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
[摘 要] 高职教育作为面向企业需求、面向人人的教育形式,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在高职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对育人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并探讨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落实方式。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233-01
“工匠精神”最早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落实“工匠精神”不仅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一项改革要求,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有益渠道。但是受浮躁社会精神的影响,“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渗透出现了种种问题,求利益、轻信仰,求表面、轻灵魂等,违背了“工匠精神”的初衷。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对“工匠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并探究一条科学合理的育人道路。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与特征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行为表现和职业价值取向,与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息息相关。具体来看,是从业人员对产品的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理念,也是不断改善工艺、升华产品的过程,其核心内涵是对生产品质的追求。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多数企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背后的“工匠精神”。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制造业强调“工匠精神”的回归,学术界也针对“工匠精神”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我国从“制造大国”朝“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落实
(一)转变育人价值,弘扬工匠精神核心理念
工匠精神属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社会的发展下,工匠精神更是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内涵。虽然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倡导工匠精神,但是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由于高职院校的从业者、管理者多是在“精英教育”理念下培养而出,受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一提到“劳动者”,就觉得低人一等,导致工匠精神未得到有效的弘扬。
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高职院校而言,需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理念,理清工匠精神的价值,站在时代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立出与工匠精神相符的人才观与发展观。此外,要注重顶层设计,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风学风、教育理念与办学思想中,体现于教学实践与制度设计中,让工匠精神能够成为师生的文化自觉,引导学校育人水平的提升。
(二)改革课程教学,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
从本质而言,工匠精神属于观念形态,其内容涵盖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规范等方面,虽然具有共同的价值规范,但是落实到不同的专业中,也会出现特有的内涵。工匠精神根植于特定的专业土壤中,这种意识形态的传递需要依靠师生行为准则、专业价值观、角色意识等内容,而课程教学正是工匠精神传承的一个主要渠道。
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以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为基点,以“职业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为核心,构建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教学中,着重渗透工匠精神,引导专业课教师深入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挖掘出本专业教学内容的文化品格与精神特质,充分彰显出“大国工匠”的力量。在教学方面,既要确保教学有效性,又要关注教学体系的价值,实现文化品格、工具品格并重,既要让学生获取一技之长,又能在职业情怀、事业追求、职业素养、价值操守上有所收获。
(三)注重实践体悟,升华育人理念
工匠精神从意识到品质的发展就是素养到精神的升华,是个体体悟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的价值追求、职业情怀与文化品格,属于潜在的价值形态。由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结构与智能类型决定,落实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便是实践,只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才能真正感受到专业学习的“真”“善”“美”,意识到专业教学中的社会意义与人文价值,形成良好的人文品质。
只有理论的传递,没有实际的践行,会导致“工匠精神”流于形式,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工匠精神在实践中的渗透,推行项目导向、案例推演、角色扮演等实训活动,提高教学体系的职业性,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严格项目立项审批与结题验收,探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一体化、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社会实践与产学研一体化的途径,深化社会实践的内涵发展。
三、结语
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是高职院校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目前,“短、平、快”的社会浮躁现象对“工匠精神”内涵和外延的解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大,呈现出表浅化、功利性的误区,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要真正落实工匠精神,还需要从教育理念、育人体系、实践模式等多方面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宏,涂玮,石莉,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2]黄国庆,田拥军.高职院校加强培育工匠精神的探讨[J].职业,2017(9).
[3]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4]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