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冉
近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即农业资源匮乏、农民收入增长停滞或徘徊等情况使得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民难以从农业中获益、劳动力的缺乏、政府的价值取向限制了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外来品种对本地品种的影响与盲目追求产量的发展等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已对中国农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中提出了相对应的较为符合实际的具南可采取性的对策。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 科学合理。
引言
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8亿人,其中乡村人口数为5.8亿,占全国人口数的42.65%。作为人口大国,解决我国人口吃饭问题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大力提升,先进农业设备、技术的应用,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粮食产量的迅速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这些都显示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进步。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战略和长远的目光,所以,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时期,我国都必须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健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系机制,加大农业支持,增强农业保护,促进农业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型升级,使之能够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要坚持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性的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中国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
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自我国农业机械化以来,机械总动力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拖拉机数量增长近五倍,农村用电量增长近三倍,达9238.3亿千瓦时,而播种总面积、耕地灌溉面积也有效增加,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近二十年来迅速提高,可见农业发展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性,机械化使得农民有效管理农田,解放更多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农作物增产迅速
自2011-2016年六年间,总体上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增产率从3%,2%降至0.8%再回至2.3%,到2016年末的负增长0.8%,谷物产量与粮食总量增产趋势基本相同,而薯类产量呈平稳趋势,油料作物的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在2016年末产量达到3629.5万吨。同时,水果和茶叶产量始终以高增长率增产,这些经济作物地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从农产品产量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基本所有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呈平稳增长状态,谷物的不断增产尤为重要,而2016年其总产量略微下降可见不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应为农民种植面积减少的体现。花生、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单位面积產量的不断增加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3)农业总产值及指数的增长
在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不断增长中,农业的发展最为迅速,近二十年来,农业总产值增长五十倍,极大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育种学家培育出了高产、抗逆、抗胁迫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这使得农业的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温饱生活有了根本保障,人口粮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4)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2013-2016四年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长最为明显,为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与农产品产量统计图和农业总产值图表相比可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农业的迅速发展。种植农作物依旧是当下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的迅速发展,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不断前行。当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1)农业结构单一
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粮食作物占比始终最高,其中谷物占比最高,始终在55%左右。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油料作物,一直占比80/0左右。长期结构单一化,导致经济效益的难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2016年,农村水电全年新增发电设备容量203万千瓦,其中,新投产装机155万千瓦,技改净士曾发电设备容量48万千瓦。在水电建设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农业机械化带来的设备极大的耗电量需求,相对于城镇用电量来讲,农村耗电量同时供用农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其中农业机械占据极大一部分比例,仍需发展水电设施来供用耗电。供电量的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设备以及农业技术的应用,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拥有一个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才能对于农业发展进行有效地管理,建立起一个完备地农业发展网络,各方能够及时协调,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而目前在我国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执行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如:医疗保障制度中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门槛费”问题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于农民发展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大,对于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进行自主投资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一个优秀的基层干部管理集团,才能深入调查了解农民的真实需要,农业发展中的真正问题所在,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而目前我国干部管理却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本末倒置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败现象严重。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过程,是指导新型农业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推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调整。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当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各种设备的应用,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新的投资领域。健全农村水、电等网络建设,加大农村自来水网络化建设,控制水价,实行“谁安装谁受益”原则,提高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控制电价,提高电量,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全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农业发展进程中应用先进农业设备和农业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对外开放型发展,将我国农业由被动式发展向主动型发展转型,打开农村市场,吸引投资者,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促进立体化农村经济的结构发展,改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现状,因地制宜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以“一乡一产,一乡一特色”为引导,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分布布局。
(3)规范农村政治制度
规范农村政治制度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管理制度,确定農村市场场所,管理农村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规范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作为主导者不断健全农村政治制度,实行供、产、销一体化结构,同时加强与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引导农民集体向正确方向发展,在发展进程中规范自我行为,形成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体系。
[1]丁伟.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4):52-60.
[2]陈修宏.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30):8-9.
[3]夏兰.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