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村社会稳定是“三农”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日益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制度改革和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农村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农村社会稳定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稳定重于一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大事。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保障农村的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三农”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对策
一、新时代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1.经济领域存在的的土地问题
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仍然是他们手中最基本的生存和生产资料,土地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是他们生存的重要保障。如果失去土地他们就没有生活的来源,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诸多的社会问题会由此产生,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土地问题向来都是中国农村工作的重点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大规模征地拆迁的现象频繁出现,在此过程中违规征地和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均时有发生;此外,农村有一项基本国策是延长土地承包期以及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这一基本国策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地落实,从而使农村土地调整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矛盾点。土地分配或占有不公会导致农民产生生存危机,进而导致村民与村民之间由于土地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纠纷,甚至引起农民的群体性事件,影响着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
2.政治领域存在的党群干群矛盾问题
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农村的党员干部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的的作用,但是,有一些基层的党员干部由于价值观出现偏差,从而引发出很多不好的问题。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的讲话时说:从某些基层组织看,有的对群众冷暖不关心,责任心不强;有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強;有的侵犯群众利益等等。党群干群之间的隔阂日益凸显。党员和群众之间彼此不了解不知心,使得党群干群之间分歧较大,关系自然日益疏远;党群干群之间的利益冲突也逐步显现。在农村土地和拆迁等各项工作中,对利益问题的协调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使部分农民群众不满意,出现矛盾和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与农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有的村主要领导以权谋私,使有些群众认为“无官不贪”,使得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
3.社会领域存在的农村公共服务问题
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农村公共服务入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强调这方面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着力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农村道路大部分实现“村村通”;基本实现了免费五年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落实;农村扶贫和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也基本完善;大部分地区安全饮水等基础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然而,由于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原因交错在一起,总体看来,当前农村的公共服务事业相比较城市仍然较为落后,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种制约。问题主要有,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着缺位现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平衡,分配不公平;缺乏监督。这些问题造成了很多矛盾,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新时代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基层政府和党组织软弱
村民自治的实施使得国家权力从乡村收缩,农村基层组织的控制力被削弱村民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但是,由于农民主体参与意识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尚不健全,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政府和党组织还存在着软弱或瘫痪的问题,起不到应有的领导和战斗堡垒的核心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农村的党员大部分都年龄大,文化素质低,创新意识不强。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的主要原因;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活动质量低,党员和群众的凝聚力意识淡化;有部分农村党员缺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少,缺乏党性教育;农村基层政府和党组织各项工作机制不完善,缺乏党内外民主和监督。总之,农村基层政府和党组织建设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小农生产方式和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基础地位和发展能力依然薄弱。在现有的条件下,农村的这种小农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很多的缺陷。它以家庭为单位,技术难以革新;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力低下;产品结构单一,产品质量差等,都与现代化农业生产不相适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农村农业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业基础薄弱必然也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
随着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逐渐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就当前来说,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机制不完善从而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较多;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征地补偿款缺少监管、失地农民利益缺乏保障等等。这些问题极易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矛盾冲突和上访事件。
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落后
当前看来,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一致。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思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陈旧、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农村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部分村风民风不正,道德素质下降。这都使得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稳定受到影响。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国民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是相对偏低。一些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不高,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种种原因导致再弄讯先进的实用技术得不到推广,劳动价值低,贫困现象严重,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新时代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思路
1.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强调,新时期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地发展。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够为提供物质基础,还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当前农业的发展已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同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只能被加强,不能被消弱。新时代,要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一是要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建立合理、优化的农业;二是要坚持创新性农业建设,加大农业方面的科技和体制创新的力度。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应用;三是要在已有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等各种方式来发展规模农业、集群农业;四是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农业机械化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必须统筹发展,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并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制。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上强调,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所以,要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加强农村党建是最关键的部分。
明确党在乡村的绝对领导权,对领导不力、软弱甚至瘫痪的基层组织要坚决撤换。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领导核心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加强。 一是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核心作用。二是选好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强化基层党组织班子。通过人员交流等方式建设一支听党指挥具有创新精神的乡村领导干部。三是坚持严格做好发展农村党员、抓好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等各项工作。健全党员发展工作制度,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和能力出众、政治合格的党员队伍。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是关键。五是做好党内民主、团结和监督。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农村党员的各种民主权利;农村党员和农村各级党组织始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要抓好对农村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又要加强党内制度和党员干部的自律。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一是要健全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不仅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要对贫困人口进行认真的核查,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调整低保标准和补助标准。建立健全的资金筹措制度,推动最低保障制度的落实。二是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防范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努力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逐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三是要完善落实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民工的保障制度。减少农民损失,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还要解决好被征地人员的生产、生活问题。四是要加强农民法制意识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法制领导小组,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广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责任明确到人。还要深入农村,通过发放法律材料、进行法律知识咨询等方式并利用手机、网络等新手段来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强化法治宣传的教育工作。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村稳,则国家安。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所以,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就是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要坚持实事就是,与时俱进;要把握规律,循序渐进;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张建成.新常态下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7
[2]康云涛.转型社会背景下的农村稳定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3]吴先发.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
[4]杨德.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唐鸣、张丽琴.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局限与进路[J].社会主义研究,2012(01):86-91
[6]刘笑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政治稳定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7
作者简介:
房传利(1989--)女,中共宿州市委党校图书资料室助理馆员,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