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篮球教学中意外损伤的预防策略

2018-05-14 17:20欧志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

欧志强

摘 要:随着中职篮球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中职篮球教学中意外损伤的案例也在不断缩减。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对于篮球教学中的意外损伤给予高度重视,以此来将对运动员的伤害降到最低。本文首先介绍了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部位,然后介绍了中职篮球课堂中意外损伤的原因,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中职篮球教学课意外损伤的预防策略进行了阐述,也希望能够为降低意外损伤创设条件。

关键词:中职篮球 意外损伤 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b)-0016-02

篮球是十分受到中职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还可以实现强健体魄的效果[1]。尽管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中职篮球教学中意外损伤情况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依然无法真正实现零损伤。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职篮球教学中避免意外损伤的策略,就必须首先来认识一下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部位与特征。

1 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部位

1.1 脚踝部位

篮球运动中需要学生频繁的弹跳,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平衡性与弹跳能力,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腿部肌肉韧性。在弹跳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损伤的就是脚踝部分。脚踝损伤大多数都与起跳与落地的动作规范性以及场地摩擦力、鞋的舒适程度等内容有关。

1.2 膝关节部位

膝关节是连接小腿与大腿的重要部位,其不但在篮球运动中承载着速度变化与攻防转换的任务,更是在很多篮球技术动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篮球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长期处于两膝弯曲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在起跳、转身与急停等动作中对其进行转换,所以,膝关节在整个篮球运动中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也较多,如果一旦重心不稳再加上膝关节处于紧绷状态,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1.3 手腕与手指

篮球运动在竞技过程中需要用手来进行传接球,同时运球对于手腕的力度以及手指的灵活度也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手指与手腕也是经常受伤的部位之一。在篮球运动中,手腕与手指的损伤大多情况下都是突发的,比如:突然球被抢断,然后传给了己方队员,而己方队友没有做好充足的接球准备,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手腕与手指的损伤。

1.4 腰部与肌肉

腰部损伤与肌肉拉伤属于较为常见的篮球运动损伤,其中腰部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腰部在整个运动中承载着身体力量的传动,如果没有良好的韧性与强度很容易在竞技中受到冲击而损伤。相应的,肌肉拉伤的出现也大多是准备运动不足以及肌肉强韧度不够所导致的。

2 中职篮球教学课中意外损伤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原因

中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性好玩,再加上正处于青春期,争抢好胜的性格在篮球场上十分容易显露出来。导致篮球运动损伤的学生自身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身体素质不强

身体素质不强是在高职篮球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学生平时缺乏锻炼,在篮球学习中又急于求成,导致经常进行一些超出身体负荷的强度的运动,最终导致运动损伤。

2.1.2 运动损伤保护意识不足

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属于一个动态保护的过程,比如:一些学生在运动之前肯定谁也不愿意受伤,但是到了篮球场上却逐渐遗忘并忽视了这个问题,随着拼抢越来越激烈,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运动损伤问题,所以,意识不足是导致学生损伤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

2.1.3 技术动作不熟悉,准备活动不完善

技术动作不完善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都是篮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因素之一,技术动作不完善就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对抗,进而在身体对抗中失去平衡,出现损伤。而准备活动不足则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与身体的柔韧性,更容易出现拉伤。

2.2 外部教学因素

2.2.1 预防损伤教学不到位

当前很多中职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效率,往往在教学中很少会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内容。即使一部分教师提到也是轻描淡写,没有进行重点强调,其结果往往并不乐观。

2.2.2 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客观情况,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意愿安排教学内容其结果可能就超过了学生身体素质与技巧,导致一部分学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

2.2.3 体育技术指导不规范

当前我国中职体育教师队伍大多数都是全科出身,所以其不一定具有专业的篮球指导知识,在教学中如果出现了教师对于篮球技巧不熟悉并进行指导的情况,同样会增加运动损伤的概率。

3 中职篮球教学课中意外损伤的预防策略

3.1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职篮球教师作为教学的实际承担者,其教学的专业性与可靠性也将直接影响课堂中发生意外损伤的概率。对于课堂教学的流程与核心内容而言,教师要重视学生运动水平以及身体因素,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强度的基本依据,然后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2]。另外,针对一些在日常训练与对抗中保护不足的学生也要加强警告与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对抗的技巧性,尽量选择技巧性的对抗避免直接对抗,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可以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另外,在进行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也要认真做好篮球技巧与技能的培训工作,保证学生具有不错的篮球基础后再进行分组对抗练习,切勿在技术动作不完善甚至存在严重隐患的情况下就投入对抗,否则就会大大增加运动的风险。

3.2 加强学生对于预防损伤的重视程度

中职体育教学的核心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其次才是技术动作与竞技能力。但是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大多争强好胜,一旦上了篮球场,很容易就会拼命拼抢,如果技术动作不到位极易受伤。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预防损伤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认识到篮球教学中安全性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教学环节中如何掌握技巧与安全之间的平衡也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会的知识。一些学生在篮球训练中喜欢“炫技”,比如:技巧不熟练尝试“灌篮”动作和一些危险的篮球动作,这些模仿专业篮球运动员的技巧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也是对于预防损伤重视程度不足的集中表现。

3.3 充分进行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很多学生在运动之前十分排斥准备活动,不但认为准备活动纯粹是浪费时间,即使是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进行准备活动也是草草了事,其结果就是各个关节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与舒张,这将极大地提升运动损伤的概率。从原理上来看,充足的准备活动同样可以促进神经的兴奋性,进而提升肌肉的灵活度与韧性,不但不容易受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让学生发挥出比平常更好的水平。由此可见,运动前进行充分的活动,再加上平衡的心态,最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避免运动损伤。

3.4 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动作的规范化

一些学生在运动中出现的损伤可能是由于自身技术动作不规范或者是身体素质不强所导致的。技术动作方面的内容只需要加强技术训练,待技术规范化后才投入到对抗与训练中即可。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足时,应该由教师安排一些较为简单易学且可以增强体质与爆发力的项目,这样学生也可以通过基础练习获得锻炼身体的效果,当其身体素质有效提升后,就可以开展有关篮球技术动作方面的教学了。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職篮球课教学中出现意外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但具有学生自身素质与技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教师在教学方法与引导策略方面的缺陷。本文也试着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对于预防损伤的重视程度以及尊重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动作的规范化程度等方面对中职篮球课教学中减少意外损伤的预防策略,也希望能够为提升篮球运动的安全性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晓栋.中职篮球教学课中意外损伤的预防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15-16.

[2] 李宏.中职篮球教学课中意外损伤的预防策略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5(7):121-122.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成因和预防策略浅谈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
鼻塞式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早产儿鼻部损伤的预防策略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超临界直流锅炉氧化皮脱落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策略初探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及预防策略分析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