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梦雅
收入分配 城乡收入差距 现状分析 解决措施
引言
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始终是涉及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平稳的运行,顺利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高,但城乡收入分配,个体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所以收入水平如何继续提升,收入分配差距如何继续缩小,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推进应引起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1)收入分配的定义
收入分配又称收益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构成,广义上是企业收入的分配;狭义上是税后利润的分配。
(2)我国收入分配的方式
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二是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三是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直接表现和标准是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
(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上表为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大致有以下几点:
1.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1年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陕、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8903亿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品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也在2008年第一次达到一万以上,总体来讲我国城乡居民收^稳步增长。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大大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4303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09元,城乡人均收入比为2.9。其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关矛盾更为突出,中西部部分地区城乡人均收入比高达4以上。我国是世界三个城乡收入比高于2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失衡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城乡人均收入比小于1.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中问题表现形式及成因
(1)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分配不平衡
1.基尼系数概念及其经济含义
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具体含义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2.我国现阶段基尼系数统计及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0,1995,1999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分别是0.343,0.389和0.397,接近0.4,2000年达到0.417。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包括各种集体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内,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45。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公平程度逐渐降低,我国收入分配形势严峻。
3.成因
第一,自然原因。农村居民生活区域较为闭塞,交通不发达,没有被很好的开发,从而导致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等地,难以接触外界新鲜事物,与外界沟通不畅。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致使经济相对落后,人民收入水平低。
第二,社会原因。农村地区多以农业为主,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逐渐减少而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传统的农耕技术逐渐被集成式工业取代,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而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城市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农村环境的限制,教育问题也成了影响其收入的一大因素,一些农村居民的观点也制约了他们的进步。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1.表现形式
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达到国际公认的结构失衡程度。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从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数几年反复,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世界银行2003年《中国经济报告: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支出,如果中国任由当前城乡差距继续不断扩大,到2020年基尼系数将会上升到0.474。
2.成因
第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工农业发展严重不平衡,使得本来经济就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在大潮流下更加难以立足。
第三,城乡公共物品配置存在差异,教育机会不等。国家公共产品政策使得城乡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这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教育资源上。全球化进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提高本国软实力,教育也就成为了一项重要手段,各大企业对教育背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使得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学知识少,在职位竞争中与城市居民相比处于劣势。数据显示,我国约有3.6亿农村劳动力,其中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率高达35%,在全国外出打工的8000万农民工中80%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一窘境也造成了一些地区经济形势的恶性循环,同时也造成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诸多社会问题。
第四,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市场机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垄断现象严重,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及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收费或摊派。这个缺陷让本就处于竞争弱势的农村居民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导致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多,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限制了农村居民,使其发展速度变得缓慢,市场竞争力更弱。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問题的对策
(1)加快户籍制改革
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始终是百姓热议与关心的话题,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一个屏障。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从1958年以后逐渐发展形成的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短缺经济基础之上的一整套户口管理制度。尽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流动及合理配置,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我国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消除农民在各大中小城市的行政壁垒,保证农民在教育,住房,医疗服务等方面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2)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支农支出是再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对农业的净流入,对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收入有着明显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一方面可以使农村经济更有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增加对农村道路、电力、能源、水利、通讯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同时应鼓励大学生下乡,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破除陈旧的思想及落后的发展方式。
(3)健全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农村。可以让农民多拿钱,少缴税,多补贴,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注入活力。再次分配中还要建立强有力的调节机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保证,逐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结语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正公平,需要—个长时间的进程,这个进程的推进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只要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问题为核心,发挥市场及政府的调节作用,积极献言献策,在不久的将来新型的,公平公正的社会即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