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坨坨泥巴、拉坯的形态、脱模后的样子、不慎烧坏的餐具……设计中材料的故事被用具象的形式真实地在展览中呈现出来。这是一场关于设计的别样“演出”。演员刘孜与一群艺术家、设计师合作,将不同的建筑材料融入现场,为自己创办3年的家居品牌Zi策划了一场名为“不断,不舍,不离”的展览,打破瓷器通常给人带来的“美好印象”,从一块不起眼的泥巴开始,阐述最终美好的瓷器作品的诞生过程。现场柔润而低饱和色彩的精致瓷器是展品,与仿佛把建筑工地整个搬过来的粗犷展览现场形成强烈的感官对比,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正是演员与设计师刘孜一贯喜爱的创作态度,“矛盾”与“颠覆”是她经常提到的词。
在展覽之外,同时正在播出的电视剧《上海女子图鉴》则将演员刘孜再一次带到观众面前。作为演员,出道20多年的她已经是荧幕前的“老面孔”,但她对自己的老本行相当自知与清醒。“这么多年来,我见过这个行业中很多演员太过沉迷于角色,情绪无法自拔,我自己也曾有过焦虑和抗拒。”也许是为了获得一种平衡,本身就对设计颇感兴趣的刘孜很早就另辟蹊径。“我需要一个精神出口、一个梦、一种平衡。”她曾一举拿下意大利知名家具品牌Kartell在国内的代理权,策划了近10场设计展;她也参与诸多室内设计项目,展现出不亚于专业设计师的成果;如今她又透过创办原创家居品牌Zi,以寻找“最后的自己”。
此次展览中呈现的She&He瓷器系列,就像“Zi”所代表的含义——找到最终的自己一样,不遗余力。细窥其中的一只小碗,色彩温柔、均匀。不同于瓷器通常采用的表面彩釉,Zi的瓷器颜色来自天然矿物质,经由色泥烧制三次而成,因此,内壁、断面、外壁整体呈现出一种色彩,也因此,你可以从在展览中陈列的一堆色彩各异的陶瓷碎片中,轻易辨认出Zi出品的那一块,独立不群。此外,这个系列的餐具内部都上了一层均匀的清釉;为了呈现细腻的磨砂质感,餐具表面反而并不施釉;为了实现指间自然而原始的触觉,工艺上额外多出了四五道打磨工序。这些近乎偏执的工艺都是刘孜对Zi的标准,可能也是多年从事表演工作带给她的一种自觉。
和这些反复打磨的作品一样,刘孜对自己的品牌也始终保持着一种真诚。在创办Zi之初,她对品牌的要求是:简单、克制、环保。如今当再提及这一初心时,她坦然一笑说,“我现在尽量少提这些词了,因为自己无法100%做到。比如环保是需要基于大环境的,你无法跳脱现实。”她曾经为电商提供一批产品,出于环保考虑,没有使用泡沫塑料包装,结果在运输过程中这些产品全部成了废品。她最终不得不选择妥协。说到这里,她不禁爆发出一阵自嘲的笑声。“简单”和“克制”则是她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就连“梦想”都显得颇为谦逊:Zi不寄望成为全民皆知的家居大品牌,只努力向家居器物品牌的首位前行。
“尽管我的同事不断告诉我,在这个市场上什么样的产品是最畅销的或是利润最高的,怎么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得最多的关注与流量,但对我来说,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刘孜笑着说,“我一定不会去做标准化产品;也不想被‘市场规律‘趋势等束缚;不能逼我学猫叫,就算学猫叫可以上抖音的头条!”这三个被她说来铿锵有力的“不”字奇妙地呼应了展览名字“不断,不舍,不离”:“人生有太多的不能断,不愿舍,不想离……我不把这些当作累赘,而想建立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我相信每一个灵魂都有温度,它不该被定义、不该被禁锢。希望我们都能足够幸运,找到最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