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敏
一、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主要现状
(一)高校毕业生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工作岗位上,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本单位中的人才队伍,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公益性岗位队伍之中,高校毕业生工作努力,认真刻苦,在岗位中起到了不错的带头作用。(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公益性岗位中,高校毕业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对周边的同事起到一定影响,能够提升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高校毕业生的业务能力较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许多公益性岗位中,自高校毕业生离开后,这些岗位的办事效率降低,甚至有一些单位的工作难以正常运转。在公益性岗位上,高校毕业生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学习,以便自己对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加了解,以促使自己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工作,因此其业务能力也就更加的突出。
(三)进入岗位的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
在规范发展公益性岗位以来,我国各地的公益性岗位有了较大的发展,吸引了广大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进入,这促使进入到公益性岗位的毕业生人数逐渐递增。2004年以后,我国各地的公益性岗位中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较快,截至目前,我县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中高校毕业生占到一多半以上。
二、毕业生在公益性岗位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待遇非常低
与在编员工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补贴的水平,还是其他相关补贴津贴,公益性岗位人员收入偏低。他们不能像正式职工那样享受取暖费、独生子女费、大部分地区住房公积金也没有,虽然在单位从事重要岗位,但同工不同酬,这极大的挫伤了高校毕业生在公益性岗位中的工作积极性。
(二)缺乏晋升机会
许多高校毕业生在进入到公益性岗位之后,他们认真工作,积极表现自己,以期取得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公益性岗位相关文件中,缺乏晋升的政策法规。因为公益性岗位的设置主要是根据需求来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暂缓就业压力而设置的由政府出钱购买的岗位,所以变动空间很小。
三、对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思考
(一)对基层发展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进行把握
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对实现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深层次去进行分析,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故此,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需要对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不能够将其等同于一般的就业援助。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需要着眼当前与长远的联系,毕业后进入工作單位可以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2)将安排困难毕业生与吸引优秀毕业生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解决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入新鲜的优秀血液,提升整体水平。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个科学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提供交互式服务各类求职人员,能够根据时间以及地点的要求来细分市场,并且可以将信息优先传递给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机构通过搭建供需服务平台,确保供需信息畅通,这样一来,就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大力引导企业公益性岗位开发
公益性岗位,以往一直是由政府出钱,安置在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基层公共服务管理和后勤保障类的岗位。但我认为可以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开发对象,一方面可以暂缓企业用人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给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这种做法是我国政府促进市场化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但符合大学生公益性岗位的特征,而且也体现了市场主导性就业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综上,现如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的严峻,这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困难。而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同时让更多的毕业生参与到工作之中,是一种双赢的策略。但是,在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县公益性岗位近300人,每年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近800万,地方配套不足,所以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低。由于公益性岗位使用专项资金比例过大,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就业优惠政策不能全面有效落实。另外同工不同酬造成公益性岗位人员流动较大,很多延续性工作不利于开展。还有就是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单位没有晋升可能,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对公益性岗位进行开发时,要审时度势,根据地方实际进一步完善好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好供需服务平台,同时也大力开发企业公益性岗位,通过供需双方的信息比对,进一步做到人岗匹配,从而达到合理有效。(作者单位为山西省长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