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8-05-14 12:19杨延敏王广斌
山西农经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神生活社会转型

杨延敏 王广斌

摘 要:农村社会的转型是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过程。发达国家对此的研究不计其数,总的来说,农村社会转型可以认为是一个由传统、封闭、落后的农村不断的向现代、开放、进步的农村的转变过程,农村社会转型也就是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本文旨在将其通过对农村的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其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这将对我们如何更科学地开展农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有带来有益启示,从而使农村社会实现更好的转型。

关键词: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转型;精神生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5-0013-04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永恒的,也是普遍的。经济、整治、文化等是构成社会形态的诸多元素,这些元素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同时也会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如果把农村社会转型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那么发生农村社会转型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历史背景下也就是必然的。

在“三农问题”广泛受到关注的今天,研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的农民思想道德层面由于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诸多变化,本身就是从伦理和道德的层面上对农民进行深层次的人文关注,同时也与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出的在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注重农民自身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契合,另外还能够给予当前关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1 当前我国农民发展的现状

由图1可知,我国农民的精神生活以打麻将打牌为主,其次是看电视和赶集走亲戚,进行体育锻炼和看戏看文艺演出的人所占比例最小,由此可以得出,农村的业余活动比较缺乏且质量较低。

从图2很容易看出,偶尔参与迷信的人占多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相信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可见在农村,人们还是比较崇尚神灵和鬼神这些事物,他们相信神的存在,也相信生活中的一部分事情可以通过神灵来解决。

从这个柱状图中显而易见得出,农民对于法律的认识很淡薄,他们对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很少,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相对了解较多,这十分之一的人群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2 当前我国农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淡化

根据实地调查,我国农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存在不正的现象,其中最为突出问题的就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利益占上风。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尤其是人民公社盛行時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比当前时期都空前强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市场经济化水平提高,这些经济因素使得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保守思想受到了新事物和新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此外,在建国之前,小农意识一直是农民思想的主导者,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装在农民口袋力的剩余钱也越来越多。没有定力的农民对此很容易飘飘然,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容易做错事,做出有益于自己而不利于集体的事情。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其弊端也显现出来,最突出的表现是它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强调个人的作用,人们的价值观选择从集体转向了个人利益,使得个人利益雄心溢出。很多人在没有认清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单纯的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必须牺牲一个才能得到最终的利益。正是在此情况下,许多人将个人和家庭利益放在首位位置,把集体利益抛在脑后,最终做出漏税、逃税、抗税等有害于国家利益的行为。

2.2 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对农民的影响就是农民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从而使他们在娱乐方面有了更多的时间,有利于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也增加了娱乐方式,如手机、电脑的广泛应用。但农村与城市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匮乏。归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的素质还是比较低下,文化水平也不高。以及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对于农民来说接触外面世界机会少,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不够,见识少。农村居民虽然在物质上与城市居民差距小,但是在精神方面的差距却很大,主要是大多数农民只注重物质方面的满足,对精神方面的注重却很小。也有一小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在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但农村比较闭塞,途径少,所有好多农民把赌博、酗酒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久而久之,影响了农村的淳朴风气。

2.3 道德失范现象较为突出

以前,农民在大家心中大都是淳朴善良、诚实守信、勤勤恳恳的形象。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好的思想在农村蔓延,农民这种传统的优良品德逐渐的在退化。根据查阅2013年对河北省清河县15个村庄的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在家庭责任感以及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有所欠缺。在社会公德方面,当问到如果当事人与其他人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解决时,认为打架解决的占到40%。当问到如果村里有生活很艰难的老人、小孩、残疾人或者重度病人时,你会怎么解决时,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高达50%以上;在家庭美德方面,在调查的其中的女孩子当中,大多数人认为嫁一个有钱人家幸福指数就会提高的占到60%;在家庭婆媳之间关系中,婆媳关系僵硬的占到11%,更别说经常吵架不和谐的婆媳了。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他们认为,只要老人没有瘫倒在床上,只要有劳动能力,做家务、带孩子的事情就全部寄托在老人身上。在赡养老人方面,大多数儿女认为赡养老人是一种负担,农村的思想还是多子多福,因此他们的儿女较多,但到养老时,儿女之间却互相推脱,造成亲情关系恶化,互相不来往,有的甚至走上法律的道路。

2.4 封建迷信思想有所抬头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封建迷信思想的残留有很多方式,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农民的生活:第一,打着开展宗教活动旗号的名义开展的封建活动,这种活动最为常见。尤其是在高考或者中考前夕,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到各地的庙里上香火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祈求神灵保佑实现心中所想。第二,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仍然对神婆神医等民间医生怀有崇高的信仰。当他们生病时不是及时的到医院就医而是通过打听比较出名的神婆神医给他们进行治疗,结果因此而耽误了最佳的的治疗时期,严重的造成了生命危险。第三,在传统节日里祭供或者求神拜佛这些现象仍常见,这些思想对农民的影响深远,对鬼和神他们抱有虔诚的态度,且把他们视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第四,在农村算命和算风水依旧是很多人在抉择一件事时的安定丸。这种活动在从古代盛行开来就深受人们所喜爱,如算婚姻、生命、事业等,对其影响较为深远的就是在购买房屋和商业活动的过程中,相比其他方式,他们还是比较喜欢算风水。

2.5 法治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农村对农民的法制意识的教育力度不够,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给人们形成的潜意识里认为权利高于一切,在农民人群中逐渐形成了权利高于法律的这一思想。同时农村的社会法制建设不健全,导致人们无法可依,任由自己行事,最终造成人们社会意识淡薄。农民对法律认识没有深入的理解,他们不清楚法律的底线,从而造农成了村社会不安定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农民的维护权利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大多数选择私下解决,而不是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

其次,由于城乡差距比较明显,导致贫富差距也加大,在农村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由于农民法律知识短缺,当他们的利益受损时,很多人不愿意声张,选择忍气吞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态比较明显。另外,农民选择靠关系贿赂来解决问题。例如,农民工工资得不到合理的讨回时,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并以此来拿起法律武器讨回自己应有的权利,有些农民工选择靠熟人靠人情或者靠死缠烂打来讨回,有的人甚至为了讨回工资把自己逼上自杀的道路。

3 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3.1 鼓励农民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针对农村建设规模小而且距离分散的情况 ,农民应主动改变乡土意识,主动参与政府迁户并村和旧村改造工程,为解决自身居住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做出贡献;农民应加强集体主义意识,改变传统的小农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改变农村建设无序的状态,把自己私人的土地纳入整个村集体的整体规划中,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水、电、公路等。

针对农村居民住宅情况低下的问题 ,加强农村居民的集体意识、自律意识逐步转变小农意识,改变农村居民建设住宅时不乱搭乱建的现象,并通过思想素质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整体规划意识,树立质量至上意识。 各级政府应该派遣建筑技术员,加强对农村居民住宅的质量监察,同时给予农村居民住在建设的技术支持,不仅可以改变农民住宅设施差、功能缺失、规划不完善、建设无保障、质量不过关的状态,通过政府的合理规划安排,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住宅水平,提高住宅质量,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针对农村居民生活中卫生状态和环境较差的现状 ,要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树立自觉意识,树立集体意识,改变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把生活的环境当作自己的家,用心去爱护,这个需要长期的一个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新的力量。

3.2 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农民的发展,建立以加强农村思想教育工作为根本目标,将思想教育真正的与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大力发展农村的主导产业,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切实把思想教育落實到各项服务当中。

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社会的文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达到提高农民素质的目标。文化建设是农民素质提升的基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农村基层设施建设进行加强,由政府拨款,为农村兴建基础设施,其次要积极发展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摒弃当地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俗,现在我国不少的农村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风俗习惯,这就要求政府积极主动去向农村传播优秀的对农民有益的文化,最后要加强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简单来说也就是农村对农村科教文卫进行建设。

3.3 加强思想道德观念宣传建设

首先,可以依靠每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对农民定期的进行文化农业等个方面的教育,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 其次,现代思想观念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要针对性的进行宣传,使农民在不自觉中受到现代社会发展新理念的“洗礼”。另外,对于农村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等这些在基层中具有领导作用的人,要充分利用这些的优势,在农民教育中发挥领导和带头作用。引导农民转变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这个时期是思想道德树立的关键时期,要把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帮助青少年在适当的时期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从小形成优良品德。

3.4 不断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发展不仅仅靠的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内在因素可以理解为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在因素,才能转变主体的思想素质。因此,加快农村社会转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民的主观能动新,让农民自己投身于自己家园的建设中。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主动与农民交流,激发农民改变自身的缺点,加强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农民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领导优势,在农民群众中树立榜样,我国农民还是很朴实的,他们向往的是务实主义,相信榜样的力量,所以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吸引力,在农民群众中当好榜样是推进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要积极发掘身边的典型例子,用事实说话,更具说服力,让农民群众相信至关重要。 在农民群众中树立艰苦奋斗、善于学历、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积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引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引进新的思想、新的社会风尚,带动农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一直以来社会发展的重点,也是关注点最高的问题,而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业的转型、农村的发展、农民的转变促使我国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发展,总的来说,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要加强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应该加强教育培训,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加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我国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台阶。农民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国家也要为农民提供新的机遇,让农民走出农村,接受城市新兴的思想,发现自身的缺点,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努力学习,让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农村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社会的转型需要高思想素质的农民,农村的发展需要新农民,所以农民的思想素质建设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冰.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模式、特征和趋势分析[J].经济学家,2007(4).

[2]李兵弟.创新转型促进小城镇绿色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1-04-01.

[3]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4).

[4]张赫莹.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5]袁美静.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的挑战与对策[D].延安大学,2013.

[6]胡巧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

[7]王冰.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模式 、特征和趋势分析[J].经济学家,2007(4).

[8]李兵弟.创新转型促进小城镇绿色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1-04-01.

[9]吴玉才,储著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角色转换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

[10]谢志岿.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精神生活社会转型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社会转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社会转型期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现代室内设计的几点思考
《双城记》
诗歌的无用之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微信引发现代人精神生活困境透视
农村留守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