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蔚 付晓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學方法改革。虽然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项目教学灵活多样,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实训考核标准不统一,社会、企业参与度不高,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等问:题。本文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训项目为例,吸引行业企业第三方参与学生实训考核,企业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并对我院会计14级、15级三年制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考核,结果表明本考核评价标准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 实训考核 多元化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考核现状
(l)实训考核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训评价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情况直接给出实训成绩,缺乏统一要求的评价体系,大多教师是以考核理论知识的积累为惯性评价标准;而对学生技能和职业能力考核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评价主体是单一的指导教师。
(2)实训项目与学生毕业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脱节
高职教育应更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而目前高职院校师资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情况并不十分乐观,职业资格证书等同于双师素质,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教学能力弱。老师在实训项目布置与训练和最终实训技能考核上,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严重脱节现象。实训考核内容与企业最需要的岗位技能脱节,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一成不变,实训评价机制僵硬不灵活。
(3)实训考核缺乏行业标准
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项目都没有统一要求必须依据行业标准。会计行业对技能要求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标准,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考核评价中未能公布行业标准,使学生的实训过程缺乏针对陛。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及时更新的实训考核题库和满足行业、企业及社会需求的行业实训考核标准,即便是已经有实训考核题库,也存在题库内容更新慢,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现代化。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高职
实训考核方式背景
为完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实训考核过程,使校内实训项目考核标准与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评价标准对接,更具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于实施了实训项目标准化考核实施方案,探索实训考核的标准化建设。
成立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考核组,针对所有校内实训项目,从手工记账、出纳、电算化、纳税申报、审计五大模块进行考核。每项能力对应一颗星,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校内和校外两个组考核,若经校企双重考核学生五项能力全部通过则可获得五星,定为会计技能达到五星级水平,颁发会计技能星级证书,同时可获得合作企业提前免试录用的机会。
(l)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可执行性提高
在专业调研基础上,会计专业提炼了五项职业能力,各实训项目考核负责人参照行业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本着客观、公正、可执行的原则,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研讨考核内容,将实训项目核心技能分项归类,筛选细化了技能考核点,并形成了《实训项目考核实施细则》。经过在会计专业14、15级约1500名学生进行考核的实践验证,考核标准可执行性总体提高,并得到实训教师的认可。
(2)考核过程进一步规范,结果区分度提升
实训考核标准化改革过程中,每个实训项目实施前首先由项目考核负责人召开专兼职教师考核实施专题会议,负责解析专业技能考核点及考核注意事项,然后由实训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为了验证考核的科学陛、可执行性,实训教师需定期反馈实施效果,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调整,在实践中完善。实训项目考核结果完毕后,考核成绩应具有一定区分度,并筛选优秀学生以备二轮(校外)考核定级。
(3)校企多元考核,就业竞争提增强
成立校内和校外两个课程考核组,会计系先后与烟台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签订技能考核协议,全面负责会计技能企业考核环节,即对通过校内考核的学生实行企业标准的实务考核,由其企业自主命题、自行测试。校内考核由系部实训指导教师(全部为企业兼职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各项能力的实训指导规范和考核标准并组织校内考核。考核不仅选拔了技能名手,不断推进了教学与企业技能标准的高度融合,有效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4)考核结果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
为了增强考核结果的客观、公平,保证考核过程透明化,实训教师定期公布实训阶段性考核成绩,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同时,正是由于考核的规范,透明,学生能够随时了解自身技能水平,加上大学生本身的竞争意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和促进发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l]陶晓峰。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201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