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剑锋
[摘 要] 在“十九大”精神的贯彻和影响下,工匠精神的学习与落实逐渐掀起一股热潮,并慢慢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其中,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形势,并培养出更多专业型高素质的人才,教学与工匠精神的整合是现代化教育中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整合工匠精神的措施展开了论述。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94-01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追求高品质的一
种精神,这种精神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随着网络的传播逐渐成为流行语之一。现今,这种精神早已不局限于企业的产品品质中,其使用范围不断拓展。而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整合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和重视高品质,还可提升其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进而提升其整体素质,为其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一、在教材中融入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院校,它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目前,其使用的语文教材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深入改革的当下,各职业院校也应顺应潮流,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其思想文化素养的培养,并进行语文教材的合理改编,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教材中。首先,应结合专业实际以及该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状况进行教材改编,并在专业内容中体现工匠精神,充分展现其专业技术的要求和发展特色,使学生能够主动将该精神与自身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其次,还应根据改编好的教材合理设置与安排语文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对旅游专业来说,可将本专业的写作内容体现在教材中,如让学生为某景点写一篇代言稿等,从而促使学生从中感知旅游业的职业精神。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思想观念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和知识掌握能力,还应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首先,应在语文教学目标中融入工匠精神。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逐渐转化成培养高素质、高追求的技能型人才,语文教师应利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来指导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应在教学备课中渗透工匠精神。教师的备课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应充分把握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兴趣等将工匠精神有效渗透其中,深度挖掘教学资源以高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职业情景,以慢慢提升其未来职业发展的工匠精神。
三、利用阅读教学升华工匠精神
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与精神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促使其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点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其思想境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閱读教学的作用来培养和升华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在教学古诗或文言文等内容时,其中不仅包含着优秀的中华文化,还蕴含着当今时代背景下作者的丰富情感,如即使怀才不遇仍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高尚品质等。此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将工匠精神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以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其次,语文教师还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多开展与专业和职业相关的阅读学习,在提升其知识素养的同时,促使其挖掘工匠精神的本真。
四、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工匠精神
为了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与工匠精神的整合,教师还应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教师应发挥引导者作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权,并实施诸如小组合作探究、职业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让学生在阅读、写作等比赛活动中高效运用自身的知识不断提
升作品品质,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其次,还应在校企合作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以及职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增强其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时,首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语文教材的改编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其次,教师还应有效利用阅读教学来升华学生的工匠精神,并开展能够培养学生该精神的相关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多职业情境,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升其知识与文化素养以及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劲平.高职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15):16-18.
[2]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