年轻人多数进城务工或经商,而中年男劳力也多兼职从事建筑、装修、运输等行业,农村劳动力匮乏,参与果品第一线的劳力全部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妇女居多,且这一批老动力文化程度低,大部分只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接受新技能与新思想的能力差。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老龄化等问题是困扰我市果业发展的又一大难题。
(4)果业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市果业生产仍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水果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刚刚起步,还处在成长阶段,整个水果产业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比较薄弱。
(5)果品质量差,缺少统一的市场品牌。忻州是全国梨树生产优质区域之一。梨树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忻州所产酥梨色黄如金,汁甜似蜜,酥脆可口,品质极优。曾被香港“五丰行”命名为“金蜜梨”而畅销港澳。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展评,屡获殊荣。1985年、1989年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5年获山西省首届农博会金奖和国家第二届农博会铜奖,1996—2002年连续获得山西省一至四届优质水果展平会金奖。梨树曾是繁荣全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近几年由于铁矿业等兴起,农民进城务工等的原因,政府与农民重视不够,梨树栽培管理中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投入不足,部分梨园每年仅施少量速效氮肥,少施或不施农家肥;栽植密度较大,株间拥挤,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不进行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不适时,采收提前等,有些果园几乎是放任生长,由此造成酥梨果个变小、风味变淡、石细胞增多、品质降低,导致我市酥梨近年来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再加上目前我市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虽有“雁门关”牌酥梨、“同川”牌酥梨、“宫珍”牌水果等,这些品牌各自为阵,大部分只在本地销售,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合力,抵御不了市场风险,梨产业优势逐年消失,经济效益不明显。
(6)产业化程度低。产后处理、加工、贮藏严重滞后,忻州所产的苹果、梨产后基本不进行任何加工处理就出售。贮藏也只能靠土窑洞或土窖贮藏,加工只是加工些果脯、果丹皮、果汁、果粉等,品种少,科技含量、加工量均低,加工量仅占果品总产量的3%。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
2 发展对策
2.1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良品种
根据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稳定苹果面积,适当扩大优势树种优质梨面积,做大做强优质梨基地;稳定晚熟品种,扩大优质早中熟品种。拉开在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上的档次,延长销售时间,形成梯次上市的品种布局,从而达到延长供货期限,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果园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抓好果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果园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扶持果农在果园建立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同时业务部门加大地膜覆盖穴贮肥水、生物覆盖等旱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丘陵山区的果园修筑鱼鳞坑等集水工程。
二是建立防护林,减少霜冻与大风对果园造成的危害。
三是大力发展果园机械化作业,积极推广旋耕机、开沟施肥机、打孔机、病虫害高效喷雾器、动力修剪机械等新型工具,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强度与用工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2.3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果品产量、质量
围绕果品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和农民增收,一是大力推广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果实套袋、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果园生草、生物覆盖、高光效树型改造、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升果品生产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水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监管。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源头污染控制,加强对产地监管,加强对化肥、农药、果袋、地膜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对企业、生产基地及产地批发市场等定期开展质量检测,同时还要制定果园生产、农业投入品使用等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做好病虫害的检测,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用于指导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健全物候期与灾害性天气档案记录等,实行果品质量追溯制度,全面推进水果生产的标化进程,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2.4 培育新型农民,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根据果树生长季节和管理技术要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方式组织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展开对农民的培训,努力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鼓励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从事果业生产。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速健全合作社的运行机制,鼓励多个合作社联合起来创办合作联社,强化合作社的作用。三是加强对果农的服务,加强果业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果业信息化进程。利用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对果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科技、信息及果品销售等服务,重点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情。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微信、微博等进行水果销售。
2.5 创新经营机制,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创新投入机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果园,推进生产要素向果业优势产区聚集。完善產业化经营机制,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经营,提升产业化水平。
2.6 加强果业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果业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建立灾害损失经济补尝制度。二是要加强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要把果园抗灾、避灾、减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三是要积极发展果业保险,坚持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果业保险体系,切实提高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7 鼓励引导观光园的发展
观光果园以果园景观、果园周围的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为基础,通过果树生产、产品经营、农村文化及果农生活的融合,为人们提供游览、参观、品赏、购买、参与等服务;以果品生产为基础,通过对园区规划和景点布局,突出果树的新、奇、特,展示果园的韵律美和自然美,促进果品生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提高果园的整体产出效益。应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适合发展果树的地理优势,鼓励果农与企业家、创业者联合创办观光园,促进我市的果业产业向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 穆养民,赵政阳,戴军.陕西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2] 李红霞,刘润萍.甘肃省果业发展刍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04).
[3] 王美清,黄长林,余艳锋.江西苏区果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