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杰
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的逐步推进,作为传统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存贷利差正在不断缩小,传统商业银行的收益构成、经营模式和理念都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改革。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银行除了作为金融脱媒的有力工具,还需要经过这一时代潮流的检验,才能在金融领域有长足的发展。
金融脱媒 商业银行
互联网银行 盈利模式
背景介绍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利率管制条件下就开始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脱媒趋势更加明显。对于我国来说,从2006年起居民储蓄增长额和环比增长率出现下降,2007年后储蓄存款首次低于中长期贷款,加之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经济的推进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社会融资规模不断增加,融资结构日趋复杂,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作为金融核心的商业银行其融资形式发生了逆转,金融脱媒进程正在大幅推进。
文献综述
“在金融领域中,传统银行是成熟企业,而互联网银行则是新入侵者。作为进攻者,互联网银行已发起挑战,而作为防御者,传统银行试图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进行防御,却可能因路径依赖、需求约束、利润增长与成长需求错配而失败。成熟企业在破坏性浪潮中常因组织障碍而失败”。
关于金融脱媒产生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在肯定金融市场发展、技术进步和金融机构利润驱动等市场因素外大都认可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是金融脱媒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与美国出现金融脱媒现象的原因相近似,其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通常也是在新政策环境下产生的。Gurley和Shaw(1960),尤其是Tobin和Brainard(1967)的研究表明,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投资组合行为可能不同,并且这些差异对评价各种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金融部门的重要性并不等于银行的重要性。银行发生金融脱媒时,金融部门整体上可能并未发生金融脱媒。Roldos(2006)发现,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出现了明显的金融脱媒现象,加拿大银行法案的修订以及全球和加拿大金融市场条件的变化是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驱动力。在国内,李扬(2007)认为脱媒现象是中国在确立发展直接融资战略,获得资本市场发展好处的同时应接受的事实。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改变
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的挑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依靠存贷款利率的高低利差形成的,这是由中国的历史国情造成的,银行已经习惯于“躺着”挣钱,凭借存贷款的巨大差距产生巨额利润。以2011年全国部分商业银行的数据为例,可以看出所有国有银行的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70%以上,中国农业银行的比例更是高达83.38%。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比例也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比例相对于世界上资本市场结构相对先进的银行(汇丰银行利息收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50%)过高,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但随着金融脱媒的大力推进,在存款市场上,使得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在贷款市场上,各类新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银行就会以更低的利率来发放贷款。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推进,银行已经开始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
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逐渐摆脱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通过发展相对稳定的中间业务,通过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来获取利益将是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出路。四、金融脱媒带给互联网银行的机遇
相比于传统银行以及习惯于存贷利差获取收益的模式和实体网点及人力资源的束缚,互联网银行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将获取更多的优势。
随着存贷利差的不断缩小,互联网银行必定会从融资中介机构转为融资平台机构,转型为以中间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即通过提供高附加价值的服务获取收益。互联网银行摆脱了网点的束缚,通过在线上搭建的平台可以很容易的跨区域、跨时间提供如人事咨询、战略咨询等信息咨询服务。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随着客户量不断的增大,互联网银行可以从以前的娱乐、社交、购物的大数据模式转而收集更多的硬信息,逐渐完善互联网银行的征信系统,互联网银行最终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信息基础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通过自己的平台优势搭建P2P融资平台从中收取手续费等获取利润,这样既可以避免互联网银行的道德风险部分转嫁到资金供给方,将利息收入转为非利息收入,在享有稳定收入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金融脱媒加大了互联网银行的使用客户,促进了互联网银行的完善和未来转型。
总结
伴随着金融脱媒的进程,传统银行需要转变自己的盈利模式,发展银行的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增加自己的风控能力,改变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不良比率。这就要求传统银行向互联网银行学习,利用互联网搭建自己的业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的业务量,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提高业务效率,拓展业务种类;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革新自己的征信体系。互联网银行需要加速转型,改变现在的经营方式,从融资中介机构向融资平台机构发展,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互联网银行的现行利润将会被不断完善的传统银行吞噬。
互联网银行是金融脱媒的必然产物,但互联网银行只属于一个时代概念,其将会被未来的银行结合的互联网取代,這个概念最终将消失,互联网银行向中间业务平台的发展才具有上升空间。
[1]孙飞.互联网银行的四大障碍[J].金融世界20巧2
[2]胡君谊,浅析金融脱媒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基于直接融资角度[J].金融经济2013.7
[3]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氰201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第1版
[4]邱兆祥,后危机时代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基于央行非对称降息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