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丞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人们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也不得不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面临的压力也各有不同,大学生的未来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但是其在就业、学习、生活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可能难以承受这些压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大数据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相应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紧抓机遇,应对挑战成为相关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 键 词] 大数据;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平台;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26-01
大数据时代下,世界各国的竞争不断加剧,人类社会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各个领域均在不断发展变革,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想与方向。在此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反思,需进一步制订规划,从而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性进展。
一、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然而其不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革命,同时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而在教育领域中,谁能够把握教育大数据的主动权,谁就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的个人数据实现了精确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在这一变革中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若能够前瞻性的紧握其发展规律,将得到巨大的发展机遇,反之,若未能紧跟时代潮流,面临的将会是无尽的挑战[1]。
(一)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机遇
大数据环境的到来,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极佳的发展机遇,在过去数据稀缺的年代,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分层、定额等多种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些方式费时费力,同时调查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校园网络及社交平台不断丰富,微博、微信等众多平台每分每秒都在产生新的评论与内容,校园内部图书馆系统、教务系统等每天也会有海量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中蕴藏着每一个用户的浏览记录、发帖内容、留言信息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大数据技术能够提供大量关于大学生详细情况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能够把握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内在规律,进而根据这些规律创建模型,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早期就及时进行干预,避免悲剧的发生[2]。
(二)大数据环境下需要应对的挑战
大数据为大学生心理状态的预测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大数据时代信息更加繁杂,其数据信息通常不具备明确的结构,在这些数据信息中既存在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同时也混杂着大量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信息。其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数据意识淡薄,使得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最新信息进行充分了解,有些学生的知识面甚至要比教师更广阔,导致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严重的动摇,在此形势下,教育者要端正自身心态,正确应对这种挑战,与学生相互学习,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环境下,人们运用数据去洞悉世界发展规律,过去不可能实现的想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我国由于口众多,人们在网络平台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然而当前的数据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高校全体师生首先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对有关大数据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及数据资源的重要价值;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紧握时代脉搏,紧抓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基于大数据视角,明确大数据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运用大数据的相关理念指导实际工作[3]。
(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处理技术更加先进,心理教师需要对这些技术熟练掌握,同时在使用大数据技术的前提下对每一位学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并建档,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当有学生近期遭遇烦心事或者面临较大压力而心理数据出现波动时,心理教师要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早对其进行帮助,使其早日摆脱烦恼,解决心理问题。同时教师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精确把握,并将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王美琐.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6(3).
[2]于思月.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思路[J].中国高新区,2017(15).
[3]安哲锋,张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分析及反馈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