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哲学思考

2018-05-14 17:05陈海开朱坚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

陈海开 朱坚真

[摘 要]海洋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基地。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关系到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环北部湾沿海城市将发展目光转向海洋,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来发展海洋经济和改善民生,可能会给环北部湾地区的沿海自然、生态带来一定的破坏,从而威胁到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哲学角度,着重探讨环北部湾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该地区沿海城市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环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一种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生态理念的生态哲学思想,着重探讨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导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引导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指出的资源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本文所研究的开发与保护环北部湾地区的资源涵盖了沿海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海洋旅游资源等。围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观点来展开对这些沿海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保护进行深入分析,促使该地区海洋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基本哲学思想

1.1 自然对人的先在性且人是自然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自然、环境、生态在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对人有优先地位,具有先在性,指出人不能创造自然物质的本身,人所创造物质的生产能力只能在物质预先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且在宇宙中一切物质形式的存在,无论是人为改变的还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规律转化引起的,都不能创造出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而物质的整个转化过程只是形态在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产物,彻底否定了西方宗教的上帝创世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中也明确指出,我们人类自身的血、肉和头脑都属于并存在于自然界中,对自然界赖以生存。人是从自然界产生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界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自然界取得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1.2 人的生存与发展受自然界制约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对人具有优先地位,自然制约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生存的一切实践活动受到自然的制约和限定,主要表现为:一是自然对于人的优先存在,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和材料。二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外部生态环境的制约。外部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平衡是人类追求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保证,保持生态平衡与稳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人在自然中只能通过不断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和利用规律来实现自身的一切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我们人类社会不能过于陶醉战胜自然界的荣誉,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都将遭到自然界的严厉报复。自然规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人类不可逾越的生存底线,人类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肆意破坏生态的平衡稳定,必然遭受远远高出收获的自然惩罚成本。

2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环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哲学指导

2.1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人类迄今为止一直习惯于把自然资源当做一种“公共物品”来免费共享。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指明人们应认识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看待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环北部湾海洋资源时,要遵循海洋发展的规律,保护该地区海洋生態环境,缓解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与保护海洋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强调“人海和谐”不是人对海洋资源的为所欲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而是在海岸带和海岛经济开发过程中要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要注重绿色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要从人与自然的视角,即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与人类社会的整合。我们应以尊重环北部湾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为前提去开发海洋资源,同时要控制污染和保护当地环境,紧密联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适度开发滨海旅游资源,推广渔业养殖,发展海洋科技产业,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环北部湾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性与保护该地区自然的合理性相结合作为我们生产生活的价值归宿。我们要树立与环北部湾地区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观,增强节约资源的观念,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要加强我们对自然的依存性,以及对环北部湾沿海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责任。

2.2 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批判性地介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们疯狂地掠夺自然资源所造成的重大自然灾难,还借助工业时期的欧洲发展情景不断剖析西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弊端,大力扭曲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强调协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缓解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湛江市和北海市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借助环北部湾地区的天然港口和水陆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扩大对外出口贸易。以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海洋开发经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的严重稀缺,抑制经济的发展步伐不可避免。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要协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做到经济发展的同时会有足够的资源补充作为生产资料。环北部湾地区沿海城市也在大力推动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扩大海洋经济再生产,对渔业有禁止捕捞期让鱼大量繁殖,以及维持经济水产类优势品种的生产能力,对于稀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2.3 社会与生态的平衡稳定

人类的生存与整个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其中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决定着人类的生存质量。生态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北部湾沿海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高度依赖于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的承载能力。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生态是一个由普遍联系构成的整体性存在。无论我们对环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进行价值判断还是理性分析,都必须从该地区的整体视角出发,辩证地理解个体与整体关系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辩证分析发展社会与保护生态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对立,维持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平衡稳定、和谐统一。强调社会与生态的平衡稳定,必须辩证地分析社会生态的各个要素,每个要素在自我发生变化和运动中都会对整体产生各种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开始是处于量变的阶段,但若没有长久的发酵和积累,是不会引起整体性的质变,而这关键时间里需要有人为的干预和控制。

从生态层面看,对于过度开发严重稀少甚或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资源,应当恢复其能维持某种最大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水平。每一种生物资源都扮演着重要的特定角色,对每一种或多种水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都会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社会层面看,当地政府应当从政策层面和发展目标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力度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法律意识,同时从法律角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如加强环北部湾地区海洋环境监控和涉海工程项目的质量评估,控制捕捞强度、建立生态保护区,实施海洋伏季休渔期,以及大规模放养某类数量极少的水产物种等,可有效缓解该资源的衰退趋势,减少人为破坏对生态造成的影响,保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正常运行,以维持环北部湾地区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水生环境平衡稳定。

3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环北部湾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意义

3.1 为环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依据,站在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类行为范式的高度去剖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有效性,对自然的先在性和人的受制性表明人類的生存与发展在以自然为物质基础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对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也应当处理好环北部湾地区整体性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遵循海洋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环北部湾地区沿海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依赖于该地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造成大量珍贵资源缺失和沿海水质严重污染,而该污染主要源自陆源污染物,由于近海域遭受沿海城市工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严重影响,将富含高营养的污水大量排放在沿海海域,导致该区域海水赤潮频繁产生,给沿海水产养殖产业带来极大的损害。大量建筑垃圾填海造陆,以及采砂船疯狂挖沙采礁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环北部湾沿海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水生物种大量迁徙甚至死亡,破坏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当综合海陆资源的优势互补,城市化建设不应以牺牲海洋、破坏生态为代价,强调海陆资源一体化开发与保护,要把握该地区海陆生态的整体性和辩证性,从整体上把关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以及生态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平衡发展,促使环北部湾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3.2 为环北部湾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颖的思考模式和实践模式

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是环北部湾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管理更具挑战性,因为它呼吁采取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视角,追求社会与环境的长远利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环北部湾地区沿海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基于维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与生态的平衡稳定的一种海洋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思考模式,强调经济的发展要与生态环境所赋予的一切相协调,以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建立“稳态”的经济发展模式。还为该地区解决海洋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海洋资源管理的实践模式,强调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力度,对沿海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维持环北部湾沿海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过度追求经济理性而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行径,只会加剧资源的毁灭和缩短经济周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3 为环北部湾地区沿海城市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的十八大政治报告的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是关系中国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此,环北部湾沿海城市的各所高校应肩负起培养大学生的重任,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将海洋知识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引进教材。应与时俱进,及时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指导,通过不断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确立辩证和谐的自然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学会辩证分析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环北部湾地区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4 结论

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观研究环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重在围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引导。强调环北部湾沿海城市对改善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以及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应着重落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践上探索建设,在理论上加强研究。环北部湾沿海城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南海海岸带资源综合开发,走人海和谐、海陆互动一体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把当代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局部得失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和谐统一起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注重长远的社会与生态的双重利益,环北部湾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条件优势、远景良好、实力充足,对发展海洋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应根据可观的资源、环境条件,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利用海洋高新科技,将北部湾独特的海洋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水平和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海洋经济成为该区域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还可建立数据库,有助于海洋资源管理决策者或海洋科研工作者掌握全部、系统的海洋信息,更好地对环北部湾地区海洋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也有利于监测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的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元龙.论马克思的资源配置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1995(02).

[2] 李繁荣.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 刘国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4.

[5] 薛勇民,王继创.论深层生态学的方法论意蕴[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05).

[6] 薛勇民,路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蕴[J].教学与研究,2014(05).

[7] [美]菲利普·克莱顿.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孟献丽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8] 彭秀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新疆社会科学,2011(03).

[9] 邹桂斌.南海海岸带综合开发研究[J].理论探讨,2008(06).

[10] 朱坚真.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增长与主导产业选择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7(40).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
广西北海向海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
加快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论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及环境保护
长三角区位一体化背景下象山渔文化对海洋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辽宁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技需求和政策研究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与对策分析
海洋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研究
中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