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福林
[摘要]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当地党组织和广大苏区军民创作并传唱的红色歌谣,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内涵,成为革命宣传的重要手段、鼓舞斗志的嘹亮号角和对敌斗争的锐利武器,是根据地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历史作用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1-0062-05
东固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东井冈”,又称“李文林式”根据地,是赣西南根据地及中央苏区的基石和源头。在其创建发展过程中,东固革命根据地军民广泛传唱的红色歌谣,鼓舞了苏区军民的革命斗志,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了红色政权的对外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传唱的社会背景
东固革命根据地位于赣西南偏僻山区,以吉安青原区(原吉安县)的东固为中心,形成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东固革命根据地周边群众以客家人居多,这些纯朴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有感而发并创作传唱了各种民间曲调,包括山歌、小调、道情、渔鼓、莲花落等,成为根据地内红色歌谣的重要源泉。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祖祖辈辈集体创作的民间歌谣,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华彩乐章和绚丽瑰宝。“它继承了《诗经》古风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爱情和命运。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久唱不衰。当时代进入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客家山歌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它既为革命文化提供了源泉和基础,又被时代所同化,主题得到极大深化,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此外,东固根据地军民还把一些当时在部队比较流行的外国歌曲、中国古曲、文人歌曲(包括学堂乐歌)等,沿用其原有的曲调、节奏和旋律,再填写反映革命斗争和苏区生活的新歌词,就转换成了充满正能量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的歌词叙事简洁,形象鲜明,直抒胸臆;旋律朴实凝练,节奏感强,富有个性;创作体裁丰富,风格各异,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同时,在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东固苏区的党组织和革命武装,除了要与敌人进行残酷的革命斗争以外,还要充分发动工农群众,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此,当地各级党组织都成立了宣传队、慰劳队、表演队,在发动组织群众和举行重大节庆纪念活动时,开展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启发群众思想觉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各乡村还设有“三角班”等民间演出团体,工农群众通过自编自导自演,采用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传唱红色歌谣,巡演革命戏曲,宣传革命道理,提高阶级觉悟,发动人民群众打土豪、闹革命,参加工农红军,从而使整个革命根据地的生产、支前等工作搞得热火朝天。在举行群众大会等活动中,红色歌谣因其内容贴近生活、曲调优美简练、歌词朗朗上口、表演简单易行,尤其对广大贫困山区的妇女儿童,通过这种形式都能广泛发动和参与进来,受到苏区群众男女老幼的欢迎。因而,每次召开群众大会的时候,红色歌谣都作为主打曲目,成为发动和组织群众的重要手段,在根据地军民中容易记诵、方便吟唱,其传播和普及面非常广。
二、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的丰富内涵
东固根据地红色歌谣创作和传唱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歌颂在党领导下东固革命取得胜利、穷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喜悦之情
比如在《石榴花开满山红》中,这样唱道:“石榴花开满山红,中国出了朱德、毛泽东;抗租抗债李文林,起根发苗段起凤。”[2]P293再比如在《东固革命成了功》中,这样唱道:“赖经邦来段起凤,组织武装打反动,带领穷人闹革命,英雄勇敢向前冲;东固革命成了功,好得朱德毛泽东,打倒土豪并恶霸,穷人翻身笑融融。”[2]P294还有如《自从来了毛泽东》,这样唱道:“自从来了毛泽东,东固山河一片红;自从来了毛泽东,市上米谷样样松。”[2]P293在《贫苦农民笑哈哈》中,也这样唱道:“土地回了家,贫苦农民笑哈哈;自从来了毛委员,穷人来当家。”[2]P293这些红色歌谣,虽然曲调简短、话语直白、语义明了,但却表达了东固苏区人民对毛泽东、朱德、李文林、赖经邦、段起凤等革命领导人的歌颂和爱戴,而且抒发了苏区人民参加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后翻身做了主人的喜悦之情,深受东固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叙述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历程、豪情满怀“九打吉安”的恢弘场景
如在《庐陵泰和十二月革命》中,这样唱道:“正月革命正立春,东固革命正来兴,秘密组织农民会,杀尽土豪和劣绅。∕二月革命惊蛰边,暴动泰和并普前,一顺工作做得好,取消粮税并苛捐。∕三月革命是清明,前年革命到如今,早前革命不出现,至今实行除劣绅。∕四月革命正立夏,暴动洋田并陂下,工农阶级团结起,没收土地归自家。∕五月革命五月边,抗债抗租都实行,工人农民暴动起,反动阶级哭皇天……∕十一月革命雪花飛,陂头开了代表会,马上组织县政府,准备打到吉安去。∕十二月革命又一年,工农专政可实行,红军打到吉安去,贫苦农民好分田。”[3]P88-89这首红色歌谣,借用十二月中的部分节气,全景叙述了从东固党组织秘密组建农会,发动东固暴动,实行抗债抗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召开“二七”会议、发动“九打吉安”等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对比工农阶级的扬眉吐气与反动阶级的垂头丧气,揭示了东固革命对苏区劳苦大众的深刻影响。
再比如在《夺取吉安城》中,这样唱道:“我们红军,配合工农,夺取吉安城。∕光荣灿烂,江西省苏,已经宣告成。∕趁火打铁,促进五省,武装总暴动。∕努力奋斗,消灭敌人,世界达大同。”[2]P294又如在《打开吉安捉反动》中,这样唱道:“红军打仗真英勇,手拿梭镖打冲锋。∕打开吉安捉反动,捉到反动立大功。”[2]P294以及在《攻城歌》中这样唱道:“不怕你邓英的铁丝网高,只消我军民一人一把刀;∕不怕你邓英壕沟挖得好,只消我军民一人一把草。”[2]P294这些红色歌谣,尽管曲调都不长、语言朴实,但却气势恢弘、斗志昂扬,反映了东固及赣西南苏区军民团结一心,联合攻打吉安城的战斗决心与豪迈气概,鼓舞了红军将士的革命意志和斗争勇气。
(三)描绘东固革命根据地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如在《第一次革命战争胜利歌》中,这样唱道:“同志们抖擞精神,唱个歌儿听,万恶敌人,第一次来进攻革命。∕工农兵配合力量,龙冈打一仗,缴枪无算,活捉了军阀张辉瓒。∕转头来打东韶,谭逆打败逃,公罗许毛,只吓得个个向后跑。∕鲁胖子折将损兵,哭得不要命,无面见人,没奈何辞职藉养病……”[3]P211-212这首红色歌谣,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龙冈大捷,活捉张辉瓒等胜利成果,对比国民党反动派气急败坏、胆破心惊的悲惨处境,彰显了根据地军民不畏强敌、勇于斗争,去争取胜利的豪情壮志!
又比如在《第二次革命战争胜利歌》中,这样唱道:“工农革命新高涨,工农红军有力量,共产党最好主张,哎哟,哎哟,共产党最好主张。∕国民党军阀蒋介石,坐在南京大害怕,大调兵镇压革命,哎哟,哎哟,大调兵镇压革命。∕一次派来鲁涤平,二次派来何应钦,到江西屠杀革命,哎哟,哎哟,到江西屠杀革命……∕这次缴到数万枪,土地革命更保障,苏维埃巩固发展,哎哟,哎哟,苏维埃巩固发展。∕我们就是得了胜,还要继续向前进,把敌人完全肃清,哎哟,哎哟,把敌人完全肃清。……”[3]P212-213这首红色歌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坚决肃清残敌和靖卫团,巩固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场景。
再比如在《第三次革命战争胜利歌》中,这样唱道:“……赣南敌情日紧张,诱敌深入不慌忙,放弃黄陂和小布,让出东固与龙冈。决定三月持久战,坚壁清野困敌方……∕乘胜追敌往北上,装模作样打龙冈,红军计策非常奇,不打龙冈打黄陂……∕三期战争获全胜,胜利原因要记清,第一莫忘共产党,共党主张样样灵。第二红军团结紧,十人团结胜千人。第三群众力量大,群众拥护一定胜。学此经验与教训,不愁百战不百胜……”[3]P216-219这首红色歌谣,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根据地军民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大获全胜的辉煌战果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并深刻总结了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工农红军所采取的战略战术、所克服的艰难险阻和所总结的经验教训,为此后的党史军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
(四)表达东固革命根据地人民踊跃当红军支援革命的诚挚深情
如在《送郎当红军》(对唱)中,这样唱道:“妹:送郎当红军,勇敢向前进。打土豪,杀劣绅,一个不留情。∕郎:我去当红军,妹妹要谨慎,家中的,一切事,全都是靠你。∕妹:小妹在家中,不做寄生虫。谋幸福,求解放,斗争敢冲锋。∕郎:我去上前线,妹妹莫挂念,倘若是,牺牲了,革命把身捐……∕合:全国要解放,人民要翻身,军和民,团结紧,革命早完成。”[2]P294-295再比如在《哥哥当兵不要歪》中,这样唱道:“山雾重重天色沉,送亻厓阿哥上征程;∕革命道路要认准,亻厓在家中也光荣。∕哥哥当兵不要歪,命令一到就开差;∕前方杀敌要勇敢,早日回转苏维埃。”[2]P293这些妻送郎、妹送哥踊跃当红军的红色歌谣,既体现了苏区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中国革命的赤胆忠心和坚强斗志,也展示了妻子对丈夫、妹妹对哥哥参加革命的叮嘱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五)展现东固革命根据地军民真诚劝降白军士兵、瓦解敌人军心的肺腑之言
如在《当白军苦楚歌》中,这样唱道:“当兵阿哥冇屋场,想起当兵割心肠,因为家中好贫苦,不奈不何去食粮。∕天子一光就起床,面子冇洗就拿枪,哨子一吹就排队,受尽痛苦冇下场。∕当兵阿哥冇主张,军阀压迫实难当,一日只食两餐饭,被打被骂还骂娘。∕喇叭吹来心作慌,半夜奉令上战场,升官发财官长得,炮子穿身我们挡。∕无产阶级真可怜,白军当兵更苦情,有点好处亻厓冇份,安乐享福官长们。∕头一苦来当兵郎,不见妻子不见娘,心想回家冇盘费,日日还望转家乡。∕脚步踏差当白军,当到白军冇出身,官长克扣士兵饷,吞食饷银冇冤伸。∕白军当兵真呆痴,官长骗你还不知,不若把枪打官长,为民除害莫推迟。∕反动国民党裁兵,兵士回家正苦辛,遇到红军来救济,加入红军有出身。∕开片天来开片天,红军给我十块钱,将钱拿来做盘费,回家革命又分田。”[3]P339
又如在《欢送白军兄弟歌》中,这样唱道:“欢送白军弟兄们,红军原是工农军,不杀白军的兵士,只杀军阀与豪绅。∕欢送白军弟兄们,贫富阶级要认清,富人阶级国民党,穷人阶级工农兵。∕欢送白军弟兄们,千万苦楚已受尽,只有分田是出路,回去赶快把田分。∕歡送白军弟兄们,军阀压迫真狠心,回去组织士兵暴,拖枪再来当红军。”[3]P354这些红色歌谣,站在白军士兵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以心交心、换位思考的角度,倾诉了白军士兵受尽其官长打骂欺凌、暗无天日的痛苦心境。并用诚挚深情动员白军士兵调转枪头、举行起义、参加红军,真正获得了白军士兵的心灵共鸣,有效瓦解了敌人的军心。
三、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传唱的影响
鲁迅先生曾说,革命文艺是属于人民大众的,服务人民大众的,是改造社会的工具。作为根据地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歌谣在传播马列主义、鼓舞军民斗志、瓦解敌人军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红色歌谣是当年苏区传播马列主义、启迪阶级觉悟的重要载体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由于文化水平和信息闭塞等原因,要对那些大字不识的农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思想和革命觉悟,动员他们参加工农红军并支援革命斗争,红色歌谣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手段之一。红色歌谣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奥的科学理论,开展阶级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深邃的革命思想,化作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来启迪、动员和帮助工农群众接受理解。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广泛地在苏区军民中传播,帮助千百万劳动群众迅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阶级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自觉投身于土地革命的实践当中。据当时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在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中介绍,“苏府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十骂反革命、十骂国民党、十骂蒋介石、红军歌及各种革命的歌曲。尤其是阶级意识的增强,无论三岁小孩,八十老人,都痛恨地主阶级,打倒帝国主义,拥护苏维埃及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几乎成了每个群众的口头禅。最显著的是许多不识字的工农分子,都能作很长的演说。国民党与共产党、刮民政府与苏维埃政府、红军与白军,每个人都能分别作解释。”[4]P582-583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根据地有胡品等四名工农代表,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在审讯过程中,他们与国民党的法官据理力争、积极辩论,因其有理有据、言词流利,最后讲得国民党官吏无言以对。“后来《国民日报》论文谓共产党可恶,其教育群众的方法可学,不识字的农民,他们都能使之讲得很多道理。”[4]P582-583这些铁的事实,充分说明红色歌谣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在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红色歌谣是鼓舞苏区军民革命斗志、投身革命洪流的嘹亮号角
当年在东固革命根据地,苏区军民到处传唱着红色革命歌谣,到处洋溢着革命豪情壮志。队伍出征之前有歌,凯旋归来也有歌,准备打仗有歌,发展生产也有歌。丈夫要上前线,妻子便会唱着红歌来相送,千叮万嘱:“郎当红军救穷人,努力杀敌莫念家”。部队从前方回来了,乡亲们就“敲锣打鼓迎红军,唱歌跳舞闹哄哄”,用热烈的歌声慰劳自己的子弟兵。据当时中共江西省委巡视员张怀万(即江汉波),在巡视赣西南后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中介绍,东固革命根据地隔三差五就要组织群众大会,来进行政治动员和社会宣传。“群众大会在赣西成了经常的工作,每月中至少有四、五次大的示威游行。如攻吉、反帝,分土地,成立各级苏维埃,庆祝新年(除阳历都举行),欢迎红军,祝捷,慰劳红军,追悼死难者,追悼阵亡战士,成立各军或团出征等类,不能计其数。每次各乡区分别举行,人数辄在一、二万,少亦数千,到会群众无论男妇老幼,尽数武装,红旗蔽天,呼声雷动,气氛极热烈。阳历过年和庆祝赣西苏维埃建立,群众大会各地都至三天之久,所有赤区的群众都到齐了。演剧、耍龙灯,较武汉政府时代两湖的新年和祝捷,尤为热闹”。[4]P407这些红色歌谣虽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美味佳肴,但却能给予苏区军民精神的激励,鼓舞他们的革命斗志。几句简短的歌谣,有时候比长篇动员令还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红色歌谣就像嘹亮的号角,振奋苏区军民的人心,激扬广大群众的情绪。
(三)红色歌谣是加强对敌宣传鼓动工作、瓦解敌人军心的锐利武器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也是对敌宣传鼓动的有力武器。苏区军民把革命标语口号以及我党对敌政策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在红色歌谣的歌词当中,开展对敌宣传鼓动工作。如当时广泛传唱的《国民党四字经》《打倒四大家族》《白军士兵十二月歌谣》《白军士兵反水投诚歌》等等,不仅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揭示国民党士兵所受的欺凌压迫,而且宣传共产党和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劝告白军士兵向工农红军投诚。这些红色歌谣不仅在前沿阵地的对敌战争中,而且在战后给起义或被俘的国民党官兵的宣传演出中,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红色歌谣还冲破敌人的封锁,在白区的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起到了宣扬我军宗旨、歌颂红色政权、瓦解敌军士气的作用。据参加第一次“围剿”的国民党军新编第五师师长公秉潘回忆,当时在东固苏区,革命标语和红色歌谣很多,其內容非常具有针对性和煽动性,如:穷人不打穷人,缴枪不杀人,优待白军俘虏,欢迎白军士兵投降等等。其下属第九旅旅长王懋德曾对他说:“我很害怕穷人不打穷人这个口号,如果我们的士兵一旦觉悟,枪口向着我们,那可不得了。”[5]P11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取得重大胜利,活捉了张辉瓒,打败了谭道源,敌人喟然感慨道:“红军固然厉害,红军的标语更厉害!”以革命标语为内容的红歌也充分展示了对敌宣传的巨大威力。
[参考文献]
[1]周晓平.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妇女的革命斗争生活——兼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山歌之改编[J].农业考古,2009(3).
[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谢济堂.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Z].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
[4]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2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5]文闻.“围剿”中央苏区作战密档[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