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缘缘
MD有较为完善的自身产业结构,企业扩张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也较高。但同时,公司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预牧账款近年来不太稳定,虽然公司调整了集资结构,筹资成本随之降低,但风险增加,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不稳定,但是近几年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在未来的发展中美的公司能否在家电行业保持优势或者继续扩大优势,既取决于国际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市场变化与走势,又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策略。现在公司总体趋势较好,未来仍会有较强的迸一步发展潜力。
应收账款 质量分析 财务
引言
MD公司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按合同或者协议价款作为初始人账金额。凡因债务人破产,依照法律清偿程序后仍无法收回;后因债务人死亡,即无遗产可供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定无法收回;或因债务人逾期未能履行偿债义务,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该等应收账款列为坏账损失。在资产负债日,对列入合并范围内母子公司之间应收账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不计提坏账准备,如果单独减值测试发生减值,则将其账面价值减至可收回金额,减值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关系 由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可知,MD集团应收账款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也不断增加,除了在2015年出现下降,主要是因为在家电业营业收入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推动战略转型放弃了一部分低毛利产品。通过分析可知,MD集团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这说明应收账款的增长没有造成营业收入的虚增,不会因为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导致无法完成战略计划预定营业收入与利润目标。
通过对比可知,HE的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之比逐年递增,但低于MD,而GL的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之比维持在1.5%左右,说明MD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之比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该公司可能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会直接影响企业总资产的管理绩效。从公司的年报中可以看出,MD近五年应收账款和流动资产逐年上升,但是应收账款上升的幅度小于流动资产上升的幅度,应收账款占除2013年略有回升,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美的集团应收账款占比的下降,企业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减少,资金周转速度加快。
HE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为10%左右,而GL在2%左右这说明,这说明MD近5年来资金的周转方面略有好转,而且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较低,意味着资金流定性较高,资金使用效果良好,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MD集团在资金利用方面还是比建好的。
应收账款周转情况
应收账款周转率一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由公司年报可知,MD公司从2012年到2016年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整体来说是提高了,2014年略为偏高,为16.39,是因为14年贷款资本成本有所上升,企业为了节约成本,14年减少了向银行贷款,为了减少企业现金流的紧张,企业加快了对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但2015年和2016年又有所下降,说明2015年和2016年企业收回货款的时间增长,资金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略微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金周转水平的基本指标,所以MD集团有待提高。
通过对比可知,HE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但其仍然每年高于MD集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呈上升趋势,但仍然每年都高于MD,而GL电器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高于HE和MD,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约为5天,几乎接近于现金销售。故MD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可能是部分客户的信用状况较差导致MD的应收账款回收较为困难。
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从财务报表中可以得出,2012年和2013年一年内的应收账款比例基本持平,从2013年到2015年应收账一年内的应收账款比例持续上升,说明MD集团资金回笼较快,发生坏账的比例较低,但是,2016年一年内到的应收账款比例有所下降,而一到二年的应收账款比例有所上升,说明资金流动速度减慢。
结束语
MD2012年和2013年五年以上应收账款为零,使得2012年和2013年坏账准备很低,从2014年开始增加了五年以上应收账款为1825,到2016年增长到20382,说明五年以上应收账款有所沉积,这部分应收账款很可能无法收回,计提坏账准备为100%,导致MD集团的坏账增加,无法收回资金,影响企业的收益增長。所以MD集团要增强对长账龄应收账款的清收与管理,建立健全的清收组织机构。
[1]刘慧立,浅谈应收帐款的管理[期刊论文]一中国科技财富2010(14)
[2]马化征,浅析加强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期刊论文]一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8)
[3]郝爱文,应收账款管理探讨[期刊论文]一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9)
[4]杜典初.王梅,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期刊论文]一当代经济2007 (6)
[5]彭崟,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期刊论文]一商场现代化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