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红
教育部 2012 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本文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自主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的组织教学秩序,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有效地实施教学实践,以达到课堂教学全优化。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更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讲练结合,在练习中学生对于计算题总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合教学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成本会计》课程中材料费用的分配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认知、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信息化等,本课为成本核算中的项目一材料费用的分配,安排课时为4学时。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职高专二年纪学生,他们已完成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具有分析和自学能力。由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成本核算和相应的账务处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加上前期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掌握不扎实,不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学习积极性不够。
三、教学目标
三大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材料费用分配去向。2.学会运用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分配相关费用。教师主要通过视频、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分析、练习、网络学习等方式学。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理解任务、自我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通过导入案例、讲练结合教,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分析、练习等方式学。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讨论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材料费用分配去向。难点:掌握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教师通过导入案例教,学生通过分析、练习、网络学习等方式学。
四、教学设计
课前,教师在大学空间城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自主学习材料费用分配去向及方法,并完成课前测试。期间,教师在线指导为提高课堂效率打好基础。
本课设计内容选自院级自编教材《成本会计》模块二的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其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基础知识,学生对于这节内容掌握不扎实,后面的成本核算就更加难听懂,所以学生前面没学好,后面跟不上,越到后面越不想听课,经常就玩手机或者睡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本课主要通过视频、多媒体课件、大学空间城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主要通过大学空间城参与教学。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七个步骤,步骤一导入任务,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引入任务,由视频《沃尔公司阀门厂生产流程》展现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出学习任务——材料费用的分配去向及应如何分配计入产品成本(10分钟);步骤二是分析任务,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比如材料在不同车间耗用时应该计入什么账户,几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应该怎么分配材料费用等(30分钟);步骤三是引导学生回顾课前学习内容,解答问题(10分钟);步骤四是课堂上举例,通过举例引出材料费用分配公式(15分钟);步骤五是实践操作,课堂练习,通过大学空间城发布作业,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解惑答疑,掌握本节课的内容(20分钟);步骤六是总结评价本节课所讲授内容,在大学空间城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进行操作评价,学生提交本节课的总结报告(5分钟);步骤七是课后提升,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练习材料费用分配习题,或者到实训基地对公司的材料费用进行模拟实践。
五、教学反思
通過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很多不爱动手操作的学生现在也能自主学习起来,学生每一次参与教学会有相应的成绩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时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践,学生感觉没有课堂的枯燥无味,觉得这种实践更有趣,所以布置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成本会计》有趣,更愿意去学习。为了达到信息化教学目标,《成本会计》课程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化工具,需要得到外部环境的支持,同时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作者单位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