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 08:55杨成举
财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基础设施政府

杨成举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公众对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国家政府对该项设施的建设投入也愈加的力不从心,但是PPP建设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融资模式被我国引入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并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此文章就此问题展开了论述。

PPP模式 应用 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标准,人们对其的要求和标准也逐渐提高,增加了国家政府的建设压力,无论是在资金的运转上,还是工程项目的实施效率和质量保障上都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国家采用了PPP建设模式,通过结合社会团体的力量,引入民间的资本,共同实施项目的建设,不仅减小了政府的压力,提高了項目的运营效率,也使各社会团体取得了收益,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实现了双赢。无疑PPP模式作为一种方便和快捷的新兴合作模式,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PPP模式及其发展

(1)基本概念。PPP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具体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既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能减少社会主体的金融风险。

(2)发展情况。首先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这被称之为PPP模式的探索阶段。它被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融资方式进入我国,与我国对外商投资的需求不谋而合,多个大型企业也开始尝试运用此种模式,虽然最后的成果不如人意,但它给我国经济留下的影响是十分久远和深刻的。其次,2004年至2013年期间,国家建设部首次将该模式以文件的形式公布,并首次运用在市政公用事业上,成效良好。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的予以效仿,引导和规范本区域内的各项经营项目。此阶段,参与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呈现多样性。另外PPP理论体系也得以形成、深化和发展,理论与实践达成共识。再次,规范化阶段。十八大落实了该项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从组织、立法和项目试点三方面予以大力全面的推广,涉及的领域也越加宽泛,各种规章、条例中也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至此,该模式的制度化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1)该模式的引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还需要根据项目的属性和特征来予以选择和确定。目前该模式的适用范围有了拓展,对于已经建成并运营的工程,政府采取的多是出售、租赁、合同承包等形式与民间的资本合作,由民间资本管理;对于计划扩建和改造的工程项目,采用的模式是LBO、BBO两种基本形式与民间合作;而应用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中则是以出让路线的经营权为主。即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竣工后在特许经营期内由有资质的社会投资人负责运营管理和相关资源开发,经营期满移交相关主体。虽然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很多的形式,但最终的目的则是满足市场需求,缓解政府压力,提升内外监督力度,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2)该模式在国内发展的时间较晚,在应用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它所处于的我国国情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上,也体现于政府的过多干预上。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会让该模式在应用中与国际运用规则产生冲突;政府的过多干预,削减了市场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工程企业无法明确的预测项目所需的资金、材料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潜在的变化,常会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致使项目的实施效率不高,交易成本也会有所增加,风险更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是经济投资改革发展的产物。首先,PPP模式明确了融资项目,降低了政府的风险压力,对风险进行了事先的合理分配;而与私营组织合作,优化了利益,增加了责任心,使项目得到了更好地经营和维护;其次,实现了政企互相交流和沟通,不仅政府从企业处学习和借鉴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从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PPP建设项目也需要合同来明确实施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使管理方式合法化。

2.基础设施对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工程项目的建设也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毕竟中国的人口众多、各项基础设施随着人们需求和标准的增加而严重不足,供需关系不稳定。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前提条件是资金必须充足,维持项目建的正常运转。无疑增加了政府的建设压力,无论是在资金的运转上,还是工程项目的实施效率和质量保障上都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国家采用了PPP建设模式,通过结合社会团体的力量,引入民间的资本,共同实施项目的建设.不仅减小了政府的压力,提高了项目的运营效率,也使各社会团体取得了收益,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实现了双赢。

(2)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果来看,它是成功的,符合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需求。社会力量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政府具有国家权威性,社会力量具有让国家相信的资质,以合同的形式开展合作,不仅突出了诚信原则,也彰显了法治原则。其次,工程的建设依靠的是资金和项目来源。政府对基础设施工程有着绝对的调控权,而民间资本正是政府拓展资金的来源,如此,PPP模式简单的就是政府提供项目,民间提供资本,如此双方才会根据所需来互相合作,来满足彼此的供给,实现双赢。

PPP模式的引用是我国建设行业中的巨大进步,风险的管理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趋于完善,因此理应从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并根据国情不断的予以完善,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的深入推波助澜。

[1]沙骥《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姜子沁《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3]马君《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基础设施政府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