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分析

2018-05-14 15:20李超刘春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风险防范应用价值

李超 刘春艳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手术室接收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该次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68例,两年未有护理人员增减均18名,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而给予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分别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意识水平、患者对该次调查的满意。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水平评分各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者对该次调查满意度为98.21%,对照组为79.17%,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风险防范意识水平,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 手术;风险防范;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a)-0056-02

手术室外科手术的重要治疗场所,同时也是医院发生危险最高的科室,而对于首要处理危险和面对风险的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若未拟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管理方案,可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和护理质量,应引起手术室管理者的高度重视[1]。常规的手术室仅依靠于目前现有护理工作,导致可能引发风险事故发生的因素未进行防范。而为适应现有的手术室治疗和护理的需要,2015年6月—2017年7月该院特针对风险防范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法,现将常规护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对风险防范的对比效果进行详细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该院手术室接收的168例患者对照组,而2017年1—7月该院接受的16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91例、女性77例,年龄范围14~75岁,平均年龄为(53.8±12.84)岁;对照组中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范围12~78岁,平均年龄为(52.1±14.02)岁,两年度内未有护理人员增减,均为18名,年龄范围为20~47岁,平均年龄为(32.7±4.01)岁,学历分类:中专学历8名、大专学历7名,本科以上3名;护士10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次调查内容、方法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管理模式:①组间安全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拟定风险防范管理方案和各岗位人员调配,以及与医院协调关于该科室工作,高年资护士担任风险防范方案执行监督人员,主要负责方案日常执行步骤和规范性,以及对紧急情况进行应急情况协助处理,低年资护士担任风险方案完全执行人员,主要负责完全执行风险防范方案内容,并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2];②强化自查工作:各岗位人员均应对自我工作内容、完成质量进行自查,如器械保管、术间确认、护理记录单书写、管道脱落等事件应核查和确认,同时对于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和不可抗力因素时应及时反馈;③组织开展风险防范学习:护士长应根据手术室护理具体操作流程和规范性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如无菌技术、传递器械、器械使用规范、标准书写以及术后交接等,并且护士长拟定考核步骤标准分数,并将考核分数纳入绩效奖金考核中,提升护理人员自主学习和纠正能力[3];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士长应定期进行手术室护士机体讨论会议,主要根据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可修改的护理问题进行方案整改,改进宗旨为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风险事故发生[4]。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意识水平、患者对该次调查的满意。

1.4 疗效判定标准

对于手术室安全隐患调查主要包括安全隐患认知、工作态度、安全管理态度、风险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意向等,每项分数为2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医生和患者对该次调查的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根据该科室特点拟定的调查表,每份问卷为百分制,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个级别评价,其中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75~84分、一般满意60~74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调查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以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安全隐患意识水平评分,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对该次调查满意度情况,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收治患者病情较重、发展快等患者,因此,需要较高的医疗管理、业务水平。而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已坏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所以手术室对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评价至关重要,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常以季度、半年、年终为时间点进行评价,将经工作重点放置在终结上,并未将总结后得出的结论拟成可行性报告进行实施[5],该次调查采用针对风险防范实施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而持续质量改进并不只局限于本次调查的区间,应是一个没有终点,通过对工作的内容的不断改进、评价、培训、考核等,降低患者在就诊阶段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提升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将真正的服务对象转移为患者,不再像传统的常规护理管理,通过遇见性风险实施相应护理管理,而未采用真正的预见性实施风险防范管理[6]。

同时常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和缺少可行性,且对于护理人员责任和工作区域划分并不明确,使得低年资护理人员出现工作漫不经心、不具有责任心以及推卸责任等情况,且目前,该院患者数量大量增加,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调配和人员支配等出现不平衡和不协调等现象,以及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排班制度未有严格执行和要求,使得出现私自串班、连续值班、大面积休息等情况,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极易出现风险事故。因此手术室护士长应明确护理工作区域、职责、排班规定等[7]。提升护理工作管理、要求等规范性。且护士长应阶段性组织护理人员针对风险防范管理召开集体会议,通过相互之间的经验分享,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防范的意识,避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同类错误,护士长还应根据护理人员反馈的关于风险防范方案中的问题,适当进行整改。

通过该次调查发现,对于观察组通过实施持续护理质量后护理安全隐患认知、工作态度、安全管理态度、风险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意向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接受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21%、对照组为79.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团队的配合默契、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概率降低最低,进而提升护理患者和意识对护理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规范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工作要求和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惠娟.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2016,16(80):47.

[2] 黎佔芳,王淑和,陈月媚,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情况[J].中国医学工程,2015(10):210.

[3] 王文娟,齐晓彦,何春霞,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3):54-56.

[4] 张梅,刘海霞,姚见玉.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分析报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3):419-420.

[5] 唐炼,王萍,易疏云.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骨科手术室管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6):99-101.

[6] 索改霞,董連荣,张宏英,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s2):216-217.

[7] 林卫红,郑凤燕,蔡冬冬,等.“1+3”模式在手术室仪器设备持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8):4116-4119.

(收稿日期:2018-01-15)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风险防范应用价值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