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宇
本文是《北美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繁殖管理的最新策略》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经产母猪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经产母猪的营养,猪舍和环境,查情和配种,产房管理、监控和诱产,季节性不孕。
1 经产母猪管理
母猪的使用年限非常重要,因为其在第4或者第5胎前,窝产仔数和所产仔猪的体重会持续增长,每头母猪每年的断奶仔猪数(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PSY)在第6和第7胎前也会持续增加,成熟、身体结构良好的后备母猪将极有可能达到第4胎,此时它们是养猪场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母猪。母猪的使用年限是指从第1次分娩到淘汰出繁殖群的天数或者种母猪在其一生中所产的猪数。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母猪的使用年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基因、营养、饲养设施、疫病、肢蹄病、首次配种日龄、助产、哺乳时间和生长速度、体况和生产性能。在美国和欧洲,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消费者心态会影响种猪群的管理。例如,一些养猪场使用前列腺素F2α诱产,限制抗生素和限位栏的使用。
1.1 经产母猪的营养
现代高产母猪群相比于20年前的母猪有更明确的营养需求,因此这要求我们持续不断地更新母猪的营养需求标准和管理措施。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圈舍设计对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1.1.1 妊娠期
大量文献记载在首次配种前10 d~14 d将饲喂量提高50%~100%或者喂给含高水平能量的饲料,如葡萄糖,可提高后备母猪的排卵率和窝产仔数。然而,有关在妊娠期其他时间段饲喂方案的文献提出了相矛盾的证据。Vignola报道表明,对于一种合适的妊娠期饲料,母猪在配种后应该减少采食量,因为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饲喂过多,尤其是在配种后前两周,通常会引发较高的胚胎死亡率和较低的窝产仔数。妊娠母猪过肥容易引起难产、死胎、哺乳期食欲低、下一胎次生产成绩下降。分娩时背膘厚达到23 mm或者更多的母猪在哺乳期食欲会降低。Peltoniemi等综述表明,配种后限饲可能仅适用于配种后前4 d的后备母猪,并不适用于所有母猪。Love和其同事以及Virolainen和其同事报道,妊娠早期大量饲喂可以提高胚胎成活率,且不会影响妊娠期的维持。Martineau和Badouard称,高产母猪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排卵后过度饲喂不会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和妊娠最后两周饲喂过多对仔猪初生重有积极影响。
正如以上讨论所表明的,随着妊娠的继续,母猪的营养需求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许多养猪生产者采用阶段饲喂法来适应这种变化。(妊娠阶段的)三阶段饲喂法证明采用不同的饲喂策略是正确的,(1)妊娠早期(配种后0~30 d),此阶段的营养会影响胚胎成活和着床;(2)妊娠中期(配种后30 d~75 d),此阶段的营养会影响青年母猪的机体生长和经产母猪在哺乳期体况损失的恢复;(3)妊娠后期(妊娠期最后45 d),此阶段的营养会影响胎儿和乳腺的生长。在妊娠期第68天后,胚胎蛋白质含量和增重会急速增加,其营养供给优先于母体增重的需求。妊娠期最后45 d,胎儿体重、胎儿蛋白质含量和乳腺蛋白含量分别增加5、18和27倍,因此母猪在妊娠后期的氨基酸和能量需求高于其在妊娠早期的。在妊娠后期,氨基酸需求的提高幅度比能量需求的提高幅度大。如果母猪采食相同的饲料以满足氨基酸需求,那么其就会摄入过多能量,导致分娩时体况过肥。Moehn和Ball推荐了一种制定两种饲料配方的策略:一种配方是满足妊娠母猪最高的氨基酸需求量,另一种是满足妊娠母猪最低的氨基酸需求量。这两种饲料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以满足从妊娠后期的后备母猪到妊娠早期的经产母猪的氨基酸的整个需求范围。在实际生产中,经产母猪的采食量实际上会受到限制以控制其体重,避免体重增加过快。对于妊娠母猪来说,能量是限制因素,因此在制定母猪饲喂方案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饲喂量必须能够满足母猪的能量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猪身体的生长减慢,因此成年母猪的营养需求低于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的,故我们必须要考虑采用分阶段饲喂法。
为调控采食量,母猪必须根据个体重的目标测量、体况以及理想状况下背膘厚的测量值进行饲喂。妊娠最后2~3周的采食量必须要调整,以便至少要避免母猪在分娩前出现能量负平衡并促进其在哺乳期早期的采食,使之更容易分娩和新生仔猪有足够的初生重。然而,在分娩前减少采食量能明显降低母猪发生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ostpartum Dysgalactia Syndrome,PDS)的风险。Peltoniemi和其同事报道,不仅仅是产前限饲,而且在分娩时和哺乳期的前几天饲喂低能量高纤维的饲料均能改善母猪的肠道功能,并启动泌乳。
1.1.2 哺乳
现代高产母猪能生产生长快、瘦肉率高的大窝产仔猪。窝产数在约4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3头。因为母猪经常在分娩后食欲不佳,所以泌乳所需的高水平营养通常来自动员身体的储备,因此哺乳将母猪推向更大的营养需求。动员机体的储备会导致母猪体重损失过大,这随后会引起窝产仔猪增重减少(由于母猪的泌乳量下降)和随后的繁殖问题。充足的采食量,特别在哺乳期的前7 d~10 d,对补充机体储备和恢复调控下一胎繁殖性能的激素的分泌非常重要。另外,大量的研究证明,夏季高温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量。哺乳期任何时间的限饲都会延长母猪断奶至发情的间隔、降低妊娠率和下一胎次的窝产仔数。设计一个合理的饲喂方案至关重要,并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重视。现今哺乳期所用的大部分饲喂器含有一个至少可以容纳9 kg饲料的容器。保证母猪24 h自由采食能够使其拥有最佳的断奶后发情间隔和最理想的仔猪断奶体重。每天将母猪赶起2~3次,可以刺激其排便排尿,促使其饮水采食,因此能够优化母猪的采食量、哺乳性能和断奶后发情。
给哺乳母猪饲喂油脂来增加它的能量摄入量的方法存在争议。这种额外的能量來源大部分被乳腺用来生产更多的乳汁,但它并不是母猪的一个高效的能量来源。高水平添加油脂可以提高仔猪的断奶体重,但它因为会降低母猪在哺乳期早期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而影响下一胎次的繁殖性能。作为高浓度的能量来源,油脂常被加入母猪的哺乳期饲料,以应对热应激期间的食欲下降。
给母猪提供高质量的饮水是极为重要的。水质应该每年检查一次。饮水不足会限制母猪的泌乳量,饲喂时的水流速度保持1 L/min很重要。当分娩后3周母猪的泌乳量达到最大时,高产母猪的饮水量可多达40 L/d。
1.1.3 断奶后
大量的文献表明断奶至发情间隔与哺乳期长度呈负相关。Edgerton综述表明,最短4 d的断奶至发情间隔可以在将哺乳期缩短为3周左右时实现。因此,3周的哺乳期后每增加1 d的哺乳就会使母猪增加1个非生产天数(Non-productive Days,NPDs),导致母猪的PSY减少。Mabry和其同事分析了1985年—1995年间美国13家养猪场178 519窝的生产记录。结果表明,当哺乳时间为22 d~27 d时,断奶至发情间隔最短;当少于22 d或者多于27 d时,断奶至发情间隔都会显著延长。Knox等报道称,美国经常报道断奶至发情间隔平均为4 d,88%的被调查养猪场的数据表明超过80%的母猪在断奶后7 d内能够配种。Soede等从该文献中推断当哺乳时间少于3周时,母猪的繁殖性能将达不到最理想水平。当前,美国的养猪场让母猪哺乳 20.5 d~21 d,加拿大的约在22 d使母猪断奶,而这时是母猪泌乳量最高的时候。
在4 d~5 d中,母猪要经历仔猪断奶后转群和哺乳发生改变的应激、乳腺组织转入干奶期、卵泡发育和之后的排卵。母猪要平稳度过这些事件需要有高水平的能量和营养供给来支持。维持自由采食和饮水能让母猪安全度过这些事件,这可以用随后的繁殖力来评判。公猪的诱情应该在断奶当天开始,让公猪每天在母猪面前停留10 min。断奶母猪通常进行2 d的公猪诱情,多数是每天进行1次。
1.2 猪舍和环境
Einarsson和其同事、Flowers、Jansen、Kim等、Rhodes、McGlone、Vignola和Weidmann等总结了有关猪舍和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引进的后备母猪应至少隔离4周,在此期间应该密切观察健康状况,并进行血清传染病学检测。在隔离后期引入年轻的淘汰母猪、育肥猪或粪便以使后备母猪适应在养猪场种猪群中流行的病原体。隔离后引进的后备母猪和内部选留的后备母猪都应该在种猪舍以小群的方式进行适应,以便让它们能够对种猪群中的微生物产生一致的免疫力。后备母猪应该在配种前接种疫苗,如接种预防大肠杆菌、猪丹毒、钩端螺旋体、支原体和细小病毒等病原体的疫苗。
文献对于有关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用单体栏和大群栏的饲养效果的报道不尽一致。尽管如此,北美和欧洲的消费者倾向于劝说监管部门让养猪场对妊娠母猪采用大群的方式饲养。采用单体栏或者3头为一组的小群方式饲养的后备母猪,其初情期明显晚于以10头或更多头母猪为一群的大群方式饲养的后备母猪。另外,与采用大群方式饲养的后备母猪相比,采用单体栏饲养的后备母猪更易表现为静默发情和不规律发情。然而,以50头或更多头母猪为一群的大群方式饲养的后备母猪,它们的怀孕率要低于以小群方式饲养的母猪。在北美,90%的养猪场以标准的妊娠栏饲养配种和妊娠母猪。在欧洲,母猪从妊娠的第4周开始到分娩前一周都采用大群的方式饲养。妊娠母猪进行群养的主要缺点是母猪的体况和增重无法做到均衡,因为群体中强势的母猪会比胆怯的个体采食更多的饲料。另外,强势母猪的攻击行为会对它们自身和其他母猪的身体造成伤害。然而,带有自动或手动锁门系统的饲喂栏或母猪电子饲喂站可以让母猪相互接触,但在采食时间有私密的空间。一个稳定的社会等级和精心设计的产床、地板、料槽和乳头式饮水器以及饲料供应充足和躺卧区环境舒适对母猪的健康、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非常重要。妊娠期头3周中出现的任何应激都可能会导致母猪妊娠失败或产仔数减少。在小群体中转移妊娠早期的母猪应该避免剧烈、粗暴的动作。
1.3 查情和配种管理
后备母猪的发情时间通常持续24 h ~48 h,经产母猪是72 h。大约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3 d~6 d会出现发情,断奶后4 d~6 d配种的母猪比断奶6 d后配种的母猪有更高的分娩率和更多的窝产仔数。母猪在发情后约38 h~48 h开始排卵,也就是发情期的后2/3处。很显然,由于相对于发情的开始和持续时间母猪的排卵时间更多变,因此查情次数越多,对排卵时间的估计越准确。如果在排卵前 24 h输精,母猪的分娩率和产仔数将会很低,因为精子在输精后能够存活24 h,而卵子在排出后12 h内有受精能力。因此,预测排卵时间的最佳方法是频繁查情。如果相对于排卵时间配种过早或过晚,妊娠率和窝产仔数都会难以令人满意。美国养猪场的一般做法是在检测到发情的当天和第二天早晨进行人工授精。
不能准确地检测到母猪的发情会严重影响它的分娩率和窝产仔数。当后备母猪采用定位栏饲养时,查情的效率明显降低;当将公猪赶到母猪栏进行查情时,其效率将低于将母猪赶到公猪舍里。相比于其他方法,将母猪赶到公猪舍进行查情,出现静立反应所需的时间最少,而且可以检出到发情的母猪比例更高。查情所用的公猪必须是成年公猪(年龄至少为10月龄),能散发出公猪特有的气味和声音。一般建议:饲喂后查情,移走所有的障碍物,每次查情都是在相同的地点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使种猪保持安静,给公猪和母猪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并且不要打扰它们的交流。
1.4 产房管理、监控和诱产
现代高产母系的母猪通常产14~16头活仔,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为11%~24%,且主要发生在5日龄前,因此,养猪生产者开始重新重视母猪分娩时的接产和助产。此外,死胎率随着窝产仔数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窝产仔数越多通常意味着仔猪越弱小。死胎率随着分娩时间和产仔间隔的延长而提高。Baxter和Edwards、Vanderhaeghe等综述证明,死胎是一个由多因素引起的问题,这些影响因素包括窝产仔数、胎次、母猪体况、接产和助产。
一般来说,分娩监控/助产包括如下措施:(1)避免母猪撕咬,(2)当产仔间隔超过30 min时人工助产,(3)去除包裹的胎衣和口腔黏液,以防仔猪被憋死和压死,(4)结扎脐带,(5)用毛巾擦干仔猪身体,并及时放在保温灯下以避免受到冷应激,(6)将体重轻、活力低的弱仔放置在远离母猪的保温箱里,(7)如有必要,给活力低的仔猪饲喂初乳或者代乳粉,(8)分別哺乳或者寄养,可以使窝产仔较多的窝中仔猪能吃到足够的初乳,(9)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给脱水仔猪补液,(10)将八字腿仔猪的腿固定好。很多养猪生产者会采用McREBEL管理方案——尽量减少仔猪的交叉寄养,并尽最大努力提供支持性医护。确保仔猪成活的最重要因素是确保它们在出生后立即能够采食充足的初乳,因为母猪仅在分娩后24 h内分泌初乳。
多项可控研究已经证实了分娩的监控和助产的益处。Holyoake利用2×2因素对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设计了含四个处理组的试验:(1)诱产/助产,(2)不诱产/助产,(3)诱产/不助产和(4)不诱产/不助产。诱产使用250 μg的前列腺素F2α。每个助产组的监管时间从预产时间的前3 h到组内最小仔猪3日龄时。因此,助产组中最早出生的仔猪助产时间超过了3 d。结果发现,未助产组母猪的死胎率和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分别为0.68% ±0.08%和1.29%±0.13%)显著高于助产组母猪的(分別为0.26 %±0.08%和0.86%±0.13%),窝均断奶仔猪数(9.44头±0.19头)显著低于助产组母猪的(10.17头±0.2头)。在断奶前共死亡的274头仔猪中,47%的仔猪在出生后前3 d死亡,62%的仔猪在出生后前4 d死亡。White等的试验方案为每组30头母猪,分别如下:第1组(对照组)无助产;第2组助产,并且分娩前后一天对仔猪进行护理。第1组和第2组母猪的死胎率分别是6.8%和1.6%(P<0.05),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分别是18.2%和10.1%(P<0.05)。Nguyen利用高胎次母猪设计了含两个处理组的试验:第1组使用前列腺素F2α进行诱产,母猪分娩时助产,并仅在助产当天仅对有需要的仔猪进行护理;第2组不进行诱产和助产。结果发现,第1组的母猪窝均死胎率(0.4%±0.09%)显著低于第2组母猪(1.0%±0.17%),第1组中至少产一头死胎的母猪占27%,而第2组中此数值为49%。然而,两组的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并无显著差异。Nguyen总结说母猪和仔猪至少需要一天以上的护理方可减少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
1.5 季节性不孕
季节对妊娠的影响是通过温度和光周期来调节的。夏季母猪的发情被延缓,断奶至发情间隔和发情持续时间变长,母猪在夏天的排卵率、受胎率和窝产仔数低于其在晚秋和冬季的,第一胎的母猪更易受影响,其繁殖性能低于高胎次的母猪。
Claus和Weiler指出光周期是唯一一个每年都会高度重复的环境因子。当黑暗/光照比率突然改变后并保持不变时,人为地改变光周期对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受胎率、分娩率或窝产仔数影响不大。Kraeling和其同事报道,将哺乳母猪和切除卵巢的后备母猪暴露于8 h光照/16 h黑暗或16 h光照/8 h黑暗的条件下未能影响催乳素、生长激素或促黄体激素的分泌。然而,当光周期延长至16 h光照/8 h黑暗时,泌乳量增加了20%~24%。因此,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和体重得到提高,这可以用仔猪的哺乳频率不同来解释。仔猪可能对光周期突然改变无法做出反应。然而,Auvigne和其同事通过对法国四个地区的养猪场在5年间(2003年—2007年)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析后发现,母猪在2003年中的季节性不孕问题显著严重于其在其他四年,而母猪在其他四年中的季节性不孕问题无显著差异。所有这四个地区中,2003年的高温日天数最多,2007年的最少。他们推断说,在最热的年份里光周期对季节性不孕的作用比较突出,而热应激起着加性的影响。
高温的环境会降低母猪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推迟发情、影响发情行为、降低排卵率、提高胚胎死亡率、降低泌乳量、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由于热应激会提高母猪在妊娠期前30 d的胚胎死亡率和妊娠期最后30 d的死胎率,故其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最有害。管理和营养决定了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程度。可以缓解热应激对母猪影响的措施有:(1)饲喂含高能量、低纤维和低蛋白的饲料,(2)晚上喂料, (3)每天的饲料分多次饲喂,(4)开启空调或滴水等降温设备,(5)将妊娠期的母猪群规模减小到15头或者更少,使用单体妊娠栏饲养以减少大群的应激。北美大多数养猪场都会发生由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不发情和流产引发的季节性不孕。
光周期可调节其他管理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除非采用整日光照或全天黑暗的极端光周期,但就其本身而言光周期对母猪的季节性不孕可能影响较小,并且不是主要因素。光照时间的减少和高温通常在同一季节时间框架内发生。野公猪没有对其进行持续的繁殖力选育,因此它仍保持着季节性繁殖的特性。为优化母猪生产力,养猪生产者应该尽量减少母猪的热应激,调整光照与黑暗周期以避免出现过度的光照或黑暗时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