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联合持股与盈余管理

2018-05-14 08:55李琪
财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盈余风险投资机构

李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然而,筹资难也成为了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就势必需要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的支持。那么,风险投资的存在会对首次公开募股时的盈余管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再进一步说,风险投资的某一特征——联合持殷会对盈余管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

风险投资 联合持股 盈余管理

引言

风险投资主要是一些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或个人为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公司注入资本,并对其进行组织规范化,技术产品商业化,通过资本增值实现回报的方式。近几年,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迅速。1985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随后,中国风险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10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了弥补主板市场的不足,推出了深圳创业板,为新兴产业及高成长性公司提供了融资平台,也为风险投资的资金退出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渠道。

首次公开募股盈余管理,即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时采用盈余管理的的方式改变财务报告。企业首次公开募股中的盈余管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

风险投资存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关于风险投资存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学术界目前有两个主要理论:其一是监督理论,Gompers,Lemer(1998)和Hellman(2002)等人认为风险资本不只是向所投资公司注入资金,而且还会为其提供商业计划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投资后监督,以增加被投资公司的价值。比如说,以北美地区证券市场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投资能够对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前粉饰利润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

第二个理论是逐名理论,也就是说风险投资为了建立自己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会把一些还未发展成熟的公司推向资本市场,即在首次公开募股(IPO)前粉饰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这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会更高一些。

国内外对于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增加还是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一直有不同看法和实证结果。以上两种假设在现实中都存在,只是存在于不同的风险投资模式制度背景下:较为成熟的风险投资机构会为投资企业起到认证的作用;而更为年轻的风险投资机构,需要通过盈余管理来建立自身的信誉。这样看来,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大多比较年轻,建立高声誉的动机明显,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风险投资机构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确保发行成功,将企业较早地公开上市,为自己建立良好的声誉、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募集到更多资金。

风险投资联合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联合投资为一家企业获得2家或以上的风险投资的投资事件。但这种风险投资的联合是有利有弊的:联合可能会导致投资贡献难以在成员中加以区分,因此会出现联合中的成员搭便车的情况;同时各个成员中也会因利益冲突而产生激烈的内部竞争;这显然是不利于整个联合体的健康发展的;当然这个联合体也有可能克服其冲突从而抑制机会主义。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探讨联合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较于单一投资,联合投资有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从不同的角度甄别“筛选”出优质的企业,通过提供手中不同的资源去帮助企业成长,能更好的发挥“监督”、“核证”、“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对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增加作用主要具体表现在公司治理、公司发展成长、公司业绩、成功退出的可能性、上市前盈余管理程度等多个方面。比方说,研究发现接受联合投资的企业有更长的生存期,获得下一轮融资或成功退出(IPO或M&A)的可能性更高。联合风险投资可以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更好的绩效。这样看来,联合投资的企业较单一投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低,具体可以解释为联合风险投资模式使投资主体间资源互补,降低了企业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同时向投资者发出了企业质量良好的“信号”,降低了抑价程度也提升了投资者对于企业股票的期望。

政策建议

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起步较晚,投机性较强,做的项目多是即将上市的企业,企业发展早期很少介入,存在突击人股的现象,而且退出机制还不完善,风险投資机构还未形成成熟的投资理念。

首先,在我国的制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利益,风险投资参与IPO更多出于投机性目的,或与公司共谋或对公司的管理层施加压力,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社会网络,通过减少锁定期前的盈余管理,以使得IPO公司的锁定期结束后的盈余反转,最终达到提升减持时的股票价格的目的,因此对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应跟风追随风险投资。

其次,为了增加风险投资对其投资企业的正面监督的动力,加强防治盈余管理行为,这需要明确相关的会计政策与准则,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违反规定的上市公司予以严惩。大量上市公司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因为政策法规不完善,有漏洞可钻; 同时,由于惩处不严,犯罪成本太低,也激励了不法行为的发生,因此加大惩处力度会震慑潜在的规定违反者。

最后,风险投资机构良莠不齐,企业在选择风投机构时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风险投资机构的专业性进行评估。与单一风投机构相比,企业可以选择多家风险投资联合持股的方式来降低其盈余管理的程度。

[1]索玲玲,杨克智.风险投资与首次公开募股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一一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4):47-55.

[2]刘景章,项江红.风险投资与中国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一一基于深圳和香港创业板的数据[J].产经评论,2012,(7):151-160.

[3]沈维涛,胡刘芬.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一一基于董事会结构和高管薪酬契约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4(4):67-75.

猜你喜欢
盈余风险投资机构
风险投资企业关系嵌入与投资绩效
中国创业板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中国创业板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绝对离差风险测度下的多阶段风险投资组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