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师师范生心理学教学的启示

2018-05-14 12:45杜雪
新丝路(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师范生启示

杜雪

摘 要:作为在西方20世纪兴起的积极心理学,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化发展过程中开始被广泛应用。本文基于目前师范生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性,主观体验消极,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上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加快积极心理学的中国化和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师范生;心理学教学;启示

一、问题提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毋庸置疑,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深刻的,总的来说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1],只有先培养好的教师,才能最终拥有好的教育的可能。正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改革的最终成效决定于教师的所作所为。当今时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在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之后, 2015年起开始推行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政策,表明即使是师范生也需要通过申请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并且面试合格之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这使得师范生在走向教师职业发展的道路并不占有优势,而是需要与非师范生一样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由于国家政策的强力导向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的诉求,这都使得在教学中针对高师师范生的教育改革形成了倒逼效应[2]。

教师教育心理学公共课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开设的一门教育类基础课程,以培养师范生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学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肩负着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的重任,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方面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培养优秀,社会满意教师的重要保障。另外,作为教师心理素质重要反映和指标的教师心理健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加快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进度,另一方面还能有利于教师本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以及造福于他人和社会[3]。

二、师范生心理学教学现状

作为基础教育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大部分老师还是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仍然习惯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来进行教学工作,太过关注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很少去预防学生的问题或者是积极寻找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导致出现高师师范生心理学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师范生公共心理学学习的主导性不强,主观体验偏消极

师范生对公共心理学的认识有失偏颇。在当下教学实际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认知上由于认为心理学对自身不具有任何价值,因此表现出对心理学课程不感兴趣,更难以引起重视;另外,即使在认知上对心理学有认识的也更多停留在表面,难以意识到心理学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能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的这种深层次关系,更对心理学的教育与提高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甚至是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健康成长缺乏认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师范生积极情绪较少,行为习惯普遍较差,甚至影响其专业知识的学习。

2.过度聚焦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对师范生积极人格的挖掘和塑造

传统师范生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课程主要以消除人心理和社会的各种问题为目标,以心理问题为专题内容,以机械单一的讲授为教学形式,忽略了广大普通学生积极面的挖掘;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范围、内容狭窄。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从而使广大学生在积极人格、潜力、创造力的挖掘方面明显不足,不利于大学生的良好成长和发展。

3.过多强调陈述性知识,缺乏对程序性知识的足够重视

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均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即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应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与之适合的教育、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但目前在高师师范生的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授内容和形式的局限使得在内容上表现出过度强调以理论为主的陈述性知识,缺乏强调操作的程序性知识的足够重视。在知识的分类中,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学习个体本身缺乏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通过借助于一种操作的形式来间接推测其本身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4]。另外,以往高师师范生心理学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等原因使得教师主要采取闭卷考试作为唯一考核方式,从而便出现一种现象:大部分的学生只要在考前临时针对性地抱抱佛脚,熬夜背背要点就能最终应付闭卷考试这种形式。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因此,自然在考试中的内容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这导致很多心理学中涉及相关技能和实际操作实践的能力被考查的就会比较少,从而最终出现培养了更多“书呆子”,而完全不会或者操作能力不足的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也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最终要求,因此这种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局限促使学生不善于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为日后的教学能力提高服务,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开展预防相关的心理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个词语是在20世纪末由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两位研究者在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被提出,随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场心理学运动[5]。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积极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主要是由于积极心理学从一个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心理学研究视角,把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主张心理学应该重视对人类自身积极品质的挖掘和培养,最终帮助人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发展。一般而言,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 [6]。积极心理学倡导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观点和途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态度塑造人生。这样的理念对教育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等都有着积极的啟示,影响深远。

四、积极心理学对师范生心理学教学的启示

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视角,在师范生教师教育心理学公共课教学中,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教学内容上,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将积极情绪和积极人格等方面内容加入到现有的对高师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这无疑打破了传统消极心理学以心理问题作为出发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教学内容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得高师师范生开始了解到自身已经具备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情绪发展特点,利用在课堂的机会引导和协助学生挖掘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并且在相关有效的调控手段帮助下,让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和拥有乐观的情绪,最终能够形成在不同压力和刺激面前,利用增强的“心理韧性”适度的应对各种情绪反应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将双向的、互动的、积极开放的教学模式(如互助式、自我教育、体验式)等用到课程中,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多向沟通,鼓励和提倡学生在课程中利用多种形式例如角色扮演、问题分小组头脑风暴等實现对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总的来说就是强调教学的环境是轻松、和谐的一种气氛,鼓励学生掌握关于自我成长的相关方法,最终把学生认知层面的提融入课堂的活动体验中、并与课后的反思建构、行为训练等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将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寓于一些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的如情感体验和反思领悟以及行为训练等教学过程中。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增加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将自身行为改善也作为重要指标,等方面对传统公共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强调课堂外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4):346-348

[2]周素琴、武凯.教师资格全国统考视域下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J].学理论,2014,(20):274-275

[3]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20-27

[4]Anderson L.W.Krathwohl D.R.et al.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2001,New York, Longman

[5]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6]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师范生启示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