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路径研究

2018-05-14 17:20袁晓璐李冰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袁晓璐 李冰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小城市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制约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因素,探求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路径,为地方性高校实现体育资源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园区 体育资源 共享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b)-0139-02

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实质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就是指大学园区内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微观角度看,大学园区体育资源的共享是大学园区校际体育资源共享;从宏观角度看,就是大学园区校际体育資源与周边区域共享,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影响周边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中小城市涵盖着丰富的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充分实现和开发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探讨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对策及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能促进、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发展,将校园体育的功能最大化,同时更好的实现中小城市群众体育的发展。

1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物质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1.1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中小城市大学校园体育物质资源丰富,与大学园区的数量呈正比。调查发现中小城市大学校园室外体育场地资源最多,尤其是群众性体育项目场地充足如:篮球、足球、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

众多场地的共享中基本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室外体育场地和场所属于公共共享区域,基本实现与社会的共享;二是室内场地由于维护成本较高,一般只满足本校教职工和学生的体育活动,或是承办大型赛事和活动;室内外场地除满足正常的体育课和学生日常运动之外,均为得到更高效的规划使用。

1.2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拥有一定的体育人力资源,高校体育教师资源固定,且从事的体育项目种类齐全,尤其是篮球、田径、足球、武术等群众性基础高的项目,教师比例高。

其次,在中小城市中,部分高校拥有体育学院,能培养专门性体育人才的地方。调查发现高校体育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从事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兼职,主要包括健身房、培训中心、舞蹈机构等社会体育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社会的资源共享。

2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自身局限性

作为高等学校首要的责任和义务是在校大学生的教育。首先,高校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和生活放在首位,并未将重心放在资源与社会的共享中,高校体育部门的精力大多集中在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其次,在学校实现与社会共享体育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如在体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学校安全和消防的难度增大,其次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成本较高,体育人力资源的共享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适度问题,而资源共享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也是一大难题。因此种种问题局限了南阳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

2.2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需求低

以南阳市为例,中小城市的人们对专业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较低,因此对专业的体育资源共享的要求不高。中小城市人们最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时广场舞和“暴走”,这两项运动对于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学习资源等体育资源的要求较低。其次中小城市,农业人口较多,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观念相对落后,体育项目的发展滞后,社会群众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匮乏,人们对体育资源共享的认知程度低。

3 共享路径

3.1 开发体育场地设施闲暇时间,合理资源配置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场地在满足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和日常活动的基础上,开发场地的闲暇时间,对场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大学园区体育场地可以利用非上课时间自主经营,利用场地开发体育项目,为区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运动方式和场地;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对闲暇场地或者场地的闲暇时间进行开发利用,对外租借,举办赛事。这样不仅能带动场地的有效利用,减少社会体育场地稀缺的难题,也能进一步平衡校园体育财力的收支。同时还有利于构建更加宽松、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在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学院的优势,可以实行体育专业的俱乐部形式,即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健身房。学校可以向社会健身房和会所学习,利用学校的设施,建立学校健身房,同时在人员上可以利用体育学院的教师和专业的学生作为教练,既能确保专业的指导,又能帮助学生学习和实践。

3.2 体育人力资源共享

高校是体育人力资源丰富的集结地,高校都设立体育公共教学部,部分高校设有体育学院。首先,可以结合园区体育场地资源,合理利用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学生,对非体育教学的校园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合作,充分利用园区体育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构建以园区为中心的体育运动中心;其次,可以将体育教师分派给社区进行指导,给予社区专业的体育指导,健康社区体育锻炼氛围,真正实现科学体育锻炼。而体育学院的学生可以进入社区和需要的地方进行实习和锻炼,在指导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知识,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3.3 建立以大学园区为重心的区域体育组织和联盟

各大高校内组建有自己的运动训练队和体育社团,这些校队和社团大都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而一部分企事业单位也成立了运动队伍,以校运动队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运动队伍为中心可以组建校际体育联盟或者区域体育团体,将学校运动队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运动队联合,辐射区域周边的社会人群,开展体育赛事,用校园和企事业单位道德体育团体带动周边和区域体育运动,推动运动竞赛的群体化。

在2017年全国十三届运动会首次设置群众体育项目,这一重大举措对中国群众性体育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鉴于此,中小城市大学校园体育运动和各类竞赛中可以联合区域和社会体育运动爱好者,设置群众性运动队。

3.4 园区体育教育资源共享

高校均开设了两年公共体育课程,课程丰富多样。若高校中设有体育学院,则该园区会拥有较为系统的专业体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对外开放,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时传输教学,或是建立微课、公众号等方式,让社会共享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同时在大学园区内定期开展健身活动讲座,对大学生及周边社区居民普及健身知识,鼓励他们形成体育社团并合理科学使用园区体育资源设施。例如,针对中小城市人民喜爱的“暴走”和“广场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讲解技术的要点,注意事项,健身健美的知识,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体育教学的全民化、普及化。

3.5 实现校内外合作,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高校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重要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力推动之下,大学园区的科研能力是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也是加快大学与城市的融合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小城市体育产业目前相对较为落后,体育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学园区的体育科研和创新能力正是城市体育产业市场需要的。推行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大学体育资源,积极推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3.6 建立体育资源共享平台或机构

在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过程和路径之中建立專门的资源共享机构和平台,以保障高校和社会对体育资源的共享,不论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人力资源的共享过程中,抑或是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区域体育联盟的建立之中,通过一个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平台,从中协调各方事宜,推动体育资源共享有条不紊的实施。

4 结语

中小城市大学园区拥有独特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高校的局限性和人民群众对大学园区体育资源的低需求是限制中小城市大学与社会共享体育资源的两大难题。要实现中小城市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需要开发体育场地设施闲暇时间,合理资源配置;共享大学园区体育人力资源;建立以大学园区为重心的区域体育组织和联盟;共享大学园区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合作,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建立体育资源共享平台或机构。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影响周边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骁天,王凯珍,毛振明.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对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6):6.

[2] 闫健.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 SWOT 分析——以山西大学城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2).

[3] 薛玉佩.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大学园区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0(8).

[4] 宣勇,郑莉.大学学术资源共享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

[5] 姜同仁.我国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