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甲
摘 要:育肥猪的生长情况决定着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加强对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能够促进育肥猪的生长,降低其发病概率,保障猪场效益。在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中,要注意保证其营养,为其提供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本文对育肥猪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并就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育肥猪;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5-003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养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育肥猪的健康出栏率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在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中,有许多因素会对其生长情况产生影响。因此,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确保育肥猪的健康出栏率。
1 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1.1 生长期
生长期的猪体重一般在20 kg~60 kg,这个阶段的猪各个器官还未完全发育完全,尤其是20 kg左右的猪,其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全,体内所能分泌的消化液还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对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也不高。生长期的猪胃还比较小,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的抵抗力也较弱,骨骼、肌肉和脂肪的发育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
1.2 育肥期
育肥期的猪体重一般在60 kg到出栏体重范围内,育肥期的猪身体各个器官已经发育得比较成熟,消化能力比较强,对饲料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消化各类饲料。育肥期的猪神经系统已发育得比较好,其机体的抵抗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已经能够基本适应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当猪进入育肥期以后,脂肪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但肌肉的发育速度和骨骼的发育速度仍然比较缓慢。
2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2.1 饲料要多样化
育肥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不同,所以要根據生猪所处的生长阶段,合理配制饲料,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饲料,这样会导致生猪所需的营养物质不足,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在配制生猪饲料的时候,要尽可能使饲料多样化,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生猪的健康生长。
2.2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
比较常用的生猪饲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由采食,一种是限量饲喂。在生猪的体重达到50 kg~60 kg前,日粮应该以高能量和高蛋白饲料为主,能够促使生猪多长瘦肉。当生猪的体重超过50 kg~60 kg后,在保证其日增重的前提下,要对日粮的能量水平进行适当的限制,以免脂肪出现大量沉积,这样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瘦肉率。育肥猪的饲养过程中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在生猪体重达到60 kg前,让生猪自由采食,或者每顿不限制喂食量。饲喂后要稍微剩余一些余料,这样可以促进生猪增重,促使肌肉生长。在体重达到60 kg以后则可采取限量饲喂的方式,保证生猪的进食量达到自由采食量的80%~85%即可,这样不会影响到生猪的正常增重,还能保证脂肪的沉积量。
2.3 多喂食生饲料
饲料煮熟后,其中的维生素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高温处理的饲料,其蛋白质也会变质,从而影响生猪的消化,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有些青绿多汁类饲料在煮熟以后还会产生亚硝酸盐,猪食用后可能会死亡。因此,在猪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选择生饲料,减少营养的消耗量,降低育肥猪的养殖成本。
2.4 分群与调教
在对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时,应尽量进行原窝饲养,并根据生猪的种类、体重等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群。在同一猪群中,猪的体重应比较接近,处于生长阶段时,群内的权重差异要控制在2 kg~3 kg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猪群均匀地生长发育。在分群的时候,要将适应能力和生长情况比较好的猪分到其他猪群,将适应能力比较差和生长发育不太好的猪留下。在将猪从保育舍转移到育肥舍以后,由于猪的生长环境出现变化,所以要对猪进行调教,使其自觉在固定的地点采食、睡觉、排便。经过调教的猪管理起来会更加容易,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5 环境管理
育肥猪的生长环境应该保持清洁,每天都要将猪舍打扫干净,经常刷拭猪体,以降低育肥猪出现疾病的概率,还能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圈舍消毒,为生猪提供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保证猪舍的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光照太强,会降低猪的日增重;如果光照条件不好,又会影响脂肪的沉积。所以,育肥猪舍的光照要合适。同时,冬天要做好保暖措施,夏天要注意降温。
综上所述,在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中,需要注重饲料的多样化、生态化,采用科学的饲喂方式进行饲喂,并多喂食生饲料。而在将生猪从保育舍转移到育肥舍以后,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教,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育肥猪生活环境的管理,为其提供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促进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