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北京,一场接一场的设计盛会为城市带来别样活力,设计师们用创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
影子花园
初秋的清晨,走在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当暖暖的阳光洒在地上时,斑驳的植物倒影渐渐清晰起来,仿佛盛开出一座色彩斑斓的花园!这正是上海设计师钱茼蒿打造的“北京花园”。她用“影子”的概念来诠释一座没有任何植物的花园,把大自然的诗意引入了繁杂商业街。
曾因一组色彩丰富的花器设计摘得《安邸AD》与“设计上海”共同评出的“2017中国最佳设计新星”大奖的钱苘茼对色彩相当敏感。去年受“设计中国北京”邀约参观太古里时,她直觉这里“少了一些绿色”,便决定在一条88米长的街道上建造一座并不存在的“花园”。几年前在雍和宫见过的柿子树、太古里附近的银杏树和国槐都在她眼前蹦了出来,加上网络调研,最后钱苘茼选择“种植”10种北京秋季最常见、枝叶或果实也容易辨认的植物,并用11种颜色米定义这些植物和她对北京的印象。时髦浪漫的街景、严谨的图案和配色方案,令无数人于展览的一周内在此流连往返,体验、想象北京最美的秋天。
北京早餐
在人头攒动的首届“设计中国北京”展会现场,有处角落令我们恍然以为来到了街边的早餐摊。一只只小“馬扎”在墙上相聚一堂,像是刚有一群人吃罢离去。“煎饼车”旁身穿围裙的设计师Henny vanNistelrooy,好像真要端上一只热腾腾的煎饼来。Henny将这个全新创立的家居品牌Noord首次亮相的展位打造成开放的街道景象,从青花瓷中提炼的青色覆盖了四壁与展架。就像北京街上的煎饼车令这位荷兰设计师联想起家乡常用于载孩子的三轮车,在Henny眼中,尽管东西方生活方式有异,生活与情感却是共通的,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令他着迷。另一侧4张以胡桃木与樱桃木制作的折叠椅是受中国古代交椅的启发,Henny在代表作“马扎”的基础上延伸出椅背与扶手。“在非洲等地也能寻到类似交椅的家具,相隔甚远的地域文化存有诸多巧合,这证明了人类的情感、智慧是相似的。”Henny又给我们递上倒满热茶的骨瓷大碗,碗具上缎带般的靛色图案源于一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而前往大理时所得的灵感。当地侗族人会将蓝靛染布布条高悬在木杆子上晾晒,这番场景被他抽象成图案,灵动、摩登。“色彩于不同文化中象征不同,却总能引发人们相近的直觉与感受,这也是Noord想做的。”Noord是由Henny与毯言织造创始人张启联合创立的,二人合作紧密,最近甚至连办公室都搬到了一起。“Noord在荷兰语中意为‘北方,我们希望用北欧设计精炼、简约的语言融合荷兰与中国文化,影响当代生活。”
黑色态度
“这几天常听见别人喊我们‘黑衣人!”设计师生茵爽朗一笑。在“设计中国北京”展会现场,她与艺术家凯一一身冷酷的黑,与两人合作完成的“黑梦”家具系列站在一块儿,足以吸引眼球。黑色代表“永恒”,他们希望这组纯手工打造的高品质家具可以被长久使用。每件作品都采用被浸染黑色的水曲柳与黑色植鞣革打造,家具的功能与器型设计由生茵构思,结合凯一积累多年的皮革手艺。作为《安邸AD》与“设计上海”共同推出的2016年“最具潜力设计师”,生茵这次带来了央美毕业作品的“进阶版”老版座椅前端的木杆易卡在腿部,让人感觉不太舒服,这次倒了调整;牛皮椅面让人坐着时容易下滑,因此在后侧加了两个拉力点”,将原有的设计反复推敲、优化,也是生茵向来保持自我节奏的一大写照。凯一是个“机车控”,以皮革制作的机车模型有不少拥趸。此次二人还全新推出一组红酒架、边桌、挂架等,也代表着这对年轻搭档的生活态度,这些高品质的产品同样适合经常搬家、“活在路上”的年轻人,既自由自在,又可长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