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王万里
【摘要】本文首先对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相关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旋挖桩;施工技术;应用
一、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一)旋挖桩设备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
旋挖钻机设备具有较高的紧凑性,在具体操作中较灵活,具有较高的自动化与机械化。在工程施工中,移动较为便利,孔位对中也较为便利,旋挖钻机的现场装卸都不用凭借任何设备辅助,能够独立完成。除此之外,在地下水、淤泥以及回填土等较为复杂的地基条件之下也可以顺利的进行工作。由于旋挖钻机具有柴油设备,在工程现场没有施工用电或者是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可继续开展工作,这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供电原因而导致的工程进度落后问题。
(二)旋挖装具有安全环保性
由于旋挖钻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便捷,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旋挖钻机一般都是通过钻头旋转来取土的,先通过扭矩把泥土或沙砾等进行挖掘,在钻头转满料之后可以自设开关,之后将挖方料迅速地置于孔外。在没有地下水的条件下操作可以在没有泥浆支护的条件下开展施工。对于那些地质较为特殊的区域,要用钢护筒护壁或者泥浆护壁,这种情况下钢护筒或者泥浆发挥的是支护作用,泥浆含量较低,可以大大降低其污染物,从而降低对地下水资源以及地面环境的影响,达到环保的作用。
(三)其他优势
一是在淤泥较多、地下水较多、水位较高的区域,应用长螺旋转和正反循环等都难以开展施工,旋转桩能够在这些地质层之中开展施工,不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二是旋挖钻机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凭借全液化进行驱动,运用电脑来有效控制,可以准确地予以定位钻孔操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的进度,从而缩短工程施工周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工程成本。运用内伸缩全导杆钻进,能够保证桩的垂直性,降低杆的垂直误差问题,有助于降低钻孔的残渣量。三是由于旋挖桩是通过特殊工艺进行制作的,其钻头能够反复进行运动,不会导致桩身缩径的问题,较之于普通的冲孔设备,旋挖桩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二、旋挖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旋挖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在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应该对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地质水文条件等进行相应的调查,依据具体的调查结果来设置桩的位置与轴线的位置。建立起专业化的测量控制网络,然后运用控制网络将桩位的不同中心点位置给确定下来。在确定中心点位置之后,操作人员应该在桩位外部先设置上龙门桩,然后将其逐渐移至十字线控制的中心区域。在钻入前,应该先对钻头的位置进行确定,确保钻头的位置能够和桩位的中心位置实现重合。
(二)护筒埋设技术
进行护筒埋设主要是为了进行定位、矫正并且将水位的高差给维持住。应该将护筒的长度控制在护筒底部进入到黏土层之后,露出的长度超过0.5m,还应该对护筒顶端的位置进行控制,确保护筒顶端的位置高于地面0.3m。对护筒埋设的角度进行控制,把护筒埋设的角度控制于小于0.1%,确保埋设的偏差于0.3cm的范围内。此外,在护筒的附近可以应用黏土来回填,树立起适当的标识牌,切实避免别的工作者不慎掉落的问题。
(三)旋挖钻机成孔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坍塌的概率,应该将孔壁的作用给有效发挥出来,相关工作者应使用膨润土当作泥浆的材料,然后在钻进的过程中对泥土不断地进行搅拌。由于不同的土质黏土的比重也有所不同,因此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对泥浆的比重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清孔
通常而言,清孔施工中主要有两个环节,分别是一次清孔和二次清孔。若成孔的效果能够与设计要求相符,工作者應立即停止钻进工作,将钻头给取出,然后对泥浆的各指标展开测试。通过测试之后,若发现泥浆的各指标超标,应对泥浆展开适当的调整。在泥浆调整之后,应该把钻头放置于孔底的位置然后深度进行扫描,为之后开展二次清孔测量操作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五)钢筋笼
在开展钢筋笼施工中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钢筋笼的制作,另一个方面是钢筋笼的放置。在钢筋笼的制作上,应该对各个不同主筋间的距离进行严格的控制,切实确保主筋的距离偏差约为10mm,应该将箍筋的距离控制于约20mm。一般来说,钢筋笼的自径偏差约为10mm,长度的差值一般小于50mm。在钢筋笼制作完成之后,应该仔细检验其质量情况,在检验合格后对其进行验收,然后挂牌存放。在钢筋焊接好后,使其保持垂直的状态进入孔中,在对准孔位之后慢慢放下,保持状态的稳定,尽可能地避免碰到孔壁,注意其操作。
三、结语
旋挖桩具有许多的优点,其凭借着这些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之中,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期,降低工程费用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应用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颜.建筑工程旋挖钻孔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7(07):86~87.
[2]陈为群.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探析[J].低碳世界,2016(10):137~138.
[3]赵怀江.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7(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