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创新研究

2018-05-14 12:45刘国强李颖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刘国强 李颖

在示范小城镇建设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实力小镇、特色小镇、花园小镇,是市委、市政府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色小镇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精神,为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

一、我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模式

2016年下半年,我市先后出臺《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和《天津市推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机制》。指出到2020年,我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全部达到花园小镇建设标准。同时,每个区因地制宜自主创建2到3个区级特色小镇。2016年和2017年底,我市分别公布了第一批14个市级特色小镇名单和第二批3个市级实力小镇、8个市级特色小镇名单。其中,武清区崔黄口镇和滨海新区中塘镇,津南区葛沽镇、蓟州区下营镇和武清区大王古庄镇,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可以说,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取得了积极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增强了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和人口吸附能力,使我市特色小镇更具实力、更具活力、更具特色。通过2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市初步形成了4种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1.工业发展型。依托现有工业区、产业集聚区等,在其已经形成的居住区进行产业化升级改造而形成。可分两类:一是核心企业升级型,即依托现有大企业,为其生产进行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的配套规划和建设,形成以该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生活、休闲等于一体的城镇,例如滨海新区中塘汽车橡塑小镇、北辰区双街实力小镇。二是产业新建型,即针对行业龙头企业进行精准引进或者选择当地具备发展优势及潜力的产业进行定向培育。例如武清区大王古庄京滨智能装备小镇、东丽区华明智能创造小镇。

2.农业服务型。立足农业主题,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独特魅力,运用现代产业理念打造大农业的产业形态,通过整合农业、城镇、科技、文化、创新等要素,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明确的特色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功能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平台。例如宁河区潘庄亲子蘑法小镇、津南区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蓟州区白涧农业科创小镇等。

3.资源旅游型。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生态休闲,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新型文化、生态旅游业态,向高端领域衍生发展,形成网络状多元化景点系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和文化需要,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例如津南区葛沽民俗文化小镇、西青区杨柳青文化旅游小镇、蓟州区下营山野运动休闲旅游小镇等。

4.新兴产业型。以高度发展的经济为依托,聚焦信息经济、新材料、金融、健康、高端商务等新兴产业,打造若干承载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新平台,保障新兴产业所需的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的供应,由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吸引其它衍生配套产业,同时吸引同类型产业聚集,最终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例如武清区崔黄口电商小镇、静海区大邱庄智能新材实力小镇、东丽区东丽湖金融小镇、北辰区小淀颐养健康特色小镇、西青区中北运河商务小镇等。

二、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1.功能复合性。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镇”,虽然独立于市区,但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单元;特色小镇也不同于地域开发过程中的“区”,有别于工业园区、旅游园区等概念;特色小镇更不是前两者简单的“加”。特色小镇具有功能复合性的特征,是集产业、创新、文化、旅游、社区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一体的产城融合、人文与自然融合、创新与传统融合、生产与生活融合的包容性空间发展载体。

2.产业特色性。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正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特色决定了特色小镇的“特色”。在特色产业支撑下,融合文化创意、研发创新、成果转换、体验应用于一体,在小镇内形成完整的特色产业生态系统。同时通过构建由小镇内各类共同参与的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共创、共进”机制,在市场主体间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收益共享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资源在小镇范围的持续循环滚动配置,促进小镇内特色产业高度聚集迅速发展。

3.创新引领性。特色小镇的活力在于创新、发展动能也在于创新。在理念方面,秉持“多规合一”,对发展定位、产业特色、文化内涵、实现路径等进行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地规划和培育小镇的独特风格和气质;在制度方面,强调“重制度、轻蓝图”,实施“一镇一策”,“一类一策”,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科学地对特色小镇进行考评,并严格落实进入与退出机制。

4.环境优质性。在硬件环境方面,强调“高颜值低成本”,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满足小镇居民生产、居住、休憩等功能基础上,通过塑造精美、特色的绿化景观、生态屏障等增强地域辨识性,从而实现城乡空间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打造花园式小镇。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倡导“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通过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营造高质量经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发展沃土,特别是对特色小镇内的企业,全面实现电子化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5.运营市场性。在发展战略上,强调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核心作用不再是资源配置,而更多的是引导、规范和服务,企业要以市场需求、市场规律为导向,去选择产业方向、完善发展机制。在运作方式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运营原则。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在把控整体方向、做好顶层设计,研究促进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政策供给上,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方式,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角色。

三、天津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可持续之路

1.特色小镇发展要注重与国家战略相衔接。当前我市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自贸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难得机遇,這是我市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得之者如宝,失之不再来。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要积极对接这些国家重大战略,实现深度融合;要结合自身特色定位,聚集科技、教育、养老等资源服务要素,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实现功能衔接;要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来的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的优势,实现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

2.特色小镇发展要将创新作为核心功能。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特色小镇发展要积极吸引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代表的各种类高端创新要素,精准引进与特色产业相关的创新企业、研发机构、服务中介等入驻小镇,使各种高端要素充分开放、流动、共享,实现要素创新。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内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在高端要素聚集的基础上促进特色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创新。通过产业业态、景观形态、文化特质的传承、交叉、融合,使得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种功能的叠加复合,实现功能创新。

3.特色小镇发展要注重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文化是特色小镇的魂。特色小镇发展要重视文化凝聚力的培养、传承文化根基、彰显文化个性,形成维系人员的共同精神纽带。挖掘特色小镇的传统历史人文元素,形成彰显特色和个性的文化符号;寻求总体发展理念的突破和创新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令人向往的新发展愿景和具有高度粘合力的新文化精神。推动新旧文化融合,使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形成区别于其他小镇的显著风格。

4.特色小镇发展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特色小镇发展建设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形成平衡。按照全域规划、生态优先、资源整合的原则,强化空间管理体系,构建生态网络屏障,促进小镇生态环境品质全面改善。按照花园小镇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高度密度适宜,路网尺度合理,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宜居空间。

作者简介:

刘国强(1988—)男,硕士,东丽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地区经济;

李颖(1977—)女,研究生,东丽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寒露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穿毛衣的小镇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