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研究

2018-05-14 09:06张龄
丝路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绿化养护云南高速公路

张龄

【摘要】随着云南高速公路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带、陡峭的地形地貌及复杂的地质构造,给高速公路的工程建造、绿化、养护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高速公路的绿化越来越受到广大公路设计人员和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从事高速公路绿化管理工作的体会,从高速公路的特点、绿化设计原则以及养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云南;高速公路;绿化养护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云南省的高速公路有了量和质的飞跃。1996年底,云南省建成了第一条高速公里,昆嵩高速公路,全长45公里,经云南省政府批准的高速公路网规划目标显示,到2020年云南省将建成总规模超过6000km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对高速公路绿化及养护的要求日益提高。云南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面积达97%,因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带、陡峭的地形地貌及复杂的地质构造,给高速公路的工程建造、绿化、养护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云南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为基础,总结阐述云南生态道路绿化建设及日常养护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云南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一)绿化景观设计—安全性原则

1.绿化景观植物群落结构

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边坡绿化防护效果,防止开挖土方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次生灾害,所以,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时,尽量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防护生态系统。开始建设时,应考虑多年生和一年生(或越年生)草种的合理搭配,使建设植被既能迅速达到绿化效果,又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2.综合运用生态防护和结构防护

因为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在生态护坡的实际应用中,主要以实现恢复生态以及防治滑坡平衡的两个功能。利用结构防护来治理深层滑坡问题,把结构防护和生物防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加强。与此同时,通过生态防护加强对浅层滑坡的治理,不仅美化了道路两旁的环境,还减少了水土流失,维护了生态平衡。因此,结构防护与生物防护的综合运用,这也是生态护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驾乘人员的视觉感受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中,为保证行车安全,还应考虑驾乘人员的视觉感受,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研究表明:能看清前方景物的水平视角随车行速度提高而变小。一般60 km·h-1行车速度看清前方景物的水平视角为30°,100 km·h-1行车速度看清前方景物的水平視角为25°,大于100 km·h-1行车速度能看清前方景物的水平视角小于25°,形成所谓的视隧道。云南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一般在80-120km/h,在此速度下,司乘人员对周边环境的视觉比较模糊,看不清楚物体的细节,所以在配置植物时,应采用乔、灌、草本植物高低错落配置,以满足视觉变化及安全行车的需要。

其次,云南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面积达97%,云南的高速公路基本都有隧道分布,在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时,就应该考虑隧道明暗过渡的视觉需要,密闭空间隧道进入开敞空间路段,眼睛明适应要比暗适应快,大约需20~30 s,根据高速公路明暗过渡,可在隧道出口配置鲜艳明亮的植物,以适应人的视觉和心理变化的特点,保证隧道行车安全;

4.中间隔离带设计

为了避免车祸发生,行人和其它动物闯入高速公路的视觉要求,在公路中央隔离带所采取的植物配置模式是单株等距式种植模式:就是在相邻两株常绿乔木的中点,种植50 cm左右单行常绿灌木,路缘石内侧,分别种植花卉,交错种植。其它裸露土面分别播种混合草种,采取乔、灌、花、草搭配,体现出层次感,还可达到渲染和调节枯燥乏味的行车环境的目的。一般公路两侧不可大面积栽植飞絮植物以免给司机造成非常危险的视觉影响;中央分隔带植物高度、间距要适宜,以免造成眩光现象;两侧绿化带要线形优美,起到良好的视线诱导作用;边坡植物要起到良好的防止水土冲刷和滑坡作用。

(二)绿化景观设计的适应性原则

1.气候适应性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云南的气候特点表现为: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和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体气候特点。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云南的这种气候特点,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发育,所以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过于集中,分布不均,还伴随有洪涝、低温冷冻、冰雹等灾害,会给作物带来危害。

由于云南特殊的气候特点,在高速公路绿化物种的选择上,应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截止目前为止,我省所选用的植物大多数为本土植物,其中藤本植物有:爬山虎、炮仗花、葛藤、地石榴等。草本植物有:斑茅、棕叶芦、弯叶画眉草、戟叶酸模、:狗牙根等;迎春花有:波斯菊、围诞刺、大翼豆、五色梅、短粤灰叶、车桑子、火棘、野蔷薇、迎春花等;乔木品种有:红木荷、苦糠、滇橄榄、双英槐等;但是由于我省一条高速公路通常要经过多个气候带,所以,极其容易出现植物无法适应气候从而死亡的现象,而以上植物也难以完全适应在各个气候带的生长。

2.地质适应性

云南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复杂,一条高速路往往穿过不同的山脉,通过不同的坝子,所以高速公路的绿化也需要在不同的地质及土壤上进行,一般在平缓的坝子地带,土壤肥力也相对较好,可以使用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的绿化方式;而在坡度较大或者是硬质边坡上,需要将植物生存需要的长效缓释性肥料、种子、侵蚀防止剂、纤维以及基础材料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加入专用的设备中加以充分地搅拌混合,再通过液压喷播机或者是空气压缩机喷射到坡面上,在工程实际应用当中,当基料喷射到坡度较大或者是硬质边坡上时,因为硬质边坡难以以基料很好的结合,再加上基料自身的重力,很容易出现基料坍塌的现象,从而导致工程失效,所以在边坡绿化时,在考虑气候、土壤、立地类型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观赏性强的树种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适应当地土地条件,又能满足公路绿化的要求,达到功能、艺术、科学的统一。在路堑边坡(上边坡)应考虑采用不同草种或草灌混栽技术,一年生革本(或越年生)与多年生草本搭配,再混栽一定比例的灌木或小型乔木。起初一年生草本迅速生长。固土护坡、防止冲刷效果明显。

三、云南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养护原则

(一)不同气候带的养护

云南气候条件特殊,在绿化植物的养护上,不同的气候带需要进行不同的实时养护,主要包括在干旱季节浇水,雨季防涝,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植物的需求,及时浇水、施肥以及早期除杂。

(二)不同地形、地質条件的养护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边坡将呈现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胁迫,所以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要考虑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及生长条件,如果初次建植失败,应及时考虑补播,不然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四、结束语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是高速公路建设后,对周围自然环境破坏后的一种恢复和防护,所以,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优化路线方案,并随之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云南因其特殊的气候地质条件,在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时,应首先配合考虑行车安全性原则,在充分考虑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气候带及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进行绿化建设,以期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尊重自然、正视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四季常绿并可体现有当地特色的景观效果;同时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乔、灌、草结合,营建乔、灌、草结合的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有效增加绿量和绿叶面积,挖掘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生态力,提高叶面积指数,整个绿化沿线注意立体空间上的线条变化和节奏感,建设出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晓斌,周应新,王高,蒋渝.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05):354.

[2]管满琴.云南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护坡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203.

[3]林万明.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19(03):65~68.

[4]翟宝黔,王尚堃,徐涛,李留振.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建设现状与植物配置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07):108~110.

猜你喜欢
绿化养护云南高速公路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