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玫
有效的管控制造企业的成本对降低企业整体成本并有效的应对外部竞争风险及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成本管控的实务操作层面,探讨成本管控的方法,以期达到有效管控成本的目的。
制造业 成本管控
标准成本 成本控制策略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概述
(1)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基本概念
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是通过对制造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及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目的的一种管理过程。主要涉及到材料、人工、费用等方面的分析与管理。
(2)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作用
1.有效的应对外部恶劣的竞争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制造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日益显著,通过加强企业成本管控,能够实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同质条件下保持价格优势,有效的应对外部的激烈竞争。
2.降低企业整体成本的关键部分
在制造型企业的各项成本中,制造成本占到企业产品周期成本比例通常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通过加强企业制造成本管理工作,实现降低企业整体成本目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奖优罚错,调动员工积极性
在进行制造成本管理过程中,通过梳理成本过程也能认清企业现状;开展成本管控,发动全员参与,能够提高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并且能明确责任,奖优罚错,调动企业人员能动性,也能使企业充满活力
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1)制造成本高低的判定标准不明
进行有效的制造成本管控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有的愿望,但成本在哪个位置上是合理的,如何判断,如何改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一个困扰企业的难题。很多企业会制定一些制造成本目标,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材或是没投入应有的人力或物力,有的是根据历史成本的平均值、最佳值,有的根据同行业的标准等,不经过分析拿来即用,结果成本理论上是达标了,但实际上成本没有真正降下来,只是历史同期标准;或是制定的标准根本与企业实际相差甚远,失去了实际意义,对企业成本控制分析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制造成本控制不连续
制造成本管控应是个长抓不懈的工作,可在有些企业中没有个长期负责的部门,没有形成惯例工作,结果是老板叫一叫,人员动一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根本形成不了明显的效果。
(3)制造成本分析不细致
对于制造成本的分析要细化才能形成对管控有意义的建议结果,而许多企业做成本分析时不细致,只是计算出本月超了多少或节约了多少,没有细化分析原因,即分析没有做细致、做实,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场,造成成本管而不控,没有形成效益。
(4)制造成本管控方法不掌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制造成本管控,必须掌握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而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没有掌握制造成本管控方法,甚至一开始就在给自己找理由,觉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是书本上的东西,和本企业实际状况有着千万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制造成本管控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对策
笔者在实践管理中将成本管控方法与PDCA管理循环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做计划,制定标准成本;D实施,按标准成本项做出实际成本资料;C检查分析,找出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差距及形成原因;A处置,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改进实际成本中未达标项;P策划,根据实际成本状况及分析出的原因,完善改进标准成本……这是个循环过程,根据标准成本检验实际成本的不足,也要根据实际成本状况定期反推标准成本的合理性与完备性,也就是要有正常的PDCA过程,同时也要进行循环有APDC.CAPD等等,成本管控是个长期卓绝的过程,万不可以三分钟热度,就象PDCA一样是个环没有终点,只有更好的循环,更完善管理。
(1)P做计划,制定标准成本
实际工作中,制定标准成本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同行业标准,一种是自制的标准成本,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可根据企业具体状况来采用,或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标准定制是个严谨而又繁杂的过程,要考虑到全面、准确;又要做到抓大放小,务实可用是最终的要求。因此要求制定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行业标杆,又要考虑到企业实际;要考虑全面又要考虑应用时的统计成本。行业标准一般是经过大数据考核总结出来的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我们也不能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用到自己企业中去。我的观点是要拿来,但要修改,企业千差万别,平均的标准或大数据放到某个个体上就未必适用。例如人工成本,北上广一线的城市和十八线的小镇就相差甚远,同样不同区域的物料运输成本又是反向差距,因此我建议以行业标准做为基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修定完善的标准成本,才是可以应用的“自家人。在修定时可以提取企业历史实际成本的各项数据,对照行业中的数据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标准成本的过程也是对历史成本及企业成本现状的一次深刻剖析,找出与同行业的差距,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制定出标准成本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修订与调整,例如市场大环境发生巨变时,材料、人工、费用这三项中某一项或多项多现变动,都要求我们不定期的进行调整标准成本,以便其更好为成本管控服务。
(2)D实施,按标准成本项做出实际成本资料
标准成本制定好后,只有能夠行之有效的运用才能对企业管理产生意义。在成本费用发生前按照制定的标准成本进行计划,发生时按照计划来进行管控,成本费用发生后按照标准来进行统计与归集以便后续的分析,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灵活的运用结合起来,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3)C检查分析,找出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差距及形成原因
这是本文所述成本管控方法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标准成本来分析实际发生的标准成本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改善的空间。一般从料、工、费三个大的成本因素着手。
1.材料费用分析
耗用材料的分析通过与标准成本的对比,可得出材料费耗用的高低,但这只是个结果,接下来的细项分析才是重点。与标准成本产生的材料差异是量差还是价差。其中价差分析,材料采购是源头,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大环境物料的上涨,例如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造成了物料价格的波动,例如金属、煤炭、原油等;二是供给差造成的影响,例如小范围的缺货;三是选择的供应商实力有限,本身货源价格偏高等等。如果是量差,那么我们就要多从内部找原因,一是考虑在物料消耗上工艺制造流程是否设计合理,采用的器具是否科学,操作人员手法是否正规;二是材料包装量与所需投入匹配是否科学,会不会有手拆包不能用完,但物料会变质不能隔天使用;三是采购物料的质量不达标造成了物料的超量损耗;四是领料时没有很好的管控,完工时又没及时退库,造成了现场材料失控;五是整体良品率低造成了物料的浪费.
2.人工费用分析
人工费的差异也有价差与量差的分别,价差是单位工时的人工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量差是制造产品的总工时与标准工时之间的差异。前者与作业人员整体薪资及福利待遇相关,也与加班的时间安排有一定关系。后者要重点关注作业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切换线频率与时间,不同工种的人员安排与调配,及拉线的摆放与设计。
3.间接制造费用分析
要想进行有效的管控,就不能再按传统概念只做分摊费用合计数,而要细化间接费用,按成本性态及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根据作业产生的动因,把每项费用从不同维度进性定位,并确定分配方法分析到位,根据动因来分析费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准确控制才能有效并有的放矢的来管控这部分费用。例如电费如果是因为机器开动而产生的,那么应按机器工时来分配才合理;例如车间修理费用是因为机器故障引发的,那么就应按修理工时来分摊才准确。
(4)A处置改善,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改进实际成本中未达标项
经过以上的费用归依分析,原因也找到了,那么应该怎么改善呢,这也是我们做成本控制分析的最终目的。根据原因改正弊端,考虑市场环境,与奖惩相结合,考核的可控成本,我们根据分析的结果分别做下举例说明。
1.材料的价差,出现价差时最主要对采购部门进行考核,在达到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考虑供应商的集中与分散;分析材料长期价格变动走势,确定采购时点;通过批量采购、策略性采购来增加议价筹码,通过发展战略供应商来获取长期采购利益等等。
2.材料的量差,出现量差时主要对制造部门进行考核,在领料时要严格执行按BOM与耗费率计算出的领料量,超领时的特殊流程管理也至关重要,及时分析超耗原因,即刻对应。同时将根据实际成本发生状况进行明确的绩效奖惩,不仅对成本损失负责人员进行处罚,有效堵住成本漏洞的人员进行即时奖励,发动全员进行成本管理,调动全员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对工艺流程、作业人员操作手法、物料包装合理性不断检查与改善。
3.人工费有价差,出现这部分价差时要同时对人事、生管、两个部门进行综合考核。要求对市场人工状况、福利待遇、生产加班时点安排有个合理的认知与安排。
4.人工费的量差,出现这部分差异时主要考核制造部门,要从生产工人熟练程度、生产工艺流程合理性、提升效率的激励措施、器具的有效可使用性等方面着手改善。
5.间接制造费用的差异,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让我们找到了产生费用的动因,根据动因我们可以判断费用是否属于必要的支出,不必要的坚决禁止,必要的是否有改善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成本性态划分,固定成本,阶梯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方面我们主要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下降为着力点,在总固定成本不变的状况下,提高产能利用率是单位固定成本降低的重要手段;而阶梯类成本是在合理安排产能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接近每个区间产能上限;对于变动成本,就需要找出因变量,合理估计费用值,分析超支原因。在根据成本性态控制改善的同时,也要从其他多维度考虑间接费用管控,例如考虑最佳生产管理人员配备,考虑电价因时间不同,采取错峰用电等等。
(5)P策划,根据实际成本状况及分析出的原因,完善改进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做为实际成本的标杆,是实际成本管控的标准,但同时这个标准也是要时时刻刻通过实践来检验,经过以上步骤的差异及分析,对成本的发生及其合理性應该已有了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对标准成本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修订,以便更好的对未来成本管控提供服务。
(1)于长波,关于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17年2月
(2)张炳红,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17年7月
(3)杨文云,基于制造业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