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8-05-14 08:55周岚
财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金融

周岚

随着市场变得愈来愈激烈,银行若要获得可持续地发展,强化银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为了能够更好地将银行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那么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急需打破以及不断地进行优化,注重对银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管理,这对于银行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互联网金融理念地提出,近年来该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银行的财务管理之中。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点分析,然后提出了强化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旨在更好地使得银行规避财务风险,提高银行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

互联网金融 银行

财务风险管理 问题 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重要战略政策地深化实施,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地不断完善以及健全,银行的财务职能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地轉变而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财务管理理念地不断革新及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与时代发展潮流相匹配和适应。在银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当中,银行财务管理者应该摒弃传统的、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思,注重思想解放以及理念更新,最终实现银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全新的金融业态,为探究金融创新的监管模式提供了很大渠道以及机会。但是,互联网金融在为银行业态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的同时,从而引起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难度水平增加。所以说,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对银行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开展,这对于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财务管理产生了十分深邃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金融能够使得银行信息获取成本水平显著下降

在互联网金融地大力推动之下,银行业务方面的信息获取成本水平显著降低,当然银行的经营成本水平也在不断地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例如:在互联网金融的驱动之下,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发挑战以余额宝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对于传统的银行而言,其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实体营业网点而开展的,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之下,银行金融业务产品实现了网络化的特征,所以说,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完成。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力。

(3)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银行财务管理的难度

对于传统的银行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是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来实现各项操作的,在各种相关的风险因素发生时,可通过银行内部系统,对其进行快速地查找以及搜索,并快速追回经济损失。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之下,金融业务通过网上进行交易,一是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严重,二是存在较多的交叉性风险的发生。互联网金融下银行财务风险点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突出性的风险点,具体包括:

(1)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存在滞后的风险

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化工程,这个系统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定性与定量之间互补。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力推动之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态势。所以说,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银行均普遍存在着财务风险数据严重缺失方面的情况,特别是缺乏对财务风险事件的认真总结,使得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很难达到动态化管理。此外,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之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手段过于滞后。互联网金融过度地依靠网络技术,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存在着诸多突出性的问题。

(2)缺乏规范化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当前时期下,国内很大数量的银行所设置的财务核算监督机构,但是其职能效果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地深人开展以及精细化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当前时期下银行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而言,其并未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银行自身未构建完善的以及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使得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地发挥;二是机构之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低,责任心不足,监管意识严重匮乏。

(3)业财融合不充分

当前,虽然众多银行纷纷推进了业财融合,但实际融合并不充分。银行应设置通用的信息系统,把银行各项业务工作信息储存于该系统中,同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定期向财务部门输送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此得到业务授权,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与各项业务活动在同一时间段内有效实施。然而目前,有的银行在进行业财融合过程中,出现了所设置的信息系统缺乏兼容性等情况,进而影响了业务与财务的充分融合,银行总体信息难以统一运行,并且传递速率与共享速率缓慢,制约了业财融合优势作用的发挥,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水平,使银行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

(4)银行经营者的市场主体观念以及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银行而言,其经营者的市场主体观念及财务管理意识显得十分淡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银行的经营者均存在着整体素质水平低下以及缺乏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地掌握,很多银行经营者均错误的将财务管理简单地视为记账、算账等,往往忽略了财务信息对银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于是导致银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财务管理工作变得一片混乱,对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以及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二是还有某些银行尚未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变过来,就是说还有一部分银行并未完全融人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之中来,市场主体观念并未树立,特别是对于银行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其成本观念十分淡薄,与现代市场发展不符。因此,造成这部分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地对市场信息加以辨识,即使能够辨别其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却没有制定强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互聯网金融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互联网金融是以网络作为根本载体,因此各项业务均是通过网络系统来完成的。所以说,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务必要引起高度地重视与关注。具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对用户信息给予最大程度地保护,构建一整套玩呗的客户信息保护制度。对一些异常的以及不规范的交易及时发现,并增强与客户之间地顺畅的交流、沟通,尽量确保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二是注重自身网络安全系统的不断升级与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

(2)科学调整财务管理制度

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扩大银行的经营发展规模,提高银行发展活力。成本控制对银行各项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财务管理制度的支持。比如在控制人工成本时,不仅要了解职工人员的薪资架构合不合理,还要分析职工人员是否公平地享受银行的福利待遇、奖惩机制是否完善等情况,从表面上看虽然这些情况和财务管理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在业财融合、人工成本控制中是不容忽视的内容。银行应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业务管理监督机制,综合有效监督银行内部所有环节,调动员工参与银行监管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员工能够深刻感受到银行制度改革的利与弊,能够在业务管理制度改革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此外,只有员工参与到银行各项制度改革中,才能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专心致志为银行的健康发展不懈努力。

(3)统一银行高层思想

要想顺利推进业财融合,就必须保证财务管理者与业务管理者的思想统一,业务管理者应认可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者应全面了解业务问题,通过权威高效的先进方式手段,为业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销售部门一旦有疑惑应及时向财务部门寻求建设性意见,财务部门了解问题后应与业务部门协作共同采取处理措施。财务领导应与业务领导保持统一思想,帮助下级财务部门开展有效的管理控制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着如下风险: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存在滞后的风险、缺乏规范化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业财融合不充分以及银行经营者的市场主体观念以及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极为不利。对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提高银行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

[1]赵晨玮.互联网金融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

[2]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01).

[3]王田田.针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J].金融视线.2013.(9).

[4]李刚.“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定位与转型探讨[J].商业会计.2017(16).

[5]林雪.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与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14,10:21-28.

[6]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创新驱动力[J].南都学坛,2015,03:102-108.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财务金融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央企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